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玮:机构投资者退化成“大散户”的秘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A股市场暴涨暴跌的顽疾一直难以根治,。一方面,使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受到较大影响;另一方面,暴涨暴跌的现象又助长了市场上投机之风的盛行。多数人认为,提升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中的比重可以大幅改善这个难题。然而从持仓、换手率和一些人事变动信息表明:证券、基金和保险之中的不少机构投资者却已经退化成追涨杀跌、短期投机的“大散户”。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第一,基金经理投资理念不成熟。除了市场低效率的机会相对多一点的原因之外,一些投资机构中的基金经理任职时间较短,并没有真正形成价值投资信念,难以抵御短期波动的诱惑和业绩暂时落后的压力,从而沦落成典型的“大散户”。

第二,机构高管或实际人对股票市场认识不足。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还十分年轻,不少机构的高管或实际控制人对股市的认识不够深刻,甚至依据道听途说的观点对市场做出判断。历史上,经常有机构的高管在股市最底部附近发表不再投资股市、以后专注固定收益投资的言论。在这种环境下,即便基金经理具有正确的价值投资理念,但也很难真正付诸实施,往往会迎合领导表现出“大散户”行为。

第三,一些会计准则和净资本监管规则不利于机构坚持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出发点是市场永远是错的,当市场短期错误加剧时,难免出现浮动亏损。然而每到年底如果证券、保险机构浮动亏损较大时,就会严重影响利润和净资本,进而影响全员奖金、券商评级或保险新业务的开展,所以使保险公司和券商这样的大型机构投资者的股票仓位不敢提升。2012年初,市场传某大型券商股票自营团队因亏损遭到裁撤;2019年初,又有老牌大型券商股票自营团队因亏损而被纳入到固定收益团队。于是大券商退化成“大散户”也就不足为奇。

第四,有些基金评级机构的评级系统不专业。一些基金评级机构采取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评级方法,严重脱离实际,评级结果对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十分不友好,甚至用这些指标评价得出巴菲特投资水平都不高的结论。

第五,个别媒体报道过度关注基金的短期波动。一方面,对投资者形成误导;另一方面,对价值投资管理过程带来不必要的干扰和压力。

第六,投资者的要求不切实际。不少个人投资者甚至FOF机构投资者既要高收益,又不要承受波动。这也是导致机构投资者退化为大散户的外部因素。

事实上,股票投资的风险随着投资期限的延长会快速下降。根据戴维·布莱特的研究,只要选择业绩相对稳定的大公司并且投资期限足够长(一般为20年),股票收益战胜债券的概率近似于100%,并且股票亏损的概率近似于零。机构投资者退化为大散户,不但加剧了市场的非理性波动、违背了稳定市场的初衷,而且实质上损害了股东和投资者的长期利益、影响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发展机构投资者,不但要努力提升机构投资者数量、提升各类机构投资者投资股市的比例限制,而且要努力提高机构投资者的质量、综合治理改善价值投资的外部环境,才能有效避免机构投资者退化为“大散户”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