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研习录》:伯克希尔没有秘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沃伦出生于1930年8月30日,1956年成立合伙基金,当年沃伦26岁,已有两娃,但是由于前期小生意以及投资的积累,资金量已达到14万美元,当时美国人年收入中位数都不到2500美元,那时的沃伦已相当富有。

说起前期,也就是沃伦8~13岁期间学习投资书籍;13~19岁期间K线以及听消息投资;19~26岁期间,格雷厄姆的学生及兼职员工;期间不断地通过小生意积累资金,最终26岁开启自己的第一笔生意,而这笔生意一做就是一辈子。

成立合伙基本,共有7位出资人:1)沃伦岳父投入2.5万美元;2)沃伦姐姐和姐夫合计投入1万美元;3)沃伦姑姑投入3.5万美元;4)沃伦大学室友投入0.5万美元;5)室友妈妈投入2.5万美元;6)发小从岳母那里借0.5万美元投入;7)沃伦本人象征性投入100美元。很明显,开启之路即是基于亲朋好友的血缘和信任关系的组合,而这层关系将在沃伦的带领下逐渐转换成信任纽带,影响范围逐渐变大。

1956~1969年(也就是沃伦26~39岁期间),是沃伦基金的运营时期,合计13年,年化收益率大概为31.6%;举一个实际例子来说明下沃伦运用的格雷厄姆烟蒂投资的准则:1962年,伯克希尔营收5330万美元,利润-220万美元,年末账面净资产3250万美元,净流动资产(剔除工厂设备等固定资产后,用流动资产-全部负债的结果)为1650万美元,沃伦首次介入买点,折算总市值低于1300万美元。相当于计算出一家企业的净流动资产,而我的买点差不多打7折买入(留有30%的安全边际),当然有打5折的机会更好,如果打折实在太厉害,最终实现收购这家企业,然后清算分钱即可。沃伦代客理财期间基本上都是严格按照这种烟蒂投资的方式经营,直至1969~1970年,随着资金规模不断扩大,以及芒格的推动下,沃伦开始反思这种投资方式,这两年基本上都在进行清盘,合伙人介绍给其他比较靠谱的朋友,而最终自己账下的资产明细为64%的现金和36%的资产由三只股票构成:691441股伯克希尔、80%多元零售股权和371400股蓝筹印花;后来伯克希尔和多元零售的资金成为了收购以及扩建保险平台的主要力量,蓝筹印花成为了收购喜诗糖果、维斯科金融公司、布法罗晚报等的主体,这两项为伯克希尔帝国的成长做了极大的贡献。

1970~1999年,是沃伦以伯克希尔平台运营的时期,伯克希尔的市值从3822万美元增长到85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30.46%。此处继续举一个实例来说明沃伦这个阶段运用费雪的陪伴优秀企业成长的投资准则:1972年,喜诗糖果收入为3130万美元,税后利润为210万美元,税前为400万美元(税率高达48%),有形资产净值为800万(账面净资产700万),同时,公司拥有167家店铺,年销售糖果1700万磅。如果烟蒂思维的话,收购价格打7折(留30%的安全边际)为490万美元,也就是说这种类型的企业基本上无法以烟蒂投资的准则进行估算。那么,站在当时的背景下,按照2500万的估价水平,喜诗的税后市盈率为2500/210=11.9倍,其实仔细想想,这个价格其实也并不高,如果再看后面5年喜诗的经营数据,你一定会惊诧掉下巴,沃伦是用一个极其低估的价格买入了一家优秀的企业。再看喜诗后5年的经营数据:1972~1976年,喜诗营收收入从3134万美元增加到5633万美元,年复合增速为15.8%;税后净利润从208万美元增加到557万美元,年复合增速为28%;糖果销量从1695万磅增加到2055万磅,年复合增速为5%;店总个数从167个增加到173个,仅增加6个,但是单店收入从18.76万美元增加到32.56万美元,年复合增速为14.8%;看,糖果销量年增速仅为5%,但是税后净利润增速达到了28%,依赖品牌保持了长期的提价权。

