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波动的第一性原理(一)资金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全文约5000字=10分钟阅读。

2023年至今市场不好,萌发了写一篇分析市场为波动原理的文章,就像分析汽车为啥会前进:“因为踩了油门,汽油进入了发动机,发动机运转加速带动了车轴,车轴带动了轮子,轮子摩擦了地面,最终因为摩擦力的反向作用汽车开动了。”想用上述方法一层一层的去分析市场波动的原因,也就是这两年被马斯克带火的思维方式“第一性原理”的方式。市场太复杂了,本人认知有限,所以本文只代表现阶段的思考与认知,以后还会有迭代,下面就开始本次的“第一性原理”分析之旅。

假设市场是一部机器,每个因素都是这部机器上的一个齿轮,每个齿轮的转动都会或多或少地对市场机器运转产生影响,那上图是目前我能想到的主要齿轮的结构图,也就是市场上涨原因推演图,从右到左是从间接原因到直接原因的递进。对于市场机器运转的分析将分为两篇来写,本文是第一篇。

市场波动的第一性原理(一):资金

市场波动的第一性原理(二):意愿

本文主要分析“资金”这个齿轮。见上图,显而易见,市场上涨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是有资金买入。

先简要从左到右用文字来梳理下,后文再详细展开说。股票涨的第一性原理,也就是最直接的原因是有资金流入(反之则为下跌过程,本文不作讨论)。

有持续的愿意更高价格成交的资金流入,发生这样的情况又需要两个因素,一是得有能投资的金钱,因为没钱再想买也没法买了;二是想投资的,再有钱,但就是不想买,那也不会造成有愿意更高价格持续买入的局面;

“得有钱”这方面,又可以根据资金性质的不同继续分拆为散户、机构、国家队、外资等资金来源;

“有意愿”这方面,又可以拆分为因为情绪带来的意愿,或者是因为逻辑而驱使的意愿。

下文开始更加详细地说明这些因素,希望能给读者朋友们一种“市场波动”说明书的感觉。

一、市场上升的第一性原理:有资金流入

股价上涨唯一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有资金愿意以更高的价格买入,这很好理解,不论是卖股票还是卖《繁华》里的三羊牌T恤,只要有源源不断愿意买的资金,价格自然而然会提升。剩下的其他因素,包括国际形式、经济环境、标的公司基本面、趋势分析等都属于让资金愿意买入的原因,也就是间接原因。

所以观察是否有资金愿意买入显得格外重要,这就牵涉到几个经常听到的专家术语“成交量”。成交量代表单位时间内买卖双方成交的股票数量。可以把股市比作一个古董市场,如果市场冷冷清清,大概率市场里的商品卖不出什么好价格,如果市场人山人海,那市场里的商品大概率能卖出好价格,商贩大概率能赚钱。这和楼市很类似,楼市火爆的时候房价都会上涨,楼市冷清的时候房价要么平稳,要么下跌,当然这里有情绪的因素,后文会详说。

总之,成交量是观察是否有充足、源源不断的资金愿意买入的重要指标,代表市场的热闹程度,所以如果趋势开始上升,且伴随着成交量的放大,那肯定是好兆头,反之亦然。

那么为啥会有资金买入呢?这需要两个要素支撑,一是有资金,二是有买入的意愿。

二、有资金且有意愿

上文图片很直观地显示了,有资金买入的右侧两个支撑要素是“有资金,且有意愿”,两者缺一不可。这也很好理解,想买的时候没钱,或者有钱的时候不想买,都无法促成交易。看似废话的这两个因素,其实是对接情绪、逻辑、大环境、公司基本面的归纳入口。

比如“有资金”就关系到钱是谁的、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来;“有意愿”又关系到为啥会愿意买,是因为无逻辑的情绪,还是因为自称体系的逻辑闭关等等,这就织出了一张投资逻辑推理网,“有意愿”将在后篇详细分析,本篇主要聊聊“有资金”

三、有资金

从资金来源分为了散户的资金、机构的资金、国家队的资金、外资的资金。

1、散户的资金。散户,又名“韭菜”。散户为主是A股市场的特色,在港股和美股等所谓的“成熟”市场都是机构比散户多。我认为没有哪种投资者结构更好的说法,只是会造成的市场风格不一样而已,散户居多的市场情绪造成的波动会更频繁、幅度更大,只要能把握住规律一样可以顺风顺水。

