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茅台为蓝本的分析概述-前七大酒企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0

上期写完茅台的2023年报分析之后非常震惊,根据茅台的年报信息竟然可以如此精确的沽出茅台来年的业绩,故此篇紧接着茅台的分析架构,对白酒行业排名前七家酒企进行一个销量及价格的梳理,归纳出这七家酒企的脾性。

五粮液

排名第二的是五粮液集团,成立于1998年并于当年上市,故我们可以从公开信息中获取五粮液1995~2023年的经营数据。根据这期间的数据整理,五粮液从一开始就将五粮液打造为高端酒,其他酒类主要为低价酒,中途仅有2012~2014年期间未进行区分,其中五粮液高端酒的销量是从2020年才正式在年报中公布,故将2019~2023年为一区间进行重点分析,1995~2018年为第二区间,大致过一下。

五粮液的其他业务主要是塑料制品、印刷及玻瓶等,这部分营收还挺高,达到了68.2亿,相对于茅台+的其他业务营收仅4.75亿,这也导致了五粮液白酒营收占比逐渐落到90%的水平,这部分业务是从2003年开始,经过20年时间下滑了8.2%,本文仍然延续着集中分析白酒部分进行。

从1995年开始,五粮液就已经披露了五粮液和其他酒的营收,其中五粮液营收5.4亿,占比为59.34%,经过将近29年时间,2023年五粮液营收为628亿,占比为82.16%,五粮液营收复合增速为18.5%,近5年五粮液营收复合增速为12.2%,低于历史平均水平。而近5年其他酒营收复合增速为19.8%,反而是其他酒类超过了高端酒的速度,与我们当前认知的高端酒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似乎并不符合。

继续看,五粮液销量近5年复合增速为9.72%,而其他酒销量增速却是下滑的,这个倒是与我们的认知相符合,说明五粮液扩大高端酒产能的同时必然伴随着其他酒类产能的降低,那么推动其他酒类业绩增长的中坚力量只有价格了,侧面说明五粮液的其他酒类的提价空间伴随着高价酒价格的提高而增大。

果然,近5年五粮液吨价复合增速为2.11%,其他酒类吨价复合增速为21.8%,但是对于其他酒企的低价/低端酒类是否具有与五粮液同样的提价空间,我们其实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的?估计后文会解答此处留下的疑问。(后文透支:这种情况并不符合所有酒企,仅针对拥有历史底蕴的五粮液、泸州老窖、汾酒以及古井贡酒

上文我们也分析了茅台酒吨价提升主要是通过不断投入直销渠道,由于五粮液并未披露直销销量情况,故我们仅能通过营收和毛利率情况进行推测。近5年,直营渠道营收复合增速为80.1%,比茅台的72.5%的复合增速还要高,说明五粮液作为老二与老大有相同的属性,而批发代理营收基本上没什么变化,作为高端酒企老二的五粮液基本上与茅台保持同步。

既然是同步,继续看,五粮液的直营渠道毛利率在2020年大幅增加了将近3个点,说明这一年是五粮液直销渠道建设的开启之年,到2023年,86.75%还能提多高?具体还得看五粮液目前3.87万吨的销量还能继续投入到多高的水平,这同样也是茅台为何继续扩充产能的原因,而批发代理就渐渐成了鸡肋,维持一个普通的不增不减的水平即可(茅台其实也面临着类似的情况)。

接着聊1995~2018年的情况,继续细分,以五粮液其他收入为0为分界线,2003~2018年,主营收复合增速为12.7%,其他收入从无到有增加到22.8亿,15年累计营收150亿,相当于每年可获将近10亿的收入,至于其他部分收入有多大空间,暂且不谈。

继续看白酒,2003~2018年,五粮液复合增速为16%,其他酒收入复合增速为6.05%,这段期间的其他酒类就没那么好混了,说明高端酒提价空间进一步打开的开启年份还真是在2017~2019年这段时间(其中五粮液在2018和2019这两年高端酒毛利率连续提高3个点),正式确定高端酒为白酒未来发展的趋势。

1995~2002年,五粮液基本上无其他业务收入,全部为白酒收入,其中五粮液收入复合增速为26%,其他酒类收入复合增速为34.7%,其他酒胜出,很容易理解,当时经济水平低附带消费水平低,人们能做的选择就是有酒喝即可。

