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水果涨价,只怪老天爷?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随着立夏的到来,各类水果纷纷争先上市,而近日,有种水果冲上热搜——荔枝,但这次倒不是因为降价而“荔枝自由”,恰恰相反,是因为去年好不容易勉强实现的“荔枝自由”,今年可能要没了!

荔枝,涨价!

具体说来,今年的荔枝,比去年贵的不是一星半点:相比往年同期,今年荔枝的价格确实要高一些,让人有些“望而却步”。据中国商报,5月6日一早,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某摊位新荔枝的价格在60元/公斤,比往年同期价格贵了不少。

那么终端情况又如何呢?查询线上水果商城、走访北京线下商超发现,1公斤荔枝的价格在60元至80元不等。从荔枝品种上看,白糖罂比妃子笑价格更贵一些。

据潇湘晨报,在社交媒体上,有网友发布的图片显示,买十颗妃子笑荔枝花了15元。还有图片显示荔枝61元每公斤,也就是30元每斤。就在5月10日,“荔枝卖到70元一斤”还登上了热搜!

不过这几天,荔枝的价格似乎有所回调:据笔者5月14日查阅上海某生鲜平台价格发现,“妃子笑”和“白糖罂”的价格分别为每450g 19.9元和29.9元,而“妃子笑”则被打上了“降价超30%”的标签。

图片来源:某生鲜平台截图

价格的高低,可能专业调查数据更加有说服力:根据荔枝龙眼产业资源平台发布的“05月06日-05月12日荔枝价格周报”,对比去年同一上市节点价格除了妃子笑,其余品种均有所下降。在销地市场价格上,与去年同一上市节点价格相比,妃子笑收购价有所上涨。

具体说来,与上周价格相比,该周妃子笑地头价下降55.62%;三月红地头价下降46.89%;白糖罂地头价下降58.29%。与去年同一上市节点价格相比,妃子笑地头价上涨7.41%,收购价上涨15.79%;三月红收购价下降32.71%;白糖罂地头价下降3.83%。

荔枝品种价格汇总表(05.06~05.12)

图片来源:荔枝龙眼产业资源平台

说了这么多,今年荔枝究竟算贵还是便宜?还是那句老话: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就在2023年,“荔枝自由”的声音还在全网铺天盖地。据公开资料,2023年妃子笑荔枝在大批量上市后,售价较低时可以达到每斤4.5元左右。与当前相比相差约10倍。

一年时间过去,荔枝的价格何以由“妃子笑”涨到“妃子哭”呢?其实细究起来,早在荔枝大批量上市之前,早有理智的声音,为今年荔枝可能要涨价打了“预防针”!

今年荔枝,为何涨得猝不及防?

据相关资料,一般荔枝早熟品种在11月中下旬开始,不少人喜欢的桂味、糯米糍等中晚熟品种则是12月到1月开始进入花芽分化期,2~4月份是开花,5~6月份果实发育,6~7月份成熟采收。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全国主要荔枝产区有7个,分别是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和四川、台湾。其中广东荔枝产量最大,有句话说“世界荔枝看中国,中国荔枝看广东”。广东荔枝产量占全国产量的近六成,广东全省90%的县区都是荔枝产地,其中又以茂名、广州、东莞、惠州、阳江、湛江等地最多。

换句话说,广东打个喷嚏,全国的荔枝市场就要感冒!可惜的是,从去年到今年,广东的气候对荔枝岂止是“不友好”,简直是“火热+水深”的地狱!

首先来看“火热”:据汕头日报等,由于华南地区去年冬季气温偏高,荔枝果树无法获得充足的休眠期,没办法很好地积累养分进行花芽分化。到了今年春天,又迎来一波严重的“倒春寒”,再次严重影响了荔枝生长发育。好家伙,这简直一个“冰火两重天”翻版!

这波“倒春寒”有多严重?据中国天气网,今年1月下旬,我国遭遇了一场波及25省份的强力寒潮,直接导致广东、广西1月下旬平均气温持续偏低,部分地区偏低4℃以上,而这两个省份,正是我国荔枝产量第一、第二省份。

恶劣的天气,自然影响荔枝的挂果率。据《羊城晚报》报道,2024年3月,很多荔枝树上却是只见树叶,不见花开。东莞一家果园里的桂味、糯米糍荔枝,成花率不足一成。

然后的故事,各位财友想必还记忆犹新,今年4月荔枝生长的关键节点,广东多地经历了一场罕见的强对流天气袭击!

