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换个角度看pev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2回复:31喜欢:69

    

有些身边朋友在问pev的问题,主要是怀疑pev的历史价值,2011年之前不管是平安、新华、太保、太平pev都是很高,基本上11年之前长期在1.5pev以上,07年大多数都达到3pev以上,然后就一路下跌,一直跌到历史最低,感觉市场完全没理会X倍pev,跌破历史低点接着跌,感觉好像没啥用。

        其实仅看pev说对也对,说不对也不对,关键在于这家险企具体情况。

       第一个问题,pev评估一家保险价值到底合不合理? 

       pev的起源其实就是给保险公司在一级市场收购估值的,因为寿险初期大量的保单滞后于利润,进而影响到净资产,造成保险公司初期1pb是失真严重的,因为实际上负债里很大一部分是按时间释放的有效业务保单,就是锅里的肉,按照1pb收购的话,很多保险公司的公允价值被低估造成恶意收购,所以发明了内含价值评估办法去还原保险公司真实的价值。所以站在一级市场的控股股东来看,pev估值是非常正确的,收购到的保险公司价值就是净资产加折现到现值的保单利润价值,控股大股东实际收购之后可以动用的资金就是原有净资产和在手保单未来释放的利润(前提是假设没问题,投资收益率超过假设,否则也是接盘侠)。

        那么小股东、财务投资人的角度如何看pev呢?毕竟股票=投票权+分红权,小股东和财务投资者是没办法自由支配公司资产的,投票权在绝对控股大股东那里基本没意义,公司只能随着大股东的指挥走。分红权基本决定了这个股票使用pev评估到底行不行?

         这里就要分具体情况了,第一种情况:股权结构不合理的同时绝对控股大股东没有回报股东的意识,每年保单释放和投资利润不分红或者少分红,拿来继续扩大规模,不断配置新的资产,这样这个内含价值净资产越来越多,钱赚到了但是净资产冗余,核心偿付能力额度超高,小股东仅能依赖股价本身的上涨卖给下一个接盘侠赚取差价,如果市场不买单,那么手里再多的净资产和有效业务价值是没办法有效的形成实际现金流让小股东和财务投资者拿到手里的,只能通过股价吃差价,如果市场没有接盘侠愿意接,那么这个内含价值对小股东和财务投资者来说就是可望不可及,完全没办法按合理价格变现;这种股票即便在内含价值附近也不见得是低估。(比如银行中某些急于扩规模而不回报股东的银行类似,宁要规模不要利润。招行这方面就做得比较好,回报股东意识好很多,追求利润而不是规模)

          第二种情况,股权结构合理(各参股股东制衡)或者控股大股东回报股东的意识很强,每年保单释放和投资利润保证公司发展以后都分红,那么就算市场不买单,没有控股权的投资者也可以通过分红拿到回报,这时候即使没有接盘侠,小股东可以拿到合理回报(本身这种分红也会鼓励再投入,因为不需要期望接盘侠解放投资者),有了预期的分红率,市场的接盘侠本身也会多很多(因为很多长线稳定资金需要的就是合理稳定的分红率,同时这部分钱也会锁定很多筹码,稳定股价)。这种情况下,任何低于内含价值的股价都是不合理的,该溢价多少就要看预期(比如新业务价值增速倍数等等)。

        对于控股股东来说,本来就应该按内含价值或者溢价收购,因为他可以把控一切,分红或者继续扩大而不受其他股东牵制,如果在觉得投资标的没有回报股东意识的前提下,本来就应该折价,那个价值对大股东来说是真的,对于没有控股权的你们是带打折的。如果大股东回报意识很强或者股权结构合理,小股东可以考虑内含价值为基准,甚至给予合理溢价(考虑新业务价值倍数)。当然国内寿险市场发展很快,对于快速发展的市场,保险公司内含价值应该都是偏低估的,这个边际只能自己把握。

  第二个问题,pev变成利润的距离有多远?

