市值爆跌,经销商跑路......海天味业前路依然道阻且长?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调味品行业# #海天味业#

调味品是一门好生意,因为味觉的记忆是深刻的。随着反复食用,一旦形成美味的记忆,这种记忆就难以消除。这导致调味品的品牌忠诚度高,复购率高。所以,能在调味生意上占据一席之地的公司,往往是资本市场的宠儿。

海天味业,作为调味品行业的领军企业,一直以来都以其卓越的品质和创新的精神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其产品不仅仅是厨房中的调味佳品,更是亿万家庭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味道记忆。然而,即便是巨头,也无法独善其身于市场的风云变幻之外

5000亿“转瞬即逝” 经销商锐减

2017年开始,海天股价一路上涨,到2021年1月市值高峰突破了7000亿元。海天也有了“酱油茅”的称号。但在市值突破7000亿元之后的第三年,也就是2024年1月,海天市值已经跌破2000亿元。取得如今的窘境,让人不禁想问一句,海天到底怎么了?

在过去的三年中,如果说海天味业2021年股价暴跌31%,更多的原因来自基金抱团股的整体崩溃,那么2023年在上证指数全年小跌3.7%的大背景下,其股价还暴跌42%,则完全是自身原因所致。

2023年,海天味业营收245.59亿元,同比下降4.1%;净利润56.27亿元,同比下降9.21%。海天味业自从2014年上市以来,从来都没有营收下滑过,2023年是第一次下滑,净利润则是连续第二年下滑。

2023年年报指出,海天的酱油、调味酱、蚝油三大产品毛利率分别是42.6%、35.5%、29%,只有酱油的毛利率同比微微增长,调味酱和蚝油的毛利率全都下滑

至今,海天酱油系列产品已涵盖老字号系列、有机系列、经典系列、味极鲜系列、特惠系列、减盐系列、零添加系列等面向不同消费市场的产品,有海天金标生抽、海天草菇老抽、海天味极鲜等3个销售额10亿以上的大单品。

然而,作为海天的主营产品,酱油在2023年销售下滑超过8%,成为下滑最严重的大品类,这也直接导致公司酱油的库存提高了152.54%。

据统计,2021年末-2023年末,海天味业经销商数量分别为7430家、7172家、6591家。今年一季末,公司经销商跌至6506家

对此,海天味业表示,经销商数量与营收之间不是呈正向比例关系,经销商数量的减少一方面是公司对网络的主动优化,不简单追求经销商数量的增加,更注重经销商的发展质量,扶持核心经销商上规模发展一直是公司所坚持的;另一方面在存量经济下,竞争也更加激烈,一部分效率低下缺乏竞争力的小规模经销商被市场所淘汰

有业内人士认为,经销商大幅减少,说明企业凝聚力下降,经销商认同度下降,可能因利润空间下降导致客户利润不足无法良好运转,负面新闻又将导致营收的下降。渠道商认可度下降,流失对企业而言,影响很大,除了营收下降,库存上涨外,还有可能导致终端网点减少,消费者能见度下降,更损失产品销售的机会,会引发营收的下降。

内生力减弱 多家券商给予下调盈利预测

业绩承压的情况下,多家券商纷纷给予海天味业下调盈利预测。

天风证券指出,由于目前大环境仍充满机遇和挑战,根据公司2024年一季度业绩,略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4-26年营收分别为270.70/295.96/323.03亿元(24-25年前值为302/339亿元),增速为10%/9%/9%,归母净利润为61.08/65.85/71.07(24-25年前值为75/86亿元),增速为9%/8%/8%,对应PE为36/33/31X,维持“买入”评级。

平安证券指出,公司终端需求恢复不及预期,业绩承压。根据公司2023年年报,略调低业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1.54亿元(前值为68.21亿元)、67.67亿元(前值为76.45亿元)、75.33亿元(新增),EPS分别为1.11/1.22/1.35元。对应4月26日收盘价的PE分别为35.1、31.9、28.7倍。公司作为调味品龙头,在品牌/产品/渠道方面竞争优势突出,市场份额持续提升,依旧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维持“推荐”评级。

中泰证券表示,根据公司年报,考虑到需求较为疲软,下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265.66、288.07、309.59亿元(2024-2025年原值为289.37、320.8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1.25、68.11、74.21亿元(2024-2025年原值为71.46、81.97),EPS分别为1.10、1.22、1.33元,对应PE为35.3倍、31.7倍、29.1倍,维持“买入”评级。

国联证券表示,考虑到行业需求略承压,调整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至268.12/289.56/312.7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9.17%/8.00%/8.0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1.72/67.47/73.8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9.69%/9.33%/9.37%,EPS分别为1.11/1.21/1.33元/股,3年CAGR为9.47%。鉴于公司为基础调味品龙头企业,积极变革,经营有望改善,参照可比公司估值,给予公司2024年39倍PE,目标价43.29元,维持“增持”评级。

从渠道端布局方面来看,庞康早早瞄准了餐饮端。据悉,海天味业旗下产品的销售渠道中,流向B端餐饮门店的部分占据了60%,撑起了销量的大半壁江山。然而,随着疫情战线的拉长,无论堂食或是外卖,餐饮行业门店的客单量都在2021年开始普遍断崖式下跌,部分中小型门店甚至因入不敷出而倒闭。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作为餐饮行业上游产业的调味品生产商,海天味业的业绩表现也受到了严重影响。随着销量下滑而来的,是赚不到钱的经销商们开始陆续出走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早在2019年,海天味业的内生能力已经开始减弱。如果用营业收入来衡量企业内生能力的减弱,常常会得到滞后的结果。因为当产品内生增长减弱时,企业还可以通过扩大经销商人数的外延式增长来提高营业收入。

2022年海天开始主动收缩经销商数量。但2019年,此数值降为5020万元,不仅低于2018年的9380万元,甚至低于2016年的6130万元。2020年“两年增量”继续下降为3980万元,这反映了海天内生能力继续走弱。

今年上半年,海天味业在五大区域内累计减少经销商已超800家,这也意味着其所负责区域内,将不再有系统的经销商进行活动,势必直接影响产品销量。这也难怪有部分消费者表示,超市里调味品的货架上,曾经的行业巨头海天味业的产品似乎变少了。

业内地位稳健 且行且珍惜

众所周知,中国调味品行业的格局是“一超多强”,海天味业当属行业的超级巨头。作为主营产品是酱油、蚝油以及各类酱料的大企业,2023年海天销售酱油230万吨,销售收入126亿元。按14亿人折算,相当于平均每个中国人消费了1.64公斤海天酱油。

虽然酱油已经进入成熟期,但调味品行业仍有增长空间。现阶段蚝油、调味酱还处于成长期,而复合调味品尚处于萌芽期。

除此之外,即便是进入成熟期的酱油,未来销售额仍有增长潜力。当酱油的消费增量变得缓慢,行业集中度就会进一步上升。一方面是因为小品牌处于规模劣势,综合成本高,在竞争中容易出局;另一方面是因为人口向大城市集中,地方性小品牌在大城市的销售渠道无法与大公司抗衡,所以会逐渐失去生存空间。而海天作为龙头,会受益于集中度上升,可以凭借酱油之外的创新产品实现增长。

夸张点说,海天面临的问题,业内其他企业都在面临,其他企业能比海天应对得更好?不见得。未来十年甚至更久,或许没有企业能够撼动海天的行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