据中国天气网,广东中东部累计降水普遍超过600毫米,中北部更是超过800毫米,较常年同期普遍偏多2~3倍,广东41个区县累计雨量打破4月极值,一些地方还经历了堪比台风登陆的12级雷暴大风、鸡蛋大的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组合“暴击”。

持续强降雨+频繁强对流,糟糕的天气“组合”正好赶上了荔枝开花、果实发育的关键期,如此极端的天气对荔枝生长自然影响极大,造成了荔枝开花少、落果、树枝折断等严重影响。尤其在强降雨影响严重的广东广州、惠州等荔枝产区,受影响更大。

不过即使在广东省内,也有些地方受到暴雨影响较小:粤西的茂名、湛江、阳江等地4月遭遇的降雨影响明显小一些,而雷州半岛甚至处于干旱中!而茂名,是广东省最大的荔枝产区,在中国,平均每4颗荔枝,就有1颗来自广东省茂名市。相较其他荔枝主产区,今年茂名荔枝产量总体情况尚良好。

此外,除了气候因素之外,果树“大小年”的自然规律也不可忽略:2023年是荔枝生产的“中等偏大年”,荔枝树大量开花结果,在提升产量拉低价格的同时,也使荔枝树体消耗过多,也会一定程度上导致今年荔枝开花率较低。

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基于成花情况预测,今年全国荔枝总产量预计有178万吨,比去年减产45.94%。其中,广东作为我国最大的荔枝产区,预计2024年产量87.64万吨,比2023年减产51.22%。广西为全国第二大荔枝产区,今年荔枝产量41.61万吨,预计比去年减产近六成。

当然也有增产的地区:四川属特晚熟荔枝产区,产期自7月上旬至8月中旬,预计今年荔枝产量为6.43万吨,比去年增产96%。云南荔枝产期自4月上旬至8月下旬,预计今年荔枝产量7.83万吨,比去年增产20%以上。不过和两广比起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当然荔枝减产也分种类:据深圳卫视报道,早熟荔枝品种妃子笑与去年产量相差不大,而今年多个晚熟的荔枝品种产量整体大幅度减少,桂味、糯米糍、仙进奉3种荔枝的产量或将只有去年的一两成,尤其是桂味荔枝,粤南地区基本绝收。

广东大幅度减产,海南的情况又如何呢?根据“海南发布”,今年海南荔枝减幅较小,但依然有减产的情况!

具体说来,较其他产区而言,全岛总产量预估在19万吨左右减产约两成,其中“白糖罂”“紫娘喜”和“无核荔”等品种减产较多主栽品种“妃子笑”产量波动相对较小。

海南之所以能“逃过一劫”,主要由于寒潮影响没那么大,同时又躲过了4月那几轮强降雨。据南海网海南荔枝种植面积约34万亩,年产量20万吨左右,海南主栽品种“妃子笑”就是所有荔枝品种中减产波动最小的。

不过总体而言,今年荔枝减产已成定局。针对这一“残酷现实”,央视三农主持人郭嘉宁4月30日对此发长文总结,结论是恐怕今年很难实现“荔枝自由”了!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图片来源:郭嘉宁微博

荔枝,也能冬眠?

众所周知,荔枝是季节性非常强的果品,那么问题来了,有没有可能像西瓜一样,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荔枝呢?这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

冻眠荔枝是为解决荔枝保鲜难题,而研究的超低温保鲜锁鲜冻眠技术。据央广网等多家媒体报道,为解决荔枝保鲜难题,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曹庸团队经过5年的研究,顺利攻克荔枝液氮冷鲜技术,推出了冻眠荔枝。

那么“冻眠”后的荔枝,还原度如何呢?目前,广东省农科院加工所已成功突破超低温冻眠锁鲜技术,解决了传统冷冻荔枝护色难、品质劣变快的瓶颈问题。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表示,去年6月左右,运用超低温冻眠锁鲜技术,广东保存了二三百吨新鲜采摘的荔枝,今年陆续投放市场。

根据央广网,去年生产的冻眠荔枝产品,目前已经在一些主要电商平台上展开零售,有的平台上,400克荔枝售价80多元。今年技术力量预计可保鲜2000吨以上的新鲜荔枝。笔者查阅了上海某生鲜平台,还真能找到相关产品,售价为69.9元/400g。

图片来源:某生鲜平台

2000吨和上百万吨的荔枝总产量相比虽杯水车薪,但这是国内农业逐渐插上高科技翅膀的一个缩影。相信将来,会有更多的时鲜货打破季节的藩篱!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