再回看茅台,假如站在2019年的时间节点,我们跟沃伦一样碰到了一家想收购的企业,当时这家企业应收收入为888.5亿元,税后净利润为439.7亿元,净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总负债=1179亿,同时,公司年销售白酒6.46万吨(包含茅台酒及系列酒)。如果烟蒂思维的话,收购价格打7折(留30%的安全边际)为825亿元(2019年底收盘时,茅台市值为1.29万亿,整年最低市值9845亿)。那么,如果按照年底收盘市值1.29万亿,茅台市盈率为1.29/439.7=29.3倍,这个价格比当初喜诗的高了2.5倍,如果再看后面4年茅台的经营数据:2019~2023年,茅台营收收入从888.5亿元增加到1505.7亿元,,年复合增速为14.1%;净利润从439.7亿元增加到747.3亿元,年复合增速为14.2%;白酒销量从6.46万吨增加到7.33万吨,年复合增速为3.2%;其中茅台酒吨价从219万元/吨增加到301万元/吨,年复合增速为8.3%,系列酒吨价从32万元/吨增加到66万元/吨,年复合增速为19.8%;很明显,除了系列酒这个亮点之外,其他的数据都没法与喜诗对比,基本上是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了一家优秀的企业,至今,茅台的估值基本维持在30倍上下,4年时间从1.39万亿变为1.85万亿+历年分红1957亿=2.05万亿,年化收益率仅为11.9%,虽然茅台是一家比喜诗更优秀的企业,但是估值过高,后续的增长同样会用来消化它的估值,从而获得偏低的收益率。

那么接下来,我们将重点介绍沃伦在二级市场上投资的两家企业:华盛顿邮报和可口可乐,因为在资金实力碾压的情况下,我们最容易模仿且成效最快的就是这个阶段。

华盛顿邮报,创立于1877年,至今已经有147年的历史,当时沃伦开始买入时间是1972年,总共花了1年多的时间持股到10%。再说华盛顿邮报之前,我们先强调一下,当时沃伦已经有持续多年经营其他小报业的经验了,故才有了沃伦买入华盛顿邮报的事情:1972年,华盛顿邮报营业收入为21784万美元,税后利润为973万美元,税前为2022万美元(税率高达50%),净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总负债=-2010万美元,其中该公司旗下除了拥有《华盛顿邮报》外,还拥用《新闻周刊》,四家电视台、两家广播电台以及印刷厂和造纸厂。如果烟蒂思维的话,几乎没法评估,因为净流动资产已经是负的了,就如当年公司净利润为负的话,以市盈率计算几乎无法评估一样。当时沃伦买入华盛顿邮报的市值大概是1.21亿美元(华盛顿股价26元,总股本467万股),1973年后,华盛顿邮报市值最低跌至7474万美元。按照沃伦买入的市值,当时的市盈率为1.21亿/973=12.5倍。这个价格其实跟喜诗糖果相差不大,已经很低估,并且我们还可以看到华盛顿邮报前十年的经营情况:1964~1973年,公司营业收入从8550万美元增加到2.178亿美元,近9年复合增速为11%;营业利润从940万美元增加到2180万美元,年复合增速为9.8%,略低于收入增速,这个业绩水平是低于喜诗糖果的,估值比喜诗高点儿,业绩比喜诗低点儿,唯一能够合理解释的是沃伦看到了华盛顿未来能够强劲盈利的经济特性。

当时华盛顿业务中,广告业务营收为16610万美元,占比达到了76.3%,比1971年提升将近8.5个点,广告业务高意味着华盛顿邮报在当地的读者群体占比份额很高,达到了60%,这个市场份额是否还有提高的空间,另外40%由华盛顿星报占领,如果华盛顿邮报有幸打败华盛顿星报,市场份额将有机会提高40%,并处于垄断地位,那时候广告业务将再上一个台阶,运营成本下降,净利率更高,而实际上直到9年后,即1981年,华盛顿星报才关闭。

但是,为何当时市场给予华盛顿邮报这么低的估值呢?1973年,华盛顿邮报市值低至7474万美元,当年华盛顿邮报营业收入21800万美元,税后净利润970万美元,收入与税后净利润基本上与1972年持平,市盈率变为7.7倍,极致低估,说起极致低估,是因为华盛顿邮报未来的成长空间很大,当然这是后视镜角度。当时1973年,华盛顿邮报由于报道了时任总统的丑闻事件而面临白宫的威胁,在未知因子未解除之前,广告商纷纷撤离,导致华盛顿邮报的业绩不佳,并且之后两年,1974~1975年,美股下跌暴跌50%,随之其他企业市值纷纷跟着暴跌,故当时华盛顿虽好,但是在极致低估状态徘徊了有三年时间,直至1976年,华盛顿邮报在白宫丑闻事件报导中一战成名,市场影响度大增,才正式受到市场的正确对待,此时在它才正式响应沃伦所看重的长期盈利的经济特征-垄断以及特许经营的护城河。

以下表格为伯克希尔致股东信公开的关于华盛顿邮报的持股明细,1977~1999年,巴菲特持有的华盛顿邮报市值从3340万美元增长到9.6亿美元,近22年复合增速为16.5%,翻了28.7倍,年化收益率达到16.5%。后来由于互联网的侵袭,报纸行业正式落下帷幕,华盛顿邮报转型为一家以教育培训为主导的公司,名为格雷厄姆控股(GHC)。

