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Android转发:3回复:24喜欢:14
#非正式评论# 达利欧长文……在4月27日发布的一篇长文中,达利欧透露近期进行了两次、总共为期13天的中国之旅,其间与来自不同背景的人进行了广泛的沟通。

达利欧详尽描述了他眼中当前的中美关系,并作比道,美国和中国就像两个巨人,在距离悬崖边缘仅有6英寸的地方搏斗。

考虑到2024年将举行美国大选,未来18个月会是一个高风险阶段。

达利欧还就中国国内情况分析,当前治理更倾向财富和机会的再分配,同时容许一定程度的自由市场,以促进企业家的创造力和生产效率。他接触的一群相对年轻的职业创业者对此心态复杂,有些人担心“好时光过去了”,相对更全球化的一些人士则担心被迫与海外脱钩。

与此同时,大多数人过着正常的生活,对这些变化并不关注,或是基本上不受影响。

他还指出,新一届政府中与外资沟通的官员,都在强调坚持开放和成为世界和平缔造者的正确的话,也在做正确的事。“我和桥水与监管机构的沟通很好。他们仍然对外资有很多尊重,也仍然有信誉。”
他还观察,政府还是希望鼓励企业家,同时希望控制、减少高管薪酬,尤其是在国有金融部门中。正在进行机构改革的金融部门中,包括监管机构人员和银行雇员在内正减薪30-50%,一些公共部门的人流向私营部门,私营金融机构也担心会受薪资限制或高税收影响。

达利欧还就当前备受关注的技术领域做出分析。“对于领导人来说,技术至关重要,他们担心输掉技术竞赛。”他举例,“我听说中国国内有估计,生成式人工智能(类似ChatGPT这样的技术)落后于美国至少两年,没办法跟上——因为缺乏芯片。在这方面落后将是一个严重问题,因为这将对许多关键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但与此同时,中国已经发展出了比用煤炭的火电更便宜的太阳能和风能,可以取代煤炭——尽管目前仍保留燃煤电厂作为备用。达利欧写道,“他们可以成为绿色技术的领导者和重要贡献者。”

对于撰写此文的初衷,达利欧表示是希望尽可能准确地描述真实的情况,而不对谁对谁错进行任何有偏见的评估。“我的目标只是增加理解,以帮助最大程度地减少误判、误算。”

就中美双方可以做的事,达利欧建言:

一是美国决策者应与未来会访问美国的中国高级决策者进行良好的会晤,并让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和财政部长耶伦尽快访华。

二是让美国参议员、众议院代表团访问中国。

三是建立非常清晰、明确的红线,以及畅通的沟通线路,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

最后他还建议,各方都明确,和平比战争好,并努力就减少最严重类型战争出现概率的办法达成一致,“这是最高优先事项。

”在此基础上,逐步就管控严重性依次递减的其他类型冲突的办法达成协议,“这是最佳路径,将比首先找寻某个合作领域,如应对气候变化,而忽略如何应对最坏情境的路径要更有效。”

全部讨论

2023-04-28 08:39

中国好像在冷处理中美关系,起劲搞的是美国。

2023-04-28 09:01

好像除了气候合作,其他的都找不到双方都想合作的领域了,每次提来提去都只有气候合作。美国人想不战而屈人之兵,中国也想不战而屈人之兵,但双方接触的点全是你死我活,风险很高

2023-04-28 09:03

多行不义,霉果必落

2023-04-28 08:39

三条建议前提条件都不具备 建议个寂寞

2023-04-28 12:12

现在中美矛盾很明显,中国不想再为美国无限量印美钞来买单了,美国自己不断的靠印钞来拖延自己债务危机的爆发点,靠全球收割来替美国填坑,然后美国就拿台湾问题,半岛问题还有南海等等来威逼中国就范,但是南海和湾湾都是中国核心利益,不可能让步的,特别是湾湾,绝对不可能让步,你越撩拨湾湾只会加速这一进程,半岛问题打起来棒子国才是输家,棒子国那些个优势产业可能顺势就被打包去美国了,人家算盘打着精着呢

2023-04-28 10:39

要论对中美双方都了解的程度,恐怕这个世界上没人比他多了

2023-04-28 08:39

历史上发生的事,在当时都是最适合的。

2023-04-28 09:13

不要觉得是老外的言论就信了

2023-04-28 22:13

两个巨人是不错,但是只有美国在悬崖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