pev和利润到底距离多远?很多人觉得内含价值没有转换成真金白银,明明都0.8pev还是跌跌不休,难道市场都看不懂,继而怀疑自己是傻瓜,这个主要是对保险公司盈利方式不理解。很多企业做生意,今年做不好那么利润就不行了。但是保险公司是每年做新单,利润主要从过去存量保单释放,每年增量的新业务价值加入存量有效业务价值形成内含价值,存量有效业务价值又通过时间释放变成每年的预期收益,所以比如今年新华一季度新单做得很差,但是利润增速却达到40%以上,这个除了折现率带来准备金计提下降还有就是有效业务价值释放的结果,极端到没有新保单的情况下,存量保单也可以通过达到期望投资收益率给保险公司带来大量利润(这个就是有效业务价值转换为利润的过程),所以pev对于公司来说是真真切切的利润,2011年之前pev倍数偏高是因为-----以前保险公司做理财单比较多,新业务价值很低,剩余边际很低,所以那时候的PB和现在的PB相比真实很多,现在的PB是偏低估了,就像前面所说的很多负债是带折现利润的,而以前做不到,所以显得pev偏高(p/ev,ev偏低,pev自然显得高),那么未来保险公司的周期性肯定会比2011年的时候很小,也许稳定的蓝筹股以后也会变成大家对保险公司的印象,只要他们继续按现有计划走下去。


$中国平安(SH601318)$ $中国太保(02601)$ $中国太平(00966)$ @今日话题 

精彩讨论

全部讨论

务正业赚人生2021-08-24 16:12

【保险】【估值】全文收藏。转:

   
有些身边朋友在问pev的问题,主要是怀疑pev的历史价值,2011年之前不管是平安、新华、太保、太平pev都是很高,基本上11年之前长期在1.5pev以上,07年大多数都达到3pev以上,然后就一路下跌,一直跌到历史最低,感觉市场完全没理会X倍pev,跌破历史低点接着跌,感觉好像没啥用。
    其实仅看pev说对也对,说不对也不对,关键在于这家险企具体情况。
    第一个问题,pev评估一家保险价值到底合不合理? 
    pev的起源其实就是给保险公司在一级市场收购估值的,因为寿险初期大量的保单滞后于利润,进而影响到净资产,造成保险公司初期1pb是失真严重的,因为实际上负债里很大一部分是按时间释放的有效业务保单,就是锅里的肉,按照1pb收购的话,很多保险公司的公允价值被低估造成恶意收购,所以发明了内含价值评估办法去还原保险公司真实的价值。所以站在一级市场的控股股东来看,pev估值是非常正确的,收购到的保险公司价值就是净资产加折现到现值的保单利润价值,控股大股东实际收购之后可以动用的资金就是原有净资产和在手保单未来释放的利润(前提是假设没问题,投资收益率超过假设,否则也是接盘侠)。
    那么小股东、财务投资人的角度如何看pev呢?毕竟股票=投票权+分红权,小股东和财务投资者是没办法自由支配公司资产的,投票权在绝对控股大股东那里基本没意义,公司只能随着大股东的指挥走。分红权基本决定了这个股票使用pev评估到底行不行?
     这里就要分具体情况了,第一种情况:股权结构不合理的同时绝对控股大股东没有回报股东的意识,每年保单释放和投资利润不分红或者少分红,拿来继续扩大规模,不断配置新的资产,这样这个内含价值净资产越来越多,钱赚到了但是净资产冗余,核心偿付能力额度超高,小股东仅能依赖股价本身的上涨卖给下一个接盘侠赚取差价,如果市场不买单,那么手里再多的净资产和有效业务价值是没办法有效的形成实际现金流让小股东和财务投资者拿到手里的,只能通过股价吃差价,如果市场没有接盘侠愿意接,那么这个内含价值对小股东和财务投资者来说就是可望不可及,完全没办法按合理价格变现;这种股票即便在内含价值附近也不见得是低估。(比如银行中某些急于扩规模而不回报股东的银行类似,宁要规模不要利润。招行这方面就做得比较好,回报股东意识好很多,追求利润而不是规模)
     第二种情况,股权结构合理(各参股股东制衡)或者控股大股东回报股东的意识很强,每年保单释放和投资利润保证公司发展以后都分红,那么就算市场不买单,没有控股权的投资者也可以通过分红拿到回报,这时候即使没有接盘侠,小股东可以拿到合理回报(本身这种分红也会鼓励再投入,因为不需要期望接盘侠解放投资者),有了预期的分红率,市场的接盘侠本身也会多很多(因为很多长线稳定资金需要的就是合理稳定的分红率,同时这部分钱也会锁定很多筹码,稳定股价)。这种情况下,任何低于内含价值的股价都是不合理的,该溢价多少就要看预期(比如新业务价值增速倍数等等)。
    对于控股股东来说,本来就应该按内含价值或者溢价收购,因为他可以把控一切,分红或者继续扩大而不受其他股东牵制,如果在觉得投资标的没有回报股东意识的前提下,本来就应该折价,那个价值对大股东来说是真的,对于没有控股权的你们是带打折的。如果大股东回报意识很强或者股权结构合理,小股东可以考虑内含价值为基准,甚至给予合理溢价(考虑新业务价值倍数)。当然国内寿险市场发展很快,对于快速发展的市场,保险公司内含价值应该都是偏低估的,这个边际只能自己把握。
 第二个问题,pev变成利润的距离有多远?
pev和利润到底距离多远?很多人觉得内含价值没有转换成真金白银,明明都0.8pev还是跌跌不休,难道市场都看不懂,继而怀疑自己是傻瓜,这个主要是对保险公司盈利方式不理解。很多企业做生意,今年做不好那么利润就不行了。但是保险公司是每年做新单,利润主要从过去存量保单释放,每年增量的新业务价值加入存量有效业务价值形成内含价值,存量有效业务价值又通过时间释放变成每年的预期收益,所以比如今年新华一季度新单做得很差,但是利润增速却达到40%以上,这个除了折现率带来准备金计提下降还有就是有效业务价值释放的结果,极端到没有新保单的情况下,存量保单也可以通过达到期望投资收益率给保险公司带来大量利润(这个就是有效业务价值转换为利润的过程),所以pev对于公司来说是真真切切的利润,2011年之前pev倍数偏高是因为-----以前保险公司做理财单比较多,新业务价值很低,剩余边际很低,所以那时候的PB和现在的PB相比真实很多,现在的PB是偏低估了,就像前面所说的很多负债是带折现利润的,而以前做不到,所以显得pev偏高(p/ev,ev偏低,pev自然显得高),那么未来保险公司的周期性肯定会比2011年的时候很小,也许稳定的蓝筹股以后也会变成大家对保险公司的印象,只要他们继续按现有计划走下去。

