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上市系列】重磅,蜜雪冰城转港上市,你还等什么?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中港通是践行中国资本通过香港走向世界的一座桥梁,通过建立产融结合的价值系统,实现财富自由。

蜜雪冰城属于奶茶行业的“拼多多”版,如果一旦上市成功,不但能为企业开疆拓土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还能甩掉“土里土气”的形象,成为高端上市品牌,关键是可以实现全体股东的财富自由。

一、A股上市挫折2大原因

蜜雪冰城从2020年开始谋划上市,但是多次冲击A股未成功。原因也并不是它的业绩不达标。

根据招股书,2019年到2022年一季度,蜜雪冰城实现营业收入25.66亿元、46.8亿元、103.51亿元和24.3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45亿元、6.32亿元、19.1亿元和3.9亿元,2020年和2021年分别同比增长42.81%、203.09%。

表面上看营收和利润就符合上市条件,但为何没能成功登录A股呢?重点有2个。首先蜜雪冰城赚钱的持续性存在问题,其次行业不太符合A股IPO上市条件。

首先,蜜雪冰城赚的是加盟商的钱

众所周知,与奈雪、喜茶等茶叶品牌不同,蜜雪冰城走的是完全不同的低价路线,3块钱的甜筒、4块钱的柠檬水等等,依靠低价抢占了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低价当然不怎么赚钱,但赚的是加盟商的钱。蜜雪冰城不是靠卖奶茶来赚钱,其绝大部分的收入来源于向加盟商销售的食材、包装材料及加盟管理服务费。

从2019年到2022年第一季度,蜜雪冰城的营收的大头就是食材和包装材料的销售,两个加起来占到了营收总额的85%以上,而卖奶茶的收入还不到1%。

举个例子:以吸管为例,2021年蜜雪冰城吸管的销售收入高达3.06亿元,占公司全年营收的2.96%。据了解,吸管的平均单价为0.1元/根。也就是说,蜜雪冰城去年光卖吸管就卖了逾30亿根。

一句话蜜雪冰城奶茶不赚钱,但赚的是加盟商的钱。正是靠这种模式,10年时间,蜜雪冰城门店数量翻了100倍,全国门店数量超过25000家,蜜雪冰城的营收和利润一并火箭式增长。

随着门店数量的狂飙,但市场容量毕竟有限,同时规模庞大带来食品安全问题,仅仅靠疯狂开店,赚加盟商的钱还能持续么?

因此漂亮的营收和利润背后存在很大的泡沫,这个潜在的风险可能是冲击A股失败原因之一。

其次,食品餐饮行业不太符合上市要求

并不是什么行业都可以在A股上市,其实行业限制类的指导一直都有,比如食品、餐饮连锁、白酒、防疫、学科培训、殡葬、宗教事务等,这些行业可能有限制。这些行业被称为IPO红黄灯。

比如之前张某人的核酸企业谋求上市就被叫停。原因除了谎报检测结果,伪造医学文书,身负黑料但又能屡次中标原因外,当然还有行业上没啥技术含量,盈利持续性也存在问题。

蜜雪冰城,属于饮料连锁行业,同时并没有特别的技术含量,难在A股上市。不单单蜜雪冰城没能上市,2023年也有很多消费型行业的公司没能在A股成功上市。

据wind数据,今年以来,已有33家消费型企业撤回IPO,涵盖衣食住行各个行业。值得注意的是,下半年是消费型企业撤单的高峰期,有30家企业都是在6月以后撤单,占全年该行业撤单数的90%。

因此,行业的限制估计也是蜜雪冰城多次冲击A股上市无果的原因。

二、赴港上市或是出路

相对于A股上市较难,其实港股上市就相对容易多了,没有那么多限制,不但上市时间短而且上市成功的概率极高,特别适合盈利不高的中小企业或者新兴产业。一旦上市后,不但为企业打开了知名度,还能融到不菲的资金来壮大企业,关键也能为股东提供套现机会。

成功的案例比如奈雪,从申报到成功上市用了大概5个月左右,这速度可以称之为闪电登陆了。

而且,奈雪的业绩多少都带着点“亏损”上市。奈雪的茶2020年全年经调整净利润达1,664万,2019年这一数据为亏损1,174万。

但这个都不重要,重要它成功上市了。2021年6月30日,奈雪的茶成功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发行市值达到340亿港元,成为“新式茶饮第一股”,当时其创始人彭心赵林夫妻俩身家超200亿港元,妥妥实现财富自由。

正是如此,1月2日下午,蜜雪冰城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书。

香港上市对公司的业绩要求不高。当然,想要快速又要高成功概率上市,需要找到这个领域专业团队和公司,否则走了很多冤枉路,时间和机会都是无价的。

中港通是践行中国资本通过香港走向世界的一座桥梁,通过建立产融结合的价值系统,实现财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