泸州老窖

排名第三的是泸州老窖,成立时间很早,估计要到1573年了,于1994年上市,年报梳理结果算是最顺利的,2019~2023年,白酒分类为中高档酒/其他酒;2012~2019年,白酒分类为高档酒/中档酒/低档酒;2003~2012年,白酒分类为高档酒/中低档酒,絮叨一下,将中低档酒打包-中低端酒分离-中高端酒打包,老窖一直保持着高端酒的本色,并且持续往高端酒窗口集中,即使历史倒回重新再走,老窖最终仍然会走高端酒这条路。

泸州老窖依赖于1573的历史底蕴成功开拓高端酒品类,2019~2023年,中高档酒营收复合增速为21.5%,其他酒类(与五粮液类似,隐晦去低端酒/低价酒的成分)营收基本上停滞增长,业绩增长基本全靠高端产能的建设(步子果然拉的很大)。

同样,高端酒销量复合增速为10%,其他酒类销量还减少一半(又一次证明减少低端产能是为了高端产能释放的说辞,同时老窖的步子比茅台五粮液都大),但是营收并未增长,说明老窖的其他酒类与五粮液一样,具备一定的提价空间,有可能超过高端酒的提价速度。

2019~2023年,高端酒吨价复合增速为10.3%,其他酒类吨价复合增速为19%,几乎是高端酒的2倍增速,进一步证明泸州老窖的窖池产出的酒的整体质量甚至好于五粮液的水平。

同样的,五粮液茅台都是通过直销渠道的投入来进行整体毛利的提升,老窖如何呢?实际上,老窖仍然严重依赖于传统渠道,新兴渠道投入并不多,并且新兴渠道的毛利也并不高于传统渠道毛利率,可能是因为老窖的高端酒仍然放在传统渠道里进行投放,说明老窖与经销商的合作关系相对于其他酒企来说更相互依赖。

注:新兴渠道运营模式主要为线上销售运营,公司与电商平台、自媒体、网络主播等建立合作关系,通过线上平台的旗舰店、专卖店、直播间等网络终端实现面向消费者的销售。

2012~2019年,老窖年报披露酒类为高中低三个档次,高档酒收入复合增速为19.4%,中档酒收入复合增速为2.6%,低档酒基本上无增长。并且老窖的高端酒毛利率水平基本上达到了90%以上的水平,略逊色于茅台(2012年茅台酒毛利率94.2%,五粮液毛利率低于90%),再一次彰显老窖高端产能的历史底蕴。

2003~2012,老窖将中低档酒打包核算,其中高档酒收入复合增速为32.6%,中低档酒收入复合增速为27.6%,中档以下酒类增速仍然不及高档酒增速,第三次说明老窖高端酒的历史渊源。从此处推至1994年,不再有具体的数据披露,但我们心里已非常清楚,老窖的酒就是高端酒,说老窖,就是说老酒=好酒的心智定位。

山西汾酒

排名第四的山西汾酒,成立于1949年,于1994年上市。其中最特殊的是汾酒有配制酒这一项,主要是在汾酒酒基的基础上进行调配而成。2001年之前,白酒分类为汾酒和竹叶青酒,2002~2014年,主要分类为白酒和配制酒,其实白酒也就是汾酒,配制酒就是竹叶青酒,只是叫法不同;2015~2018年,主要分类为中高价酒、低价酒和配制酒,2019~2021年,分类为汾酒、系列酒和配制酒,为了统一制表(2015~2021年),备注中说明,表头仍然为汾酒、系列酒和配置酒分类;2021~2023年,汾酒才正式与老窖等一线酒企保持统一步骤,将白酒分类为中高价酒和其他酒类。

2019~2021年,中高价酒营收增速为30.7%,其中销量复合增速为21%,吨价复合增速为8%,主要是高端产能释放。其他酒营收复合增速为17%,其中销量复合增速为15%,吨价复合增速为2.6%,汾酒的其他酒类这个水平,在一线酒企中也是数一数二的了,一般酒企针对低价酒一直在降低投入,也就导致营收停滞不前,而汾酒是个例外,可能与其配制酒相关,尤其是玻汾的成功推出。(对比洋河可没有配制酒这把杀手锏)

