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大股”2023年业绩看酱油品类的变与不变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1

#海天味业# #千禾味业# #中炬高新#

在调味品行业,酱油作为市场规模最大,也是渗透率最高的品类,因此它的表现也从某种意义上体现了调味品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

而在酱油品类,主要有海天味业中炬高新(美味鲜)、千禾味业ST加加四家上市企业。今天我们就通过他们2023年的市场表现,来看看酱油品类(以下非特别注明均以这四家企业作为对比)的变与不变。

不变:基本面相对稳定

首先从大趋势上看,多年来,海天味业在酱油品类上依旧是一马当先的存在,尽管在2023年海天味业的酱油表现下滑,但126.37亿元的规模依旧没有企业能够撼动。

早在2022年,海天味业就曾在投资者平台表示:公司酱油市场占有率大约在13%—17%左右,并表示是按吨数来算的

作为多年的“酱油老二”,中炬高新尽管在2023年风波不断,但其酱油品类表现稳定,以30.28亿元的规模继续蝉联亚军,但增幅几乎和2022年同期持平

而作为近几年颇为激进的千禾味业在2023年也接住了“泼天富贵”,成为这四家乃至整个酱油品类中增长最快的企业。其酱油品类首次突破20亿大关到20.41亿元,增幅高达34.85%。

“混乱”的ST加加则继续低迷,酱油虽然作为其最大收入来源,但错失良机导致其营收持续下滑,酱油品类收入降至7.24亿元。不仅市场规模被千禾味业在前两年反超,并且差距越来越大,多少有些让人扼腕。

而根据市场表现及综合业内人士分析,算上非上市企业,国内酱油市场的规模排名应该是海天味业中炬高新(美味鲜)、李锦记、千禾味业、山东欣和、ST加加&山东巧媳妇……整体格局还是相对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从四家上市企业的酱油品类表现来看,各家的酱油产品毛利率同比都有所提升。

其中,海天味业提升了2.34个百分点,中炬高新提升了2.62个百分点、千禾味业提升了0.44个百分点,ST加加提升了0.9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凭借规模效益,海天味业中炬高新在毛利率改善层面更加明显;而千禾味业为了借机提升自己的份额,在价格层面还是相对保守,有一定的“以价换量”因素在里面,因此其毛利率也是四家公司提升最少的企业ST加加则是由于产品结构的调整,带动了毛利率提升,但效果一般。

从销售量层面看,海天规模最大,但跌幅也最多,2023年相比2022年少卖了超20万吨。仅少卖的酱油就接近中炬高新全年销量的40%,千禾味业的45%……如果看销售额,少卖的这部分相当于1.7个ST加加

不过,从吨价层面看,中炬高新旗下的酱油产品以接近6000元/吨的价格遥遥领先,紧随其后的是海天味业千禾味业。有趣的是,在这三家可估算企业之间的吨价差异,基本都在500元左右

变:品类升级加速带动产品价值提升

目前,整个酱油品类基本已经完全进入存量竞争时代,整个酱油品类“强者恒强”的趋势也将变得更加明显

未来,整个酱油品类的市场规模提升,主要动能将来自于品类迭代升级带来的价值提升。通俗地说,就是未来产品价格趋势只会越来越高,而为了让自身产品价值不断提升,产品的升级就变成了唯一路径。

而在这一过程中,头部品牌无疑拥有更大的优势

长期以来,酱油品类的升级主要有三个方向:健康化、功能化、高端化。

而在健康化的浪潮中,“零添加”成为最典型的代表。不过,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和健康知识的同步提升,一些“伪概念”产品正在逐渐被消费者所识破,越来越多消费者也不再“谈添加剂变色”。尤其是在“双标”事件之后,各大酱油品牌纷纷布局零添加,导致大家在这一品类上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行业内卷变得更加惨烈。

功能化方面,从过去的酱油到生抽、老抽,再到现在的味极鲜、红烧酱油、蒸鱼豉油……随着功能越来越细分,产品的价格也同比有所提升。比如同一品牌的同等红烧酱油,单品价格要明显高于过去用于做菜品上色的老抽。

健康化也好、功能化也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属于高端化的体现之一,高端化的范围更广,比如除了零添加、功能细分之外,还有有机酱油等等。不过,酱油作为基础调味品,其可以讲的“故事”相对有限,因此,各大企业还是要依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去培育出更多更高端的产品,并且要在保证食品安全、高端的前提下,有足够的购买理由说服消费者,这是未来整个品类升级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而酱油品类的升级,只能算得上是内部发展因素,但面对日新月异的调味品市场,酱油品类面对外部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在外部因素中,其他调味品品类对酱油品类的冲击当属首要因素

虽然酱油有自己的独特风味和功能,但也不能忽视其他提鲜类调味品对提鲜酱油的冲击、各种复合调味品对传统酱油消费场景的侵占……

比如,目前市场上流行的菌菇类提鲜调味品,甚至在部分产品中,酱油已经成为其原材料之一,在这种大趋势下,随着技术革新,未来很大一部分酱油产品或将成为像味精一样的工业原料,此等背景下,对酱油品类的冲击势必会变得更加严峻。

此外,当消费者变得越来越“懒”,能够一料成菜的话,为什么还要油盐酱醋来自己鼓捣?除了麻烦,最终风味大多都比不上前者。即便当前酱油品类依旧是调味品行业中最大的品类,若一旦消费场景被挤压到一定的程度,酱油市场的未来发展就会变得更残酷。

全部讨论

05-09 21:21

东古表示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