散户资金是基石。因为机构的资金也是来自于散户,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的出资人都是一个个具体的自然人,他们看好市场有机会、会更好,愿意把资金交给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来为他们买股票。所以散户或者说百姓的资金是市场的基石。百姓要有钱,且要在温饱有余的情况下还有钱,才会是进入市场的潜在资金,百姓有温饱之外的钱成了市场会繁荣的必要条件。而经济好百姓才会有闲钱,从这个维度来看“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这句话似乎更有道理了。当经济繁荣的时候股价市场股价上升,一方面是因为市场经济中的上市公司业绩都在上升,另一方面,百姓裤兜里的闲钱也更多了,愿意进入市场的资金也多了,自然市场会越来越好,当然,反之亦然。

除了经济繁华会给散户带来更多的资金,货币增发也会有同样的效果,只是后续会带来通过膨胀等问题,但通货膨胀本身也会进一步抬高资产价格,而股票是资产的一个品种,所以又会带来股票价格的进一步上升,但如果在通货膨胀到来时能让实体经济增长,且增长到能抵消通货膨胀的负面效应,那就成功平衡了,也达到货币增发的初心了。货币增发就像是人生病时打激素,激素对人体肯定是有害的,生病时打入让身体技能迅速提升,把病搞定,那就对人体有益了,但如果一直打激素,那身体肯定就废了。

2、机构的资金。机构也就是投资公司和基金,基金分为股权型、证券型、其他类。股权类是针对非上市公司的标的,因为是非上市公司,不在公众可以查阅范围内,所以这样的公司在哪里,这样的公司到底好不好,都需要专业的人去挖掘,这对股权类基金管理人有很高的要求,属于风险投资的一种,主要收益要么是下一轮融资时推出赚取差价,要么是公司上市后赚取上市与非上市之间的差价,不论是哪一种本质上都是利用“戴维斯”双击在盈利,也就是下一轮净利润与PE倍数相乘得出的估值会大于本轮。此外,非上市公司的PE倍数一般是8-12倍,而上市后的PE倍数可以达到25倍以上,所以这类基金最大的收益来自于IPO成功,但目前IPO收紧,所以目前股权类基金募资比较困难,这部分资金不直接进入二级市场,所以不做详细讨论。

证券类基金是直接买股票的基金,也就是百姓们比较熟悉的基金,记得07-09年那波行情的时候我买基金,当时觉得基金是个神秘又厉害的东西,后来的结局是一地鸡毛,现在想想主要问题是没搞明白证券型基金的原理,在此谈谈现在自己对证券类基金的认知,以此向曾经经历过的那次一地鸡毛致敬。证券类基金又可以分为私募和公募,优秀的私募一般百姓接触不到,不优秀的私募大家也不会买,而且目前国家已经规定这类产品必须几百万起投,所以受众群不大。公募是广大投资者都知道的一种存在,本质就是为买公募基金的投资者找好的股票标的去投资,优点是基金经理有专业的金融背景,会做财务分析,能去上市公司调研,获取信息的渠道比散户更多。但缺点也很明显,一是有强制持仓比例的要求,也就是即使股市下跌,也不能把股票都抛售,所以市场大势在下跌时基金净值会跟着一起下跌,第二个缺点是,如果是开放式公募基金,由于市场情绪的本能,在市场上升是会有源源不断的资金去认购基金,再由于基金必须持比例的要求,就等于源源不断的资金买入,进一步推升市场,周而复始。但在下跌的过程中也会有同样的问题,因为市场下跌的恐慌情绪,会有大量资金赎回基金份额,导致基金不得不抛售持仓股票,进一步导致股市下跌,强化下跌趋势。所以基金不是万能的,无法跳脱出确定性、收益性、流动性构成的不可能三角形,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阅下巴菲特、芒格、李录对基金的看法,观点挺有意思的。

其他类基金是指投资地产啥的,这类与证券市场没啥关系所以就不做讨论了。

小结以下,上述是机构中基金的情况,此外还有写机构类型比如投资公司,证券公司的投资部门等等,但这些资金大部分的来源本质都是百姓手里的钱给这些管理人管理了,所以散户的钱和机构的钱本质都源于普通的投资者也就是百姓,这也是为啥经济好了,老百姓收入提高了市场会好,反之亦然的道理吧。