2015~2021年进行统一制表,其中2018年低价酒=系列酒的销量从32万吨下滑到9万吨,此处可能是为了发展高端产能特意进行的大幅下滑(第二次印证低端酒的销量下滑是为了高度酒的投放),故针对2018~2021,年,汾酒营收复合增速为30.4%,销量将近翻倍,贡献了大部分业绩;系列酒营收下滑,同样是销量贡献,大幅下滑将近4倍,这部分应该是贡献给了汾酒;配制酒营收复合增速54.5%,其中销量翻倍,吨价同样接近翻倍,汾酒的配制酒竟然是一把杀手锏。

2015~2021年,汾酒=中高价酒营收复合增速36.2%,仍然是产销量的贡献,价格反而是其次。系列酒没啥好说的,大幅下滑1倍,产能缩减1倍。配制酒原来从一开始就是汾酒的特色,营收复合增速为41%(后三年复合增速17%),典型的量价齐升模型,并且还没看到尽头。

2015~2023年的白酒渠道营销情况,汾酒的直销渠道投入一直很低,而批发代理渠道反而投入越来越多,前面我们分析汾酒分类的时候说过,汾酒投入配制酒和高端酒的资源越来越多,系列酒逐渐降低,尤其是近三年更是明显,同样前文分析老窖的时候也发现老窖似乎不怎么依赖直销渠道,与汾酒保持着出奇的一致性,难道汾酒与经销商的合作关系也非常紧密?

重点挖出批发代理渠道,2023年批发代理渠道收入299亿,占据白酒总收入的94.3%,对应老窖传统渠道收入占比95%相接近,同时汾酒也是跨大步进行高端产能的建设,基本上与老窖一个路数,说明汾酒也是一家拥有历史底蕴的酒企。

洋河股份

终于到我们日思夜想,排名第五的洋河了,成立于1997年,上市于2009年底,相对于其他酒企一成立就上市的魄力,洋河从这里就已经说明问题了。根据2006~2023年报记载,我们主要以洋河发展高端酒为分界线,其中2019~2023年,为高端酒开启阶段;2006~2018年,洋河主要分类为中高档酒和普通酒。虽然年报中有所谓的中高档,但是洋河至今都未在年报中披露产量及销量,这也是洋河披露上被投资者诟病最多的地方,到底洋河的高端酒产能有多少?抑或年报中的中高档酒意指中端。

2019~2023年,中高档酒营收复合增速10.5%(就最近这4~5年时光,我们对比下前四大酒企高端酒营收复合增速情况,茅台13.7%,五粮液18.5%,泸州老窖21.5%,山西汾酒近3年营收复合增速30.7%,推至2015年,复合增速更是高达36%,说洋河垫底一点儿都不过分),普通酒营收复合增速为6.5%,普通酒增速还算好,但是其他酒企压根儿就没有投入资源到普通酒里面了,洋河反而与前4大一线酒企走不一样的路线,对普通酒还残留着一线希望,说明洋河这个差等生还依赖以往的路径,以为靠着努力就可以爬上去,殊不知,方向错了,就是努力与一线酒企拉开的差距越来越大。

既然没有具体酒类的销量,只能核计总体白酒销量了,近5年白酒消费人群逐渐减少,外加疫情影响,进一步加剧下滑,由于对于普通酒来说,更是如此,洋河的白酒销量勉强维持一个波动水平,白酒吨价稳定上升。白酒营收总复合增速为10%,吨价复合增速为13.2%,也就是说,洋河依赖M6+等次高端的爆品还是在大幅拉动业绩的提升的,只是普通酒拖了后腿而已。

同样,洋河也并未公布渠道销量,批发渠道收入复合增速为10.1%,线上直销基本上没有,与老窖-汾酒保持一致,后续我们再综合聊一下这些酒企的经销商情况,看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酒企不敢轻易动经销商的蛋糕。

洋河竟然有长达6年未在年报中分类白酒品类,要知道,海之蓝-天之蓝-梦之蓝这条白酒升级路线可是家喻户晓的呀。2006~2019年,洋河中高档酒营收复合增速为30.2%,普通酒营收复合增速为18.3%,确实如市场反应的,前面十几年洋河确实很努力,按这样的战绩,在前五大酒企中至少排名第三(避开茅台,略逊色于汾酒,碾压五粮液和老窖),那么后面5年,洋河怎么了?

