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存款类产品轮番下架?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在经历一轮又一轮1.0版本的定期利率下调之后,今年以来,银行马不停蹄、接二连三继续“整活”存款类产品。

4月份开始,2.0版本的大额存单下架操作在多家银行陆续展开!尤其是3年期和5年期大额存单,在多家银行APP也显示售罄状态。

如今,各种操作似乎并没让银行感到心安。3.0版本的结构性存款、智能存款等各类高息存款类产品,从发行期限、额度、利率等方面也开始陆续出现调整!

没有一款定期逃得过

目前,多家银行通过停售、限制额度等动作来控制大额存单的发行力度。众所周知,这背后是为了缓解由于负债端压力过大,而越缩越窄的息差。

根据银行发布的一季报,根据Choice统计的42家上市银行中,有29家净息差低于《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中自律机制合意净息差1.8%的“警戒线”。

与去年同期相比,在披露数据的银行中,仅有兴业银行兰州银行的净息差呈现上涨。其中,兴业银行净息差从去年一季度的1.79%抬升至1.87%;兰州银行净息差从1.48%抬升至1.6%。

可见,过去一年的密集降息操作并未扭转银行净息差的困局。在银行一系列的存款产品中,通知存款/智能通知存款等产品被下架。

据媒体不完全统计,目前光大银行渤海银行、大连农商行、广发银行等十余家银行宣布暂停旗下智能通知存款产品。

4月30日,渤海银行发布公告称,渤海银行自动转存个人通知存款产品于2024年5月1日起自动终止,终止后存量自动转存个人通知存款产品统一变更为“通知存款+”产品。

光大银行官宣,自5月15日起,将调整人民币协定存款利率以及停止对公智能存款等自动滚存通知存款。在此之前,已有多家银行取消了个人或单位通知存款的自动转存功能。

此外,光大银行根据相关规定要求,于5月15日起,停止“天天存”及“周周存”产品的运作,活期账户资金不再转入“天天存”/“周周存”账户。

大连农商银行发布公告表示,自2024年5月14日起,大连农商银行智能通知存款产品取消自动转存功能,客户需在支取日前1天或7天进行通知预约(与大连农商银行现行通知存款计息规则一致)。

原因几何?

事实上,通知存款/智能通知存款被要求下架,主要来源于两方面因素。

首先,银行出于自身成本考虑。由于这类型产品利率相对较高,此前银行会根据自身情况设定有吸引力的利息,以此为手段来吸引客户。

通知存款一般指的是客户存款时不约定存期,支取时必须提前通知银行,约定支取存款日期(划分为1天和7天通知存款2种)和金额(最低起存、支取金额)方能支取的存款。智能通知存款是在通知存款原有基础上,多了一个自动转存的功能,相当于变相定期化了一下。一般情况而言,按支取日挂牌公告利率和实际存期计息。

据笔者了解,此前通知存款类产品银行主推的并不多,一般个人客户也不太会主动要求存,资金量大的对公客户偶尔根据需求会考虑。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天数太短;二是客户觉得听起来流程麻烦,想提前支取还得提前通知银行。此外,来银行存定期的大多都是奔着时间更长的定期产品;三是对比市面上的短期利率产品,通知存款产品利率没有余额宝等现金存款类利率高。

在监管机构的引导下,存款利率不断下降。2019年以来先后对结构性存款、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通知存款、协定存款等产品进行规范调整。

尽管如此,但根据国联证券的统计,银行存款利率不降反升。23H1上市银行存款平均利率为 2.18%,较 2018 年末提升28BP,银行存款成本呈现较强刚性。这背后就是越来越多银行产品定期化所导致的。

为了解决自身成本负债成本问题,以及缩窄的息差,此次对于智能通知存款产品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或许能够减轻银行的压力。

其次,更为重要的,是为了满足监管的要求。银行创新性存款产品看似是好事,但是硬币的另一面,也会陷入”高息揽储“导致的恶性竞争,对整个银行业的稳定造成影响,继而影响到储户财产的安全。

但管控并非意味着,银行对于利率的设定没有自主权,反而监管给定了一定的合理区间范围。

事实上,央行对于利率市场化的探索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放开下限,管制上限。即央行允许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可在不超过各档次存款基准利率的范围内浮动,但不得超过基准利率。

第二阶段:放开上限与自律机制相结合的方式。即央行放开定期存款利率浮动上限的管控,各大银行可以发挥市场化原则。但上限也并非无止境的上浮,而是通过利率自律机制“基准利率*倍数”来确定存款利率上限。各大银行根据自身体量、用户资质,对应不同的上浮力度。

第三阶段:由“基准利率*倍数”调整为“基准利率+基点”。这个调整是为了防止借钱存款而导致的“杠杆效应”,因此,把存款利率上限确定方式与贷款利率确定方式统一。

此后,在规范银行定期产品长短期利率、确保银行平稳发展前提下,监管不断发文进行规范。

2020年3月,央行下发《关于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银发〔2020〕59号),各存款类金融机构需按规定整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型产品。

近两年,面对“凶猛”的定期存款,执行力度也进一步提速。

去年5月,中国证券报从多家银行获悉,有关部门下发通知,自5月15日起,要求各银行控制通知存款、协定存款利率加点上限。其中,国有大行加点上限不能超过10个基点,其他金融机构不能超过20个基点。今年以来,随着监管、银行自身成本压力,这种情况延续得更加猛烈。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当前,存贷利率进入下行通道,商业银行净息差下滑压力显现,银行应摒弃规模情结和速度情结,不追求简单的规模增长和市场份额,既要保持存款业务稳定增长,更要将负债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