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2019业绩发布会实录

发布于: 雪球转发:12回复:7喜欢:24

华为3月31日业绩发布会交流要点:

1)聚焦连接、云计算、智能终端三大产业,解决ICT领域网络(5G)、算力(鲲鹏加昇腾)以及硬件(1+8+N全场景、全球化)三个层次的问题。

2)关于5G推进进度:欧洲的5G部署会延后,疫情持续多久,就会延后多久。中国在疫情结束后增加了5G建设速度,三大运营商都在招标,相信会完成年初计划的5G建设量,也有可能稍微超出预期建设量。(国内运营商招标详情欢迎联系申万通信团队)

3)专注于更高效、更简洁的网络架构在B端+C端的应用,例如New IP、Single RAN等。2019年华为5G收入约30亿美金,收入占比很小。当前在线会议、在线娱乐等流量需求大幅度增长,对全新网络架构和5G商用提供了新视角和新需求。(申万)

主讲人:华为 徐直军

时间:2020年3月31日

(以下内容据徐总现场发言整理)

年报摘要介绍:2019年华为基本符合预期经营结果。稳健经营,稳定净利润率,健康现金流。

疫情:高度重视疫情,保护员工的基础上,满足全球抗疫需求。到今天,在国内的生产基本恢复。

收入及现金流:

2019年销售收入:人民币八千五百八十八亿元。同比增长19.1%。过去五年复合增长:21%。

2019年全年净利润:62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6%。过去五年复合增长:14%。

2019年经营浮动现金流:91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2.4%。过去五年复合增长15%。

消费者业务销售收入:467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4%。

企业业务销售收入:89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8.6%。

运营商业务收入:296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8%。

中国市场销售收入:505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6.2%。

海外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6%。

其中欧洲中东非洲销售收入206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0.7%。亚太地区销售收入705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3.9%。美洲地区销售收入52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9.6%。

公司现金流:2589亿人民币。增长32%。

资产负债率保持在相对稳健的水平。整体资本架构稳健。

研发投入:每年收入百分之十以上投入到研究开发。2019年研发支出:1317亿人民币。占全年收入15.3%。近十年投入研发费用超过6000亿。研发人员9.6万,占公司人数49%。2019年获得授权专利16243件,其中中国授权专利5147件,欧盟授权专利8756件。2019年华为欧洲专利申请量排名第一。全球累计专利申请量:八万五千多件。

未来展望:面临巨大的挑战。网络成为人类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而且比重越来越大。单边主义和地缘政治动荡导致问题更难解决。所有问题的政治化把问题扩大化。如果不能有效持续驱动经济增长就不能解决问题。首先优先发展,不能因为挑战放弃发展。加强全球合作,全球化的副作用不能通过逆全球化来解决。全球繁荣和挑战的本源都是技术创新,必须彻底解决技术创新的挑战。最紧迫的技术创新是应对网络安全挑战。应对挑战,坚实的基础设施是基础,尤其是ICT设施。当下很多问题都是基础设施不平衡产生的问题。ICT基础设施是最基础的基础设施。增强ICT基础设施是面对挑战促进发展的基本措施。各行业数字化自动化进入快速发展期。2019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达到了15.6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15.7%。数字经济增速远高于全球经济增速,3.5倍与全球增速。数字经济的撬动比很高,每一美元增长撬动GDP增长20美元。而非数字投资的撬动比仅为1比3。华为聚焦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使之自动化数字化。聚焦连接、云计算、智能终端三大产业。

1)连接方面:以超大带宽,超级时延,海量链接为特征的5G技术,助力各行各业加速数字化自动化进程,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华为将积极推进全球5G发展,构建可大规模复制的5G行业应用,繁荣5G生态。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企业需要部署更大的带宽,可承诺,可智能运维的IP网络。2019年,华为发布了基于AI的5G综合网络、智能网络、无线园区网络等解决方案。华为将持续创新投入,持续引领智能IP网络的发展。光纤网络由带宽驱动走向体验驱动,2019年华为发布了全光网战略,为千行百业提供可靠高带宽的服务。