2006~2018年,洋河白酒营收复合增速为29.2%,销量复合增速为15.5%,吨价复合增速为11.9%,量价齐升,其中中高端酒的销量占主导,2018年五粮液的营收为377亿,年复合增速为12.7%,按照洋河这样的发展势能,超过五粮液确实是指年可待。

古井贡酒

排名第六的古井贡酒,成立于1992年,1996年上市,根据历史年报披露情况,古井贡酒的分类是最完善的,2019~2023年,收购黄鹤楼推出年份原浆开始进行高端产能的建设;2011~2019,白酒统一打包核计;2001~2011,白酒分类为高档、中档和抵档,从这里又可以看到,古井贡酒跟其他一线酒企一样,一出生就含着高档酒的金钥匙出生(唯独洋河例外)。

2019~2023年,年份原浆年复合增速为20.3%,其中销量增速11.6%,吨价增速7.9%,年份原浆投入产能增加;古井贡酒年复合增速为8.8%,其中销量复合增速9.1%,吨价基本不变,总体产量扩增;黄鹤楼酒年复合增速为25%,其中销量复合增速30.5%,吨价还小幅下滑,感觉有点儿降价促销的味道,黄鹤楼销量在2023年翻倍,到底古井贡酒的渠道进行了怎样的改革,让它可以销售翻倍的酒量,这似乎也是投资者因不明白而比较担心的点。

看看渠道,古井贡酒跟其他一线酒企果然不一样,渠道用线下和线上区分,线下收入占比96.4%,确实,古井贡酒也不敢轻易动经销商的蛋糕。线下营收复合增速为18%,线上营收复合增速为25%,线下基数低,可暂时关注。

2011~2019年,古井统一打包白酒营收复合增速为15.6%,销量复合增速为11.7%,吨价复合增速为3.5%,古井已经有历史,优势区域酒品牌,产能自然会根据销量而受限,历史推导未来,当古井贡酒从区域酒走出,扑向全国化,销量天花板又重新被打开,依赖销量而获得的稳定业绩,会到达另外一个天花板吗?

重回到当初那段叱刹风云的时期,2001~2011年,古井高档酒营收复合增速18.1%,中档酒营收复合增速为31.8%,低档酒基本上消失。起家就以高档酒出场,除了茅台五粮液以自家品牌出场外,找不到第二家敢这样说,听说贡酒还是古时候皇上用的酒呢。

今世缘

终于等到了最后一家了,当然这也是跟古井贡酒一样的区域酒,历史底蕴可能跟洋河差不多,它就是今世缘,成立于1996年并于2014年上市。今世缘白酒产量本来就少,但是分类比较细致,年报中披露的情况比洋河详细多了,ABCD等系列销量几乎全部有统计。根据年报披露情况可将今世缘分为2015~2023年和2011~2015年这两个期间,主要以高端酒品类特A+披露为分界线。先看下整体情况,今世缘白酒营收近12年复合增速为13.3%,销量复合增速为6.7%,吨价复合增速为9.8%,跟我们后面得出的结论其实不一致,主要原因在于今世缘高端产能是后期推出的,从无到有,增速自然快于吨价,而低端产能一直停滞不前,吨价小幅提升,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下图同样印证了今世缘分成2个区间进行分析的重要性,2011~2015年,营收几乎停滞不前;2016~2023年,营收大跨度增长,年复合增速为21.5%,远高于平均值13.3%。

2015~2023年,特A+营收复合增速为18.5%,特A+销量复合增速为28.4%,特A+吨价下滑将近1倍,但是仍然是特A的3倍有余;特A营收复合增速为23%,特A销量复合增速为15.8%,特A吨价保持不变;A类营收复合增速为4%, A类销量复合增速为3.2%,特A吨价基本上不变;基本上A类以上的高端酒全部依赖产销量的提升,与古井贡酒保持一致性。BCD类营收基本上就在萎缩,说明今世缘比所有一线酒企提前了至少5年布局高端酒的产能,这也是目前它为何能够跟洋河分庭抗争,在前七大酒企中站稳脚跟的原因。

2011~2015年,特A营收复合增速为8%,A类营收基本未变,BCD类继续萎缩,再一次印证了今世缘从A类分出特A的英明决策,自然就会出现特A中推出特A+的历史轨迹,并且提前放弃了BCD等低端酒的建设工作。

