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投资不必非要高新奇,在广谱行业中寻找物超所值的明珠

发布于: 雪球转发:75回复:98喜欢:151

不少投资者给我贴的标签是“深度价值”,理由是我似乎对低估值的股票情有独钟。其实,投资组合只是自下而上选股的结果,而不是自上而下刻意为之。

价值投资并没有深浅之分,真正的价值投资只有一种:以付出的“价格”为成本,以获得的“价值”为收益。在买入一只股票之前,我会给自己做一个心理测试:如果这只股票永远不能卖出,还愿不愿用当前的价格买?

只有抱持不能卖的预设,才能真正以“价值”为锚,而非被“趋势”牵着鼻子走。财报季通常是基金经理的彻夜难眠季,报表一张一张拆,模型一家一家做;生怕踩着一个“不达预期”的雷,热盼抓住一朵“超越预期”的花。投资者往往对边际趋势变化投入精力过多,而对长期价值评估关注过少。业绩的变化,对股价的影响大,对价值的影响小。所以,价值投资,首先要克服“炒股票”心理,进而专注于对长期回报率更有决定性的因素。

投资收益率由“分子”(企业的长期盈利潜力)和“分母”(当前的股票价格)共同决定。分子越高越好,分母越低越好。分子高的分母也可以略高些,意指对好公司的出价可以慷慨一些,但绝不能只管“质地”而不问“价格”。最好的标的是质优价廉,次优的是质优价合理。当我们能找到足够多的质优价廉股时,就没必要买那么多高价的。这正是巴菲特和芒格的标准:既对公司质量有苛刻的要求,又对好东西的价格非常挑剔,翻看他们历史上和现在的组合,在买入时很少有市盈率超过15倍的。

估值低的好处显而易见,因为收益率不依赖乐观预期。用80倍的市盈率去买一家公司,它需要在未来十几年保持超过20%的复合增速。但常识告诉我们,未来事件是一个概率集合,好结果不会必然发生,有些过于乐观的判断甚至不符合常识。相反,把预期降低,对悲观的情况进行估值,那么即便乐观情况不发生也能赚钱,这叫安全边际。

此外,好投资不必非要高新奇,慢变行业中的赢家也许是更好的选择。同一个行业内不同股票间的表现差异,远大于不同行业间股票表现的差异。所以,买股票不能标签化,赛道思维是粗糙的。好公司的统一标准是需求可预计、竞争优势突出且盈利能力强,远非一句“需求空间广阔”就能概括。没有高盈利能力保障的高增长是价值毁灭器,所以对股票的质量要求很重要,而满足上述标准的优秀企业广泛分布在不同行业中。价值投资,要对股票去标签化。

所以,价值投资的超额收益来自保守,保守会将你置于一种有利境地:企业发展很可能比你预想的更好,或不像你预想的那么差。

价值投资的风险则源自你不够保守,对坏情况估计不足,这叫“价值陷阱”。

价值陷阱有两类,一是需求端的崩塌。在技术重大变革背景下的新兴产业,产品技术路线的重大转向会使对原有产品的需求快速消失。传统产业则有所不同,它可能步入成熟期,甚至衰退期,但只要需求下滑不是断崖式的,极低的估值水平叠加龙头公司不断扩张的市场份额,都可以很好地抵御需求下滑,进而带来长期可观的回报。

二是供给端的格局恶化。一些行业在规模尚小时,会呈现良性的竞争格局和高利润率,一旦市场容量扩大,就会吸引更多的竞争者。竞争是利润毁灭器,我们在看待静态利润率较高的企业时,尤其注重衡量高利润率的可持续性,这需要对供给格局投入更多的关注,而非依赖简单粗糙的需求分析。

在辨识明珠还是价值陷阱的过程中,明确的利润空间和竞争优势是核心抓手。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即便身处所谓的“周期性”行业,也能呈现长期的成长性。所以,回避价值陷阱的首要工作就是把股票“去标签化”。在中观层面的需求分析之外,中观格局分析和微观优势分析更加重要。