2)云计算方面:发布了鲲鹏加昇腾的计算战略,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商业战略。整合存储,计算和云服务的相关资源,成立了Cloud and AI BG。2019年,发布了AI处理器,升腾910,推出了全球最快AI训练集成ATLAS900,华为云昇腾基层服务,以及MindSpore AI计算框架等。完成全站全场景AI解决方案的构建,发布了Auto计划2.0.计划五年内和社区及高校培养500万开发者,并投入15亿美元推动计算产业的发展。华为致力于,提供可靠可信的共有云服务和复合云解决方案,发挥云、AI、5G的协同优势,使各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华为云业务进入发展快车道,2019年增长超过三倍。

3)智能终端方面:2019年,华为智能手机发货量突破2.4亿台,全球品牌知名度提升到93%。赢得全球消费者信赖和喜爱。华为致力于为消费者打造全场景智慧生活,坚持以智能手机为中心的1+8+N的全场景战略,通过HMS、APP GALLARY、HILINK、与全行业的软件、硬件、服务伙伴,共同满足消费者对全场景服务的需求。2019年对外发布了耀星计划,投资10亿美金,扶植全球智能终端应用开发者。伴随全球的5G快速发展,华为智能终端必将保持强劲动力。


危机与机遇:随着ICT产业高速,很多关键技术面临瓶颈和挑战,比如摩尔定律和效能定律接近极限。华为的创新战略也进行了升级,从基于客户需求的技术和工程创新的1.0时代,迈向基于愿景驱动的理论突破和基础技术发明的创新2.0时代。1.0时代是技术创新,工程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创新,称为1到N的创新,核心是帮助客户和合作伙伴增加竞争力,帮助客户增加收益降低成本。2.0的核心理念是基于未来是万物互联的世界这一愿景驱动,探索理论突破和解决技术,解决世界难题,成为0到1的创新。

愿景与使命:数字世界带给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Q&A

Q:全球疫情还在蔓延,是否会对华为造成影响?华为供应链上的影响是什么?应对方式是什么?

A:我们期盼疫情尽快得到控制。这次疫情说明现在是互联的世界,人类应该互相合作。华为首要目标是保障每一个员工的安全。同时响应全球对抗击疫情的需求。到今天为止,在中国生产活动已经全面恢复,短期内满足全球客户需求没有问题。全球每一家供应商的动态都会进行通报,华为会尽可能的对全球供应商提供支持。但是长期是否能确保供应,目前还是未知数。

Q:这次疫情爆发是否会让我们分为疫情前和疫情后两个时代?比如华为在供应链上的策略是否有变化?人力资源上面是否有变化?比如向运营商提供虚拟工具?类似的应急调整在疫情结束后是否会变成新的模式?

A:不确定是否会分为两个时代。对华为而言目前重点还是快速满足客户和政府的抗疫需求,还没有时间规划未来的变革。现在全球都在在线会议,在线娱乐,流量需求大幅度增长,对网络的稳定和安全提出了巨大挑战,华为在全球一百七十多个国家有服务,我们在全力确保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网络的安全稳定。疫情期间我们也发现了运营管理上的问题和挑战,这个会推动我们在疫情结束后进行优化。例如,不用面对面开会,和面对面开发布会。我们也发现,这会对网络和5G带来新的看法。

Q:2019年华为5G销售收入有多少来自于海外市场?美国的压力对华为的5G销售收入有多大影响?

A:2019年5G收入是三十多亿美金,占华为的销售收入比例很小。2019年,5G在全球是部署的启动期,没有达到大规模发展。5G在全球的热度却是前所未有的,对消费者接受这个技术,节省了大量传播成本。美国对华为的打击还是带来了很大影响。给华为创造了很多工作量,花费大量时间去客户,政府,相关监管机构去解释。还有2G、3G、4G的少数客户因为各种原因,没有选择5G技术或者部分区域没有选择5G技术。至于5G收入在中国和海外有多少,目前没有准备相关数据。

Q:美国可能新出台措施限制包括台积电在内的制造商对华为供货,请问华为对此采取的措施有什么?