最后提一下今世缘的渠道建设,与洋河一样,也没有对直销渠道进行大量投入,2015~2023年,直销收入复合增速为17%,销量复合增速为11%,吨价复合增速5%,由于直销销量仅占总销量的1.5%,故可以不作重点考虑。批发代理收入复合增速为59.5%,销量复合增速为6%,吨价复合增速51%,高端化建设的效果尽显,同时也十分依赖经销商关系。

酒企脾性小结

综上,我们简单进行下前七大酒企的性感归纳:

贵州茅台-不谈了,业绩都被提前透支,仅看你是否愿意承受它的估值即可;

五粮液-发展路径与茅台出奇一致性,其他部分收入超过茅台,佐证茅台+的收入空间广阔,直销营收占比达到40%(茅台45%),说明茅台投直销部分的幅度更大,也许跟茅台的品牌力有关;其他酒类在高端酒提价之后,拥有了更大的提价空间,这几乎是所有拥有历史底蕴的企业的必备技能,当初老唐投洋河,期望次高端酒大发展的思路是正确的,却忽视了无历史底蕴的企业提价空间的局限性;五粮液的品牌力跟茅台还是可以比的,敢于动经销商的蛋糕,这是其他酒企不敢动的部分;

泸州老窖-老窖与五粮液不同,老窖没有什么其他业务,仅靠着高端酒持续发力,甚至直接萎缩掉低端酒部分,这样也导致老窖的毛利率水平很高,超过五粮液的水平,严重说明老窖=高端酒=好酒的心智定位非常牢固;同样,其他酒类销量下滑,带来了吨价的翻倍提升,这是五粮液所不及的,同时也是老窖使出吃奶的力气押注高端的结果;但是老窖投入直销的渠道建设并不多,有两个原因,前一个是严重依赖经销商;后一个是经销商整体能力强,而老窖应该是属于后者,因为老窖的经销商平均销酒能力最高;

山西汾酒-要说这家酒企,上有高端,跨度可与老窖齐平,下有特色酒,市场唯一,大幅降低系列酒投入,简直是上中下游通吃的优质企业,历史回顾再看的话,也可能是高端化错误,特色酒不受市场欢迎,中端酒大发展的结局,当然这都是站在后视镜的角度,那时汾酒就是一败涂地了,但是假设已经被证伪;当然,汾酒的经销商能力排名第二,与老窖保持相似性,与洋河、今世缘、古井贡酒等不是一个路数;

洋河股份-洋河一出生就没有历史底蕴,长达十几年的年报中都披露有普通酒,而其他一线酒企根本不屑于披露,而是改成其他酒类,近五年高端酒大发展的关键时刻就是因为洋河的这点而远远落后于其他酒企;洋河的中高端其实也就是次高端,在高端化之前,洋河的努力程度是所有酒企都望尘莫及的,经销商数量排名第一,自然人均经销商销量就倒数第一了,当高端化开启,高端酒的销售渠道不是唯一之后,洋河既缺酒又缺强悍的经销商群体,最终落败,洋河与老窖不同,洋河严重与经销商进行捆绑,稍一改动,动的利益群体比所有酒企都高;

古井贡酒-这家酒企的名字最复杂,但是梳理起来最简单,从古井贡酒中脱颖而出的年份原浆注定了它将在高端酒中站稳脚跟,它跟洋河一样,走出省外,发力迅猛,经销商数量排名第二,经销商销售酒能力排名倒数第二,就是那意气风发的洋河呀,当高端格局稳定,它依赖销量获得的高增速注定会到达另外一个天花板,就如200亿增长到300亿超过洋河,似乎指日可待,就如当初的洋河与五粮液擦肩而过一样。

今世缘-是洋河的小弟?不,它与洋河不一样,它虽小但五脏俱全,拥有非常强劲的独立思考能力,要不是提前其他所有酒企从A类推出特A,再从特A中推出特A+,它也会泯然成为一个普通的区域酒企业,当然,其他方面它跟古井贡酒和洋河没啥区别,经销商售酒能力排名倒数第三,虽然历史底蕴不足,但提前销毁了低端酒这条路,相对于洋河,可真是跟老窖一样,杀气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