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诧!从金蝶K3到用友NCC选型,调研过后发现企业要的竟然是金思维!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写在前面:本文不涉及对任何厂商及软件产品的诋毁,更不涉及广告。纯粹调研后依据真实情况感慨。如有措辞不当,还请见谅。

近期调研某线缆制造企业,业务部门反馈:目前金蝶K3用的大体可以,之所以更换新系统首先出于集团管控,其次解决各业务岗的操作不便之处。

对于“集团管控”,无可厚非、方向保持一致即可;

对于“操作不便”,一番调研之后,归纳了几个突出问题点:

①销售查询库存可用量仅有当期总数,无锁定或预占列,导致实际发货的时候,原库存数据已经不够用,频发紧急插单并严重影响客户满意度;

②销售报价相对一般行业较复杂,期望在平台上实现快速精准报价。目前报价是根据产品BOM计算材料成本、本行业人工成本及费用,加合理的销售利润。报价过程漫长;

③工序自检管理根据生产订单以及生产订单的工艺路线情况,生成工序自检单。生产人员在完成生产任务后反馈工序自检情况,最终实现生产订单的工序自检追踪分析;

④根据线缆发货信息自动追溯质保书相关信息,实现质保书自动打印,同一发货批次不允许多次打印质保书;

⑤线缆的翻盘管理实现线缆的分段、复绕、并盘等操作,实现线缆销售、库存、生产业务集成……

关键是,每一项问题描述之后,多个岗位代表都表示“这些功能,原来的金思维都有……”

由此,产生一些感慨:

1、对定制化软件/行业软件的一些看法。

我们一直反对定制化路线,无论从业务流程的通用性和可优化性视角、还是高初始成本和持续的维护升级成本、亦或是超长的研发周期和调整周期。

但是很多企业依然去做定制化、明白一点的企业选择行业软件,本质上是市场大量套装系统确实很难满足小众行业的通用操作,而且是连锁性的难以满足。使得企业要么通体定制、要么无限的客开加码缝缝补补……

2、对软件小厂的一些认识。

以前我的认知是“小厂软件=功能简单”、“偏好小厂=人员素质不高”。这次调研之后发现,是我狭隘了。

小厂软件的目标客户群有三:初创期企业、稳定期的微型企业、特殊操作要求的小众行业。这些企业的共性都是:员工对管理工具的要求要“贴合业务”、“操作便捷”、“自动触发”、“灵活多样”……因此决定了小厂软件在功能细节上的细致。

但长期窝在同一群体内,软件功能的横纵向拓展难免也会受限,导致了市场上清晰的“大中小”分流与定位。所以,奇瑞想做成捷豹,重开一个品牌的成功率远远大于同一品牌的型号扩展。

3、对软件大厂的一些建议。

大厂的产品优势与小厂的劣势在部分场景下是互补的,甚至远远超越。但大厂如果想要做到行业化的纵深、并且在更多国家行业内做到方案适配,需要既有小厂的“行业扎根”意识和实际动作,还要有大厂的“大国重器”眼光和产品设计。

但往往产品经理很少具有细分行业的现场管理经验,产品优化思路多数来自于照猫画虎,这只猫可能是原来的产品+客户局部优化建议,也可能是同类产品+自家产品理念的高仿替代。

不走到一线,就是自嗨的闭门造车。

写在最后:

作为乙方,我既希望能够拿下替换项目,多一份业绩谁不乐意;

但看到客户面对金蝶与用友的时候,推崇的竟然是很久以前的金思维,而推崇原因并非企业的员工素质问题,这个时候,大厂软件商们,确实应该好好思考一下了。这么卷的软件圈,如何从产品和实施双方向上,并进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