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4000人!英飞凌、东芝裁员!三星解散一业务团队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随着消费端需求的回温,半导体市场逐渐摆脱了下滑趋势,多家厂商业绩上涨明显。但是,汽车和工业端的应用还在疲软阶段,也因此影响到了部分芯片制造商的营收表现。为了缓解盈利下滑,英飞凌计划裁员数百人,东芝则推出裁员4000人的决定,而三星虽然营收大涨,但也解散了一个业务团队。

英飞凌裁员数百人

5月8日,英飞凌发言人在一份电子邮件声明中表示,英飞凌计划在德国雷根斯堡工厂裁减中三位数的工作岗位,这将作为其宣布的紧缩计划的一部分。英飞凌不会强制裁员,该公司将利用浮动、部分退休和自愿离职等方式减少员工人数。

到目前为止,英飞凌在雷根斯堡拥有约3100名员工。该发言人强调,雷根斯堡将“继续发挥作为创新中心的重要作用”。

英飞凌近日宣布了一项名为“Step Up”的全公司计划,旨在“改善成本结构”,虽然细节很少被提及,但作为已宣布的紧缩计划的一部分的首次裁员现已得到确认。

英飞凌最近一季财报虽然表现稳健,但却再次下调了全年收入预期,并将其归咎于全行业持续疲软的需求。英飞凌上季度实现36.32亿欧元营收,环比下降2%,同比下降12%。英飞凌将2024年的收入指引下调至151亿欧元(约合163亿美元),上下浮动4亿欧元,低于之前的160亿欧元上下指引,上下浮动5亿欧元。

英飞凌首席执行官约亨-哈内贝克表示,受经济形势的影响,许多终端市场依然疲软,而客户和分销商也在继续降低半导体库存水平,尤其是汽车行业增长明显放缓。因此,对本财年剩余时间的前景持谨慎态度。

东芝裁员4000人

5月16日,东芝宣布将在日本国内裁员4000人。东芝在公布股票私有化(非公开化)后首份中期(2024-2026年度)营运计划中提到,将进行自愿提早退休的招募措施,在日本国内最高裁员4,000人。目前东芝于日本国内的员工人数约6.7万人、此次的裁员比重约6%。

4月份日媒曾报道东芝将裁员5000人的消息,不过随后被东芝澄清:相关媒体报导的内容非由东芝所发表,东芝目前正制定中期营运计划、不过现阶段尚未敲定任何具体措施。

此次公开的裁员计划较先前传闻有所缩小,但也体现了东芝急需摆脱亏损状态的决心。除了裁员以外,东芝表示,目前在东京都港区和川崎市皆设有总部办公室,之后计划在2025年度上半年内、将总部机能集中至川崎市,且会将营运资源转向功率半导体、量子技术等成长领域。

东芝计划在2026年度将营收提高至3.75兆日元,营益目标3,800亿日元,营益率自现行的约1%提高至10%。

东芝去年接受以JIP为首的财团的收购要约,该公司股票于去年12月从东京证券交易所退市,结束了在资本市场中十年的动荡与混乱。

三星电子解散Bot Fit机器人业务团队

三星电子最近进行了重大的组织重组,以增强其在下一代机器人业务方面的能力,并将其视为关键增长领域。作为重组的一部分,该公司解散了负责开发三星首款可穿戴机器人“Bot Fit”的机器人业务团队。解散的团队最初于2021年12月从特别工作组提拔,现在成员要么回到原来的部门,要么被重新分配到三星研究院首席技术官(CTO)Jeon Kyung-hoon领导下的特别工作组。

业内人士称,此次重组涉及CTO工作组下的研发(R&D)人员的调整,以利用机器人领域先进开发的协同效应。此举是在Bot Fit完成开发和量产工作后做出的,表明三星电子公司为增强机器人能力而进行的战略转变。

虽然三星电子相关人士解释道:“Bot Fit的开发和量产已经完成,重组的目的是增强我们的机器人业务能力。研发人员已调入CTO的工作组,以与三星研究机器人的团队形成协同作用。”但业界认为机器人业务团队的解散很不寻常,尤其是在Bot Fit的全面销售即将开始之际。三星内部也有观点认为,尽管Bot Fit经过了5年的密集开发,但其技术发展仍低于预期,因此维持专门团队的效果已经减弱。

三星电子首款可穿戴机器人Bot Fit已于今年上半年进入B2B市场,在老年生活社区等设施中作为助行器发挥作用。

不过,也有许多人也认为这些举措是开发人形机器人的准备步骤。在CES 2024上,三星电子副董事长、CEO兼设备体验(DX)部门负责人Han Jong-Hee(韩钟熙)阐述了三星电子的机器人愿景,瞄准制造、零售、家庭和个人使用,最终目标是创造能够与人类共存的智能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