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搞错了,100%不是1手中签率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港股IPO实行FINI制度后的首批4个新股已全部上市,涨跌先不说。

改革之后,几乎所有人都不适应。

暗盘交易都结束了,中签公告还没出,这暗盘简直抓瞎。没有任何数据参考,不知道该卖掉还是补货,只能观望,导致暗盘交易不活跃。打新如果没了暗盘,乐趣少一半。

第二天一看公告,好家伙,身份证号码几乎全部暴露,很多人直跳脚。

我觉得没啥,光秃秃一个身份证号,没名字没手机号,谁知道这是谁。即便知道是我又能咋滴,打新又不违法。

最搞笑的是,中签结果公告,简直看不懂。

1.第一眼看到升辉清洁的有效申请人数和成功申请人数,我以为拒绝了601人;好家伙,这系统真厉害,K cash拒绝了2000多份重复申购。

如果披露为成功获配人数,就不存在歧义了。以前公告通常会这么说:分配予香港公开发售项下5,462名获接纳申请人。以前虽然字多,但是没有歧义。公告应该十分严谨才好

2.披露项前后矛盾:如果按照上面的有效申请是指申购人数,成功申请是指获配人数,那么下面披露的有多少人中签这一列应该是成功申请数目,因为底下数据加起来正好等于5462。

3.争议最大的还是中签率,披露的1手中签率都是100%,按照之前的理解只要是申购就会中签。很多没有中签的人都说压根没有重复申购,为什么没中,这系统烂透了。

今天有券商工作人员说,还好这次新股开出来没有涨。如果大涨,显示中签率是100%,那些没有重复申购又没有中签的人,难免会闹,会大量消耗券商的精力。

我今天琢磨这个中签率的第一反应是:这他妈真会算,这是中签人的中签率,没中签的人连做分母的资格都没有。统计焗要是学会了这一招,那我们就业率就是100%,因为没就业的人不参与计算;国民人均收入水平又要提高了,没有收入的人也不参与计算......越想越觉得可笑。

后来再一看,好像不是之前的披露逻辑了,这一列是中签数量/申购数量的比值,跟有多少人没有任何关系,哪怕100个申购1手的人里面只有1个人中签,这一列也是100%

所以,以后在中签率比较低的情况下,中签率这一列都是:100%、50%、33%、25%、20%....

那披露的意义何在?还是省点油墨吧!这么简单的计算题,我们自己会算。别再误导人了,我们很不习惯。

4、一些很有价值的数据反而不披露了。之前会分别披露甲组和乙组中签情况,以及各自的人数和倍数。这个数据很有参考价值,现在不直接披露了。

如果不是这么明显的中签率差距,很难区分甲组和乙组。自己计算甲组和乙组的倍数比较复杂。小市值新股乙组只有几档,还可以先算乙组,再反推甲组。如果遇到超级热门股,乙组不是必中的情况下,就没法计算了。因为乙组没有中签的人不披露,无法确定有多少人申购,也就算不出来超购倍数。

数据披露问题相信大家会慢慢适应,但是公告出来太晚,导致暗盘的价值大大降低,这点我不能接受。以后捞绿鞋就跟赌博一样,压根就不知道有没有超额配售。如果没人敢捞绿鞋,就会跌得很难看。

强烈建议中签结果公告,提前到上市前一交易日的早上开盘前披露。$香港交易所(00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