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1回复:3喜欢:7
一个很简单的模型。(以下纯属虚构) 某县政府下面有很多家水电气热路桥等公共基础设施企业,就以水务公司、污水处理厂为例。 2005年,当地将水费定在了4元/吨。尽管这个定价从一开始就是亏损,但好在每年亏得不多。 网页链接
#怎样治理通缩#如何促进消费#为什么中国企业盈利水平普遍偏低#
一个很简单的模型。(以下纯属虚构)
某县政府下面有很多家水电气热路桥等公共基础设施企业,就以水务公司、污水处理厂为例。
2005年,当地将水费定在了4元/吨。尽管这个定价从一开始就是亏损,但好在每年亏得不多。近年来,随着用水量增长,叠加环保和水质标准提高,水厂亏损迅速扩大。
2010年之后,水务公司几次给市里面反映,建议提高水价,但领导担心涨水价会引发舆情风险,而且需要发改部门听证等程序,很难通过,最后都不了了之。“亏多少,财政给你补上就是了。”财政没钱,就通过城投平台借。反正卖地收入还能覆盖。
现在,每年亏损近1个亿。县里财政收入就40多亿。但卖地收入没了,城投又不让新增融资,水务公司只能过紧日子,“降本增效”,压低供应商报价、拖欠供应商账款,降低员工工资。
之所以拿水务公司举例子,是因为这行业还算有收入。各种博物馆、公园、二级以下公路,连收费都不让收了。
以前我在学校搞科研,一个典型事实就是“国有企业效率低”,数据上特别清楚,国企的ROE就是低。当时我还经常辩护,说那是因为大量国企涉及“国计民生”,故意压低价格,客观上降低了CPI,形成了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并没有什么问题。
现在我觉得,凡事皆有度,要顺应主要矛盾变化。
现在的痛苦之源已经不是通胀而是通缩,是地方债务风险积累,是上市公司盈利水平过低,是居民收入消费低迷,而且这些问题之间是恶性循环、互相伤害的关系。
分明有多赢的、更好的办法。比如,各种政策性的“减费让利”“降本增效”,可以适时退出了。各种财政补贴,可以不用来弥补供给侧的亏损,而是补贴需求侧,比如每年往居民账户上发放一笔现金,专项补贴水电气暖费用,保证企业营收、利润的同时,也没有增加居民成本。
还是我之前举的例子,让国企降低商业物业租金,是一种收缩性政策,但是拿真金白银补贴商户房租,就是一种扩张性政策,尽管听起来是一回事,经济后果却大相径庭。
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
$北京控股(00392)$ $昆仑能源(00135)$ $北控水务集团(00371)$

全部讨论

04-14 21:54

不增加供应,不提高技术,不打击贪污腐败,发再多的钱补贴,都变成了相关人的囊中之物。

04-14 18:31

你就不了解水务的运作规则,除了4块的,还有5到20块钱的。包括漏损率,不懂以后别胡说了

04-13 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