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第一案”引起热议,人脸识别真的安全吗?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本文首发自公众号:英盟财经

近几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人脸识别技术逐渐发展成熟。

今年以来,人脸识别技术逐渐在线下的很多场景被使用。

打开手机、收取快递、进出门禁……我们似乎越来越多地要在镜头前完成“刷脸”这道程序。

这让一些人担心起了安全问题。

前些天我注意到杭州一动物园因为人脸识别这件事被人告上了法庭。

是怎么回事呢?这件事情源于杭州一位法学博士的一次消费经历。

今年4月份,这位法学博士购买了杭州一家动物园的年卡,支付了年卡卡费1000多块。

办理该年卡时,动物园明确承诺在该卡有效期一年内通过同时验证年卡及指纹入园,可在该年度不限次数畅游。

然而在10月份,动物园在未与这位法学博士进行任何协商且未征得对方同意的情况下,通过短信的方式告知这位法学博士“园区年卡系统已升级为人脸识别入园,原指纹识别已取消,未注册人脸识别的用户将无法正常入园”。

为了确认该短信的内容是否属实,他专门驱车前往被告处进行核实。

动物园的工作人员明确告知他,短信所提及的内容属实,并向他明确表示如果不进行人脸识别注册将无法入园,也无法办理退卡退费手续。

这位法学博士认为,动物园在未经原告同意的情况下,通过升级年卡系统强制收集原告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严重违反了相关规定,损害了他的合法权益。

于是他把动物园告上了法院,目前有关法院已正式受理此案。

1、人脸识别到底安不安全?

“人脸识别第一案”在网上引起了热议,网友们对于人脸识别的安全问题各抒己见。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人脸识别到底是什么,才能对它进行科学的分析。

人脸识别简单来说,就是抽取人脸图像特征,然后将抽取到的特征跟数据库信息进行比对,再通过比对进行识别。

在整个脸部识别系统中,活体检测即判断捕捉到的人脸是否为真实人脸,可以说是重要技术环节。

在金融支付等应用场景,有活体检测嵌套在人脸检测与人脸识别验证中,用来判断是否为用户真人。

我国在金融领域的人脸识别技术已经较为成熟。

在进行人脸识别前,公司会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进行活体检测,来判断采集到的人脸是否是照片、视频或者软件模拟生成的,相比较于2D人脸识别技术,能更有效地避免各种人脸伪造带来的身份冒用情况,也不容易受到姿态、光照、表情等因素的影响,识别率更高。

而且人脸识别成功后,实际支付时,通常还需要输入与账号绑定的手机号进行校验。如果出现问题,公司大多都会进行保险赔付。

我觉得,任何技术都不能保证绝对安全,大家也无需过度焦虑和恐慌,如果对采集信息不放心时可以关闭刷脸支付功能,一旦发现个人信息泄露立刻报警,并可以在报案的同时向泄露者提起民事索赔。

2、对于不同机构的人脸信息搜集,我们该拒绝还是接受?

目前对于哪些机构有权收集人脸信息方面,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来界定。

在“人脸识别第一案”中,在没有得到消费者的许可下,动物园到底有没有权利收集我们的脸部信息,还需等待相关法院的界定。

现在越来越多的机构都开始应用人脸识别技术,作为消费者,我们该怎么办呢?

我认为在当前法律和监管不成熟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尽量去选择一些大公司,像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的人脸识别技术,风险还是非常小的。

在遇到其他机构,比如就像这次“人脸识别第一案”中的动物园这种机构搜集面部信息时,我们就需要非常谨慎了,毕竟万一我们的脸部信息泄露,从法律上来说是根本无法救济的。

人脸识别技术并无好坏之分,重点在于人类如何运用,在未来相关法律和监管成熟之后,我相信人脸支付技术会更好的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