A:我看到这个消息是路透社和中国日报上看到的,中国日报说,如果美国实施了这种措施,那么中国政府只能别无选择的对美国公司采取类似措施。相信中国政府不会对华为置之不理。为什么不能因为同样的原因禁止美国的5G设备,芯片,职能终端等在中国使用呢?而且中国的公司尤其是华为,可以从韩国的三星进口芯片等设备保障手机生产。就算华为因为长期不能生产芯片造成损失,但这个限制措施可以刺激中国很多芯片企业成长。华为可以依靠这些成长起来的企业和韩国,日本,欧洲的制造商来进行研发和生产活动。美国政府任意修改规则是在破坏全球技术生态。如果中国政府反制,推演下去,对全球产业会造成巨大影响。毁掉的可能不止是华为一家企业。我们希望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加可信的产品。我期望这个信息是假的,否则后果是所有人都不想见到的,全球产业链的任何参与方都难以独善其身。

Q:2020年的利润情况如何?海外各种禁令对华为的海外销售是否有影响?5G手机在海外销售的预期是多少?

A:2019年是最有挑战性的一年,但是还有5月16日之前接近半年的快速增长。以及大量的储备应对客户的需求。因此2020年可能才是华为最艰难的一年,全年都会处于禁令情况,而且储备也快用完了。疫情也是完成超出预料的情况,其带来的全球经济衰退,金融增长放缓,是一个没有预测到的全新挑战。由于全球疫情还在快速发展,目前的工作重点在于保护员工安全,配合政府抗疫工作,还没有办法进行准确的全年业绩预测。2020年我们力争活下来,明年还能发布年报。5G手机在海外销售问题,众所周知,去年5月之后,华为的任何新发行手机都无法预装谷歌的GMS系统,为了保障用户利益,华为推出了HMS系统。华为也期待谷歌应用能在华为的应用市场上架,帮助消费者获得更多更好的应用。使华为在海外的所有手机成为谷歌应用的用户。期待5G手机的海外销售更好,但是现在无法进行准确预测。

Q:欧洲成为了疫情重灾区,疫情对欧洲5G建设的影响是什么?中国疫情过去后政府加强了5G建设力度,您怎么看5G疫情后在中国的建设?

A:欧洲的5G部署会延后,疫情持续多久,就会延后多久。中国在疫情结束后增加了5G建设速度,三大运营商都在招标,相信会完成年初计划的5G建设量,也有可能稍微超出预期建设量。具体增加多少建设量取决于部署速度能否把疫情的时间损失抢回来,也取决于预算有多少。

Q:华为去年净利润增长速度低于前面三年,请问利润下滑的原因是什么?2019年华为海外销售占比也下滑了,请问全部是美国的原因还是有其他原因?

A:在美国把华为列入BIS清单后,华为加大了研发投入进行弥补,同时因为大量供应商无法供货,华为投入了大量资源重构供应链。因此无法维持和前几年一样的供应链,只能以生存为第一目标。海外收入的占比下降主要原因是5月16日之后,美国不再为我们的产品提供GMS系统。华为在5月16日之前的海外销售是快速增长的,5月16日之后又快速下降,直到第四季度才有所回升。这个事件对华为的海外销售收入的影响至少是100亿美金左右,无可避免的造成了海外销售收入占比下降。

Q:华为手机业务未来如何平衡国内外发展?

A:在中国,华为会继续推动1+8+N策略和智慧生活新场景,打造HMS生态,支持华为手机在海外销售。华为希望出产的手机可以继续使用GMS系统,但是决定权不在华为手上。华为只能继续构建我们的HMS系统和APP Gallary,这个无可选择。但是华为的智能终端业务不会局限在国内,肯定会进行全球发展。

Q:欧盟对高风险供应商采取措施,欧洲一些国家也把华为归为高风险供应商。请问这些措施对华为在欧洲的运营商业务有什么影响?这种措施是歧视性和不公平的吗?华为会如何应对?

