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势上涨!基金经理:对于AI,目前国内有一个特别大的误区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从OpenAI的GPT-4o到微软的AIPC,最近AI板块行情不断。

AI还是今年的主线吗?

国内一个特别大的误区是什么?

基哥摘录第122期《百亿基金经理内参》部分内容,展示基金经理关于AI板块的最新看法。

全球和中国的科技行业有非常多的机会,特别是核心的主线现在越来越清晰。

首先是 AI。

从国内投资者对 AI 基本是半信半疑的状态,因为这一轮全球 AI 浪潮在美国跟中国是有距离的,美国的科技公司不管是巨头公司还是创业公司,没人怀疑 AI的价值和创造力,所有的公司都在这方面努力,从Sora到GPT-4o,OpenAI引领的这一轮科技创新不断超预期。

目前国内对 AI 的理解还停留在什么时候出GPT-5,股票能不能涨,基本上是冲着炒股票去的,但海外科技公司现在的 AI 慢慢演进成两个方向往前推进。

第一个是以OpenAI 为代表的谷歌沿着更大模型这条思路,现在的 GPT 大概相对人的智商水平只有 48,OpenAI 要做到 145 以上直到实现更大模型的更高智能,这是第一条方向;

第二个是以微软为代表,希望做一个性价比高的模型从而尽快能够在应用端获得大的价值。全球的科技公司都在向这两个方向投入,一个是更高智能的模型方向,一个是更高性价比的方向。

其次是应用。

大家希望看到像微信、抖音这种带来巨大变革的应用,但是上一轮互联网浪潮中,最开始2012-2014年的时候也没有出现,在后面3-5 年才出现的、给社会带来非常大价值。

现阶段我们处于什么状态?

第一,纯AI的收入,OpenAI今年收入大概是50亿美金,微软大概是一二十亿美金,这两个 AI 的典型应用收入接近一百亿美金,科技应用如果能跨过一百亿美金的收入量级,到一千亿美金有可能会很快。

第二,没有应用也并没有关系,并不代表没有价值。同时,Meta微软谷歌通过 AI 大幅提升了传统的云计算和互联网业务的价值,在广告的投放、用户的转化,带来的价值方面有非常大的提升。微软的收入增速、Meta 的广告增速都归因于用了最好模型,这意味着现在全球大概十万亿美金科技相关的产值会因为 AI 工具的出现,带来新的增长。

第三是算力。

整个科技的发展,现在 AI 核心的矛盾就是算力不足,应用没有爆发就是因为模型不够智能,要把模型做的更大、算力更多,才有可能实现更高智能的模型。

从国内炒股的感受来说感谢已经投入了很久也没有实现,但是从海外公司的算力投入才半年不到,而且投入越来越大,今年四大云厂商的投入大概在 800 亿美金,明年应该在 1200 亿美金,后年应该在 1500 亿美金以上。四大云厂商现在的资本投资都在 2000 多亿美金,现金流大概加起来在 5000-6000 亿美金,完全能覆盖算力的投入。

第四是国内AI发展。

AI 产业链非常短,里面公司很少封闭,但对于中国投资机构来说,研究难度是很高的,从消费电子到半导体,再到这轮AI,它的研究壁垒越来越高,就导致大家对这个东西的信心其实是变弱的,最终肯定还是研究创造价值,肯定你做得深入,做研究好的人相对来说能搞懂,难度比以前大得多。

目前国内有一个特别大的误区,就是中国落后美国 AI 还很多,但其实现在全球最火的很多 AI 应用是中国公司做的。

中国公司可能在最前沿的模型技术研究上落后于海外两三年时间,但是我们最擅长的是商业模式创新,是用户数据的挖掘,看到海外最火的虚拟角色互动,其实不用特别高级的模型,一个开源模型加上国内公司非常聪明的商业落地,在海外就可以打败美国的应用公司。

第五是整个技术发展方向还是很清晰的,就是模型升级、算力投入、应用挖掘各个方向

从股票角度,A 股一向比较博弈,所以像过山车一样,但产业逻辑还是比较清晰的。最近大家担心 AI 在端侧是不是真有机会,核心就看两个,苹果微软

英伟达的 H100 需求还是很好,主要是特斯拉苹果在买。苹果说后面在云侧和 OpenAI 合作,端侧和谷歌合作,最后可能两年以后再用自己的模型,但在这轮一定会做很大投入,尝试在手机上做创新,跟 MR 相结合。

笔记本就看微软,今年下半年在软件系统应该会有比较大的迭代。

最后是先进制程……(更多内容查看第122期内参)#AI PC低开高走,英力股份冲击20cm三连板#

全部讨论

中国AI还是很厉害的,因为黄仁勋也是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