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59回复:50喜欢:147

日子过得太快,下周就过年了,今年假期是不是很多友友终于能回家过年了,可能没多少时间来读书了,挺好的,多陪陪家人,交换一下去年的得失,也算是一种阅读。

今年假期的书单先给你们,有机会的话欢迎交流讨论。


《财富的起源》

传统经济学模式是“聪明到不可思议的人处于简单到不可思议的环境中”,而现实世界是“简单到合乎情理的人应对复杂到不可思议的环境”。真实世界是如何运行的?这本书应该能带你入门。

《美国人的故事(上、中、下)》

关于一个国家的盛衰,盛行着很多听起来“不言自明”但细究起来“似是而非”的历史决定论。好的历史书给你提供事实,让你自己发掘观点。

《最好的告别》

首先,它发人深省。其次,如果阿图·葛文德的观点是对的,它就是福音,虽然读起来让人觉得沉重……至少四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读一下。

《中间地带的革命》

资料翔实,视角全面,与其说解释了革命为何成功,不如说描述了革命如何成功……外因还是内因?偶然还是必然?与其带着立场评论历史,不如拿起放大镜和望远镜去观察历史。

《论中国》

“没有永恒的敌人和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在国家战略利益面前,话糙理不糙。从基辛格的讲述中,感受领导人的战略智慧。

《精英的傲慢》

优绩至上,能者多得,信奉市场的力量,已经是市场经济时代普适并近乎“不言自明”的道理,桑德尔却反对。他的观点你可能不会完全赞同,但依然发人深省。譬如,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等同么?

《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

什么是悲?什么是欢?季老的疑问是在他成为“不可接触者”时悲,还是成为“极可接触者”时欢。对一个价值投资者来说,是股票跌跌不休时悲,还是一片赞歌时欢?很多事儿的评判标准,细想想,不是那么不言自明的。

《中国和日本:1500年的交流史》

一个美国人眼中的中日关系发展史,虽然难免拉偏架的嫌疑,但从不同的视角看同一个问题本就是可取的态度,更何况也没怎么拉偏架。

《创新者》

科技进步由天才推动,还是团队协作的结果?对这个问题的分歧,催生了创新史中的一个有趣现象,很多人可以共苦,却不能同甘……

《穿越非洲两百年》

从历史,到现状,再到未来。非洲有很多跟我们想的一样的地方,也有很多跟我们想的不一样。感谢作者冒险亲历,让我们对过去和现在看得更清晰,对未来也就更乐观。

《宋仁宗:时代共治》

历史不会重演,却惊人地相似。今天我们所熟知和接纳的现代社会制度,在一千年前的中国就已经上演。那我们是否还能相信存在一种“不言自明”的普适原则,可以穿越周期、跨越国界而经久不衰?

《火与冰:后唐庄宗李存勖》

在典型的历史叙事中,人们常常神话英雄,污化狗熊。但不论英雄还是狗熊,他们首先都是一个“人”。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

在工业化时代被工作伦理塑造为生产者,在福利化时代被消费主义改造为消费者,在全球化时代被效率至上淘汰为过剩者——这是鲍曼口中穷人的命运演进,像阴谋论,过程中却没有阴谋。

《莱特兄弟》

成功没有充分条件,但好的行为可以提高成功的概率。比如严谨求实的理性,再比如完全不会在别人恳切的要求下失去理性的纪律。

《大国大城》

什么叫做区域发展不平衡?应该发展什么样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如何迎接区域发展不平衡?用简单的经济学常识,可以解释困扰已久的问题。

《当灯光暗淡后》

一个被设计的最好的制度,如何生产出糟糕的政策?如何扼杀了好的政策?

《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

从美国人的视角看中国抗战——创造历史的人往往不清楚他们即将创造什么样的历史。

《华尔街史上最大的对冲基金交易案》

南亚裔美国人的奋斗史,也是聪明人如何开始干蠢事的沉沦史。

《比我老的老头》&《不给他音乐听》

有的人有才,有的人有财,有的人有名望,有的人有地位,但都抵不过,有趣。

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作为投资建议,请大家理性

@蛋卷基金 @今日话题 @中泰资管 $中泰星元灵活配置混合A(F006567)

全部讨论

2023-01-13 12:12

《最好的告别》读到一半,整晚失眠,第二天头痛得很,像感冒。我还以为是书太沉重的原因,大骂,结果发现阳了,真对不起书。

对了,明天就是小年了,先给友友们拜个早年吧

2023-01-30 16:27

这次连一本“投资类”没有了

2023-01-28 20:46

mark

2023-01-28 18:34

为学日益,真快乐

2023-01-21 17:03

姜诚书单

2023-01-18 16:56

已全部加入微信读书

2023-01-14 12:17

“虽然难免拉偏架的嫌疑”,也可能是你的眼光偏了

2023-01-14 02:56

mark

2023-01-13 15:55

完全没有重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