A:目前还没有在报道上见到欧洲国家把华为归为高风险供应商。当然英国不属于欧盟。我认为目前欧洲国家还是在依据事实进行决策,也清楚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华为和欧洲国家的政府进行了积极的合作和沟通。因此,我无法对还没有发生的事情进行评价。

Q:日本运营商启动了5G的工作。华为在日本的5G建设是被禁止参与的。华为在日本的策略是什么?会围绕基站和5G手机进行联合研究吗?

A:我没有看到任何关于日本禁止华为参与5G建设的报道或者说法。华为也在和日本的客户以及监管机构积极沟通,华为在日本和NTT和KDDI都没有合作。在日本华为只和软银移动有合作,而且只限于4G领域。软银移动也没有部署多少5G基站。华为期待和软银移动的合作从4G扩展到5G,但是取决于客户的决策。

Q:美国继续扩大和升级对华为的限制措施,对美国芯片产业造成怎样的影响?

A:建议看美国BCG的报告《限制与中国贸易如何终结美国半导体行业的领先地位》这个报告可以完美回答这个问题。

Q:在未来5年,您觉得O-RAN等对华为带来怎样的影响?

A:带来的影响微乎其微。O-RAN不是一个标准,只是一个实现架构。基于O-RAN做出的基站依然需要满足5G标准以及运营商的性能,性价比等需求。O-RAN崇尚开放开源,它只是5G和未来6G基站的一种实现方式。在3G时代,基站的实现方式已经变革过一次了。就是华为开创的分布式基站。在此之前,基站的BBU和RRU是集中放在放有空调的机房里面。华为提出的分布式基站把RRU放在铁塔上,大幅度提升性能和覆盖,成为4G、5G基站的实现架构,成为了事实标准,但是这个标准不是4G标准或者5G标准。3G聚焦标准时候重点放在了互联互通,并没有关注基站的构架方式和实现架构。运营商并不关注基站的实现方式,更关注性能,质量,性价比,不同供应商的基站实现方式也是有所不同的。原来的SINGLE RAN也好,OPEN RAN也好,都是要满足5G的标准的。举个例子,把SINGLE RAN比为专用计算,把OPEN RAN比作通用计算。正如intel一直希望通用计算可以取代专用计算,但是专用计算的应用越来越多,通用计算在性能和成本上超过专用计算,自然就取代了专用计算。说回OPEN RAN和SINGLE RAN,OPEN RAN需要解决性能问题、成本问题等,需要很长时间。短期对华为没有什么影响。而且移动通信技术领域重点在于无线领域,两种RAN的RRU、AAU是相同的,都要达到用户需求,即高性能,低成本。

Q:华为在New IP的战略是什么?

A:很高兴大家关注New IP。这个名字是我取的,之前名字不是这个。现在的IP技术始于1969年,定性于1978。原来IP聚焦与办公领域电脑互联,后来聚焦到无线领域,手机终端。但是这么多年来,技术无法满足互联对低时延和安全的需求。5G目标就是满足低时延和工业互联网巨大量互联的需求。New IP是一样的,在满足移动互联网和办公需求之外,还要满足工业互联网的需求。New IP到现在为止还是研究课题,我们的科学家和全球专业人员在一起研究、探讨。世界各国的专家都在自由的参与New IP的研究创新。以求New IP在满足传统需求的基础上满足工业互联网的需求。不要把New IP政治化,这是个纯技术课题。全球的专家只是在自由的研究探讨,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不应该把一个正在研究的技术政治化。

$中兴通讯(SZ000063)$$烽火通信(SH600498)$ $亨通光电(SH600487)$

全部讨论

2020-04-01 09:43

华为

2020-03-31 23:41

MARK一下,华为加油。

2020-03-31 22:02

为什么要提到这三只票

2020-03-31 21:16

大中华脊梁

2020-03-31 21:16

2020年我们力争活下来,明年还能发布年报。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