3、国家队的资金。可谓是市场上的神秘资金,不知何时存在,也不知威力多大。根据我的理解国家队是存在的,但以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为首任,所以大部分时候为逆周期投资,一般是价值投资导向,而不是“情绪”的助推器。在此引用黄奇帆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功能意义、问题短板及其改革重点”在复旦大学“改革开放再出发——第4届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演讲中一段内容:

“平准基金也是资本市场平稳运行的重要工具,是市场短时间发生大幅度下跌时防御冲击型危机的撒手锏。我国已有汇金、证金两家平准基金,总规模不足2万亿元,尤其是证金公司担子很重,而且资金来源多为商业借贷,每年仅还银行贷款利息就达约800亿元,成本很高,这使得公司平准行为扭曲,不得不从事低吸高抛的操作,这就违反了平准基金“不与民争利”的基本运行规则。为此,建议国家设立“中国成分股指数”平准基金,替代证金公司。平准基金可以直通央行,以央行货币发行权支撑平准基金运营的资金来源,也可以通过财政发行特别国债,额度可根据实际需要由中央确定。这样,一则可以大幅降低资金成本,消除低吸高抛的不合理运行;二则可对恶意力量起到最大、最有效的震慑作用。一旦股市出现危机,一是可以鼓励上市公司特别是国有控股公司回购注销股票,二是养老金与企业年金可以入市吸筹,三是平准基金可以托底护盘。一般来说,平准基金在股价严重低估时进入,估值合理时退出,国际上基本没有平准赔本的先例。”

上述内容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平准基金的几个特征:

(1)国家队是真实存在的,目的是维稳。平准基金是国家队的表现形式之一,首先是真实存在,目的是在市场出现价格严重低估时维稳建仓,类似保守的价值投资者。市场是有效的,但市场带有情绪,会出现严重低估或严重高估的情况,甚至被人为操作,比如金融大鳄索罗斯曾经用强势资金手段收割了亚洲。所以国家队的存在是必须的,但也必须认识到,国家队的盈利是带着维稳属性而不是“与民争利”的。

(2)盈利,但不是纯为了盈利。一方面,这属性的资金需要盈利,因为资金有成本,且盈利后可以用到更需要的地方去。但另一方面,这属性的资金更多的是维稳和引导的作用,而不是追求最大化、市场化的风险。类似起到引导羊群的牧羊犬的功能,但羊群是不是会跟随,花多大的成本才能跟随,这就是个天时地利人和复杂的工程了,不是像民间坊传那样操控一切的。当代的资本市场太大了不论是《繁华》中的“麒麟会”,还是平准基金,或者是索罗斯,都是没能力完全操控某个市场的,千万不要“情绪化”地思考问题。

(3)以价值投资为方法。从引文可见,这属性的资金是在“严重低估”时建仓,用价值投资的语言来说就是等有了非常宽的安全边际了再出手,没有就永远在等待,毕竟趋势交易只会加速趋势运行的速度,而国家队出手的时候往往是要反转趋势,趋势的反转者大概率是价值投资者。

上述三部分资金都是国内的资金,来源的尽头就是国家要有钱,百姓要有钱,经济好就会有钱,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

4、外资的资金。上述三种资金都是国内的资金,本段讨论的是外资的资金,这部分资金的特征是可以选择不同市场之间进行布局,用大白话说就是上述三种资金大概率要么投资,要么存着,但总是在境内,而这部分资金可以选择去别的国家市场,所以这部分资金来去更自由,也就是所谓的“金钱用不眠”。就像《市场就是半杯晃荡的水》中所述,从全球视角来看,不同的市场就是不同的水桶里的水,这个桶里的水多了那个桶里的水就会变少,反之亦然,因为水总是在那里的。A股近期都表现平平,但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的股市表现都很强劲,就类似“水桶的水”的情况,水从这里去了那里。

5、经济周期与资金的间接关系。前三种资金来看,这些资金的多少是和经济周期密切相关的,因为经济下行则百姓的钱就会少,国家的钱也会少,所以前三种资金就会减少。而对于第四种外资,要从金钱永不眠的视角去分析,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永远是逐利的,哪里有赚钱的预期就往哪里搬,经济上升的地方预期自然就好,就会吸引更多的外资来。

所以“有资金且有愿意”中的“有资金”是与经济情况息息相关的。

本篇是对市场波动机器里重要的“资金”齿轮的分析,关于“意愿"中“情绪”与“逻辑”的分析将在后两篇中阐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后续阅读。

最后总结下,市场上涨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有资金买入。

阿仁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