革子20192019-05-10 10:50

我刚打赏了这篇帖子 ¥6.00,也推荐给你。

韩槑槑槑脑袋2019-03-12 22:30

我刚打赏了这篇帖子 1雪球币,也推荐给你。$中国平安(SH601318)$

羚羊快跑2018-12-19 21:54

BSH主要是冗余资本太多,投资组合部分权益投资占比高(太保的权益投资占总资产5%左右),从而预期收益率远远高于中国的保险公司假设的5%。目前我国四大寿险公司偿付能力250%,把多余的钱分红给股东,由股东来决定其投资

黄敬诚2018-12-19 21:42

难得的将一级市场估值,和作为小散户估值的不同的角度阐述的比较清晰的文章。接着说几句自己的思考。无论自由现金流估值,内涵价值估值,还是分红折现估值,即使估出来了合理的价值。真正的买入价还是需要有一个折扣,一方面给自己安全边际,另一方面就是楼主所说的,小散对公司的经营是影响很弱的,不能全按照财务估值来买入。

Mx-p2018-08-02 04:11

本质上伯克希尔就是有点坑爹,没什么好讨论的,巴菲特这老狐狸喜欢自己投资的公司大比例分红,自己却不分红。因为市场给个个相对折价的估值,同时为何估值没有低到离谱,因为大家觉得说不定以后会分红,可能是下一代接班人,但总有一天。回购的意义在于自己股权份额更大了,最后还是体现为分红更大,如果公司确定不分红,回购意义不大。

明道如昧2018-06-18 08:33

我不是在说风险,而是在说pev的逻辑和分红这一层其实安全性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