总之,好收益来自“物超所值”。以下等马的价钱买中等马,或者以中等马的价格买到上等马,都很不错;以上等马的价格买到上等马,不坏,也不算太好;最惨的是以上等马的价格买到了中等马甚至下等马,却总有人对这种事儿趋之若鹜。我认为,好投资的关键处在两点:一是保持冷静,谨记绝大部分马都非上等马;二是捂紧钱袋子,别为乐观的判断出价过高。

打高尔夫不奢求一杆进洞,打羽毛球不依赖大力扣杀,在棒球中,安打是比本垒打更常见的得分手段……区分能力与运气,敬畏市场的复杂,放低预期,谨慎出价,不吃大亏。

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作为投资建议,请大家理性。

 @蛋卷基金   @今日话题   @中泰资管  

 #价值投资# 

全部讨论

2021-07-21 20:07

同意!

2021-07-21 19:43

说的太对了

2021-07-21 18:16

好文

2021-07-21 17:58

天沃科技封板了,好开心啊!稳定盈利才是王道。

2021-07-21 17:44

好收益来自“物超所值”。以下等马的价钱买中等马,或者以中等马的价格买到上等马,都很不错;以上等马的价格买到上等马,不坏,也不算太好;最惨的是以上等马的价格买到了中等马甚至下等马,却总有人对这种事儿趋之若鹜。我认为,好投资的关键处在两点:一是保持冷静,谨记绝大部分马都非上等马;二是捂紧钱袋子,别为乐观的判断出价过高。

2021-07-21 16:36

想借这个机会请教姜总两个问题(以下纯粹为理论探讨,不代表对当下板块的看法哈):
首先,我非常认同姜总所说的,价值投资没有深浅之分,真正的价值投资只有一种,就是以实业的思维来做投资,看自己更愿意做哪个公司的100%控股股东,忽略市场的所有涨跌。
其次,在现实的投资大师中,还是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投资风格(排除姜总之前所说的基本面投机),有的人更看重当下,有的人更看重未来,这一使得有些投资人对估值很看重,有些投资人对估值没那么care。对于这个现象,我个人理解就是投资人的风格特点是由他的世界观决定的,像您可能对微观主体感到悲观,所以会对远景利润给予非常大的折扣,所以投资组合的估值会显得比较低;而有些投资人可能会微观主体乐观,认为优秀的公司\管理层在未来有很大概率取得成功,从而会对远景利润预期感到乐观,从而体现为投资组合的估值相对高一些。
再次,尽管高估值股票和低估值股票都是采用同一个尺度评估其投资价值。然后我们假定自己能够先知先觉精确的对每个股票进行精准定价,那么一定会存在某个估值高的公司(比如A公司估值30倍)和某个估值低的公司(比如B公司估值10倍)的隐含投资回报率完全相同。但事实上因为市场中短期偏好的存在,这两只股票在一两年的时间里会表现得千差万别。就比如像沪深300价值指数和沪深300成长指数,300价值2019年以来只涨了18%,300成长则涨了129%,然后从基本面的角度,我是非常不相信这两组股票的基本面差异会有涨跌幅差异体现得这么大的。
最后,考虑到我们的大多数投资者并不会看得那么长远,一两年的涨跌幅差异(市场风格的差异)可能会让投资者坐立不安。像过去对微观主体相对乐观的偏成长型基金经理相对会要好于对微观主体偏悲观的价值型基金经理。所以从这个角度,我还是会倾向针对基金经理的特点对他们进行划分,然后各类特点间的基金经理进行搭配,从而部分解决投资者拿得住的问题。
然后我的问题来了:
(1)您认为我上述考虑有什么逻辑上的问题吗?
(2)如果您不赞成对从事价值投资的基金经理风格进行划分,那该如何解决基民拿得住这个问题呢?毕竟现实中很多时候的基金赚了钱,但基民亏了钱。

2021-07-21 15:45

“投资组合只是自下而上选股的结果,而不是自上而下刻意为之。价值投资并没有深浅之分,真正的价值投资只有一种:以付出的‘价格’为成本,以获得的‘价值’为收益。”

2021-07-21 15:43

好文章,言之有理

2021-07-21 15:34

好文章,感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