可口可乐,于1886年5月,由一位药剂师配置出可口可乐原浆,由此诞生,至今已有138年的历史。继续说沃伦1987~1989年沃伦买入可口可乐时的情况:1987年,可口可乐营业收入为76.58亿美元,税后利润为9.16亿美元,税前为14.1亿美元(税率为18.4%),净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总负债=-10亿美元,当时可口可乐已经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海外销量占比已经达到总体量的62%。与华盛顿邮报一样,以烟蒂视角基本上无法评估这家企业。

当时沃伦经过2年多时间,持股可口可乐达到7%,成本大概41.8美元,当时可口可乐总股本375百万,故市值为375*41.8/100=156.75亿美元,1987年税前利润为13.6亿,市盈率大概在11.5倍,如果算税后,则市盈率增加到13.2倍,估值高于喜诗和华盛顿邮报。继续看可口可乐前十年的经营业绩:1977~1987年,可口可乐净营业收入从27.33亿美元增加到76.58亿美元,近9年复合增速为12.13%;持续经营税后净利润从3.31亿美元增加到9.16亿美元,年复合增速为11.97%,比华盛顿邮报好一些,只是估值稍微高一点儿。可口可乐于1919年上市,但是沃伦没有出生,到1988年是,无论已经58岁高龄,而可口可乐股价已经从40美元一股涨到了2000万美元一股,50万倍涨幅,前69年复合增速为21%。这个时候,可口可乐的估值仍然很低,是因为1987年股市崩盘,可口可乐下跌25%,其次是前几年可口可乐与百世可乐发生商业竞争,可口可乐更新饮料口味事件遭受消费者的强烈抵制。那么,沃伦从可口可乐中又看到了什么呢?

1985~1987年,毛利率从38.9%提升到52.6%,税后净利率从8.85%提升到11.96%,其中美国收入从18.64亿美元增加到21.2亿美元,复合增速为6.6%,税前净利润复合增速高达22.1%;国际收入从26.8亿美元增加到41.1亿美元,复合增速为24%,税前净利润复合增速为28.4%,国际收入突飞猛进地增长,并且当时中国的人均消费量最低,增速最快,高达162%,从这里可以看出可口可乐全球范围内发展的空间:后视镜角度,至2023年,可口可乐北美(包括美国)收入168亿美元,北美以外收入194亿美元;那么接下来从1987~2023年,可口可乐的净营业收入从76.58亿美元增加到457.5亿美元,近36年复合增速为5.1%,翻了将近6倍;税后净利润从9.16亿美元增加到107.1亿美元,年复合增速为7.1%,翻了将近11.7倍,国际市场的增长空间数倍于美国市场;而沃伦持有可口可乐至今已达35年时间,其中前10年可口可乐市值从158亿增加到1648亿,翻了10.4倍,年化年化收益率高达26%(净利润从10.4亿增加到41.3亿美元,翻了3.97倍,市盈率从15倍增加到将近50倍,翻了3.3倍),而1997~至今,将近长达25年时间,可口可乐市值从1648亿增加到2772亿,增长68%,年化收益率2.1%。(1997~2007年市值几乎徘徊阶段,通过十年时间消化高估值)。至今可口可乐软饮料品牌如下图所示(2023年报P4):

以下表格为伯克希尔致股东信公开的关于可口可乐的持股明细,1988~1998年,伯克希尔持有的可口可乐市值从6.32亿美元变为到134亿美元(其中包括连续2年买入以及1994年21倍市盈率增持),当前可口可乐的估值水平大概也就是20~25倍水平。当然,可口可乐还是当初的那个可口可乐,只是衍生出了更多的类似的品牌,我们要追求的其实是沃伦1988~1998年这个阶段对可口可乐的投资准备,而后期高估,无论什么样的好企业,针对我们这样的小投资者来说,高估应该卖出,同时,我们还可以发现,可口可乐经历了长达138年的光阴,它仍然是可口可乐。(2024年茅台净利润预估达到880亿,以25倍估值作为买入标准,那么合理市值应该为2.2万亿)。

2000~2023年,伯克希尔的运营已经不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了,主要是因为当时伯克希尔的资金规模实在太大,市场已经没有能力容纳如此大规模的资金,而无奈之下,伯克希尔不得以进化为将资金投入到收益率更稳定但是稍低的行业中,即资金密集型行业,比如铁路,能源等,此时伯克希尔的市值从1083.6万亿增长到7821.8万亿,年复合增长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