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1回复:4喜欢:1
关注四个动向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根本,而地方zf作为中国经济的深度参与者他的财政问题往往也会成为推动事态往深度演化推动改革步步走向深水区的催化剂,地方财政目前已经延伸出至少四的值得我们去关注的动态。

第一个动向,可能很多人意料之外的。

核酸检测公司的坏账在增多,这一门无风险的生意也终于遇到了风险,核酸公司很挣钱大家都知道,12家上市头部企业在上半年狂赚的754亿,那每天进账大概四个多亿,其中九安这家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增长了277%,但是从二季度开始这些检测公司的应收账款在暴增,有好几个头部企业的应收账款同比直接翻倍,像迪安的帐上还有100多亿没有到账,几乎和当期的总收入几乎差不多了,那不少的公司都提示了回款的难度在加大,可能会被当做坏账注销的风险。

那为什么是从二季度出现这个情况呢?因为在五月底的时候国家医保局就说常态化检测的费用要由各级zf去承担而各省上半年的财政收入,只有山西,内蒙,陕西,新j,江西五个省份实现了正增长,还有一些省份甚至收入下降了超过20%,于是呢不断加码的检测遇到了日益紧张的地方财政,这些检测企业的回款周期不断的拉长,能不能收到钱完全是取决于地方的财力,那么现在核算公司就得去考虑这一门生意的可持续性到底如何?不过社会情绪面并不会可怜这些,相反,以前房地产老是被骂,这种反应现在主角换成了核酸公司。

第二个动态,是城投托底不了。

地方最明显的就是房地产城投拿地无以为继,这个大家可以在财经新闻上面能看到更详细的内容,我就简单说一下这里面的玩法,以前城投呢是可以帮地方左手倒右手,如果市场情绪不高的时候,城投就先拍下地块,把场子烘托起来,有些地方还会将这个土地款私下返还给城投,总之就是让城投先稳住地价,等市场好起来了那这些地块呢也能议价成交,城投都不需要自己去开发,并且很多的城投公司本身也不具备开发的资质和开发的能力。

但是现在这个玩法就遇到问题了,城投能不能撑到房地产好起来的那一天呢?城投现在的债务很高,拿地的必须是这个公司的自有资金,加不了杠杆,去哪里找钱来帮忙托市呢?

有一些县区级的城投连债都还不上了,甚至还要利用员工去借消费贷来维持运转,然后剩余资金拿来方地方维持三保工作大家都知道需要保什么?哪三保。

第三个动态,是中央财政受到了影响。

之前高层在广东开会,就督促沿海的经济大省要完成财政上缴的任务,那无风不起浪,虽然各地的财政都缺钱,但如果大省没有按时完成任务对于中央一盘棋调控的能力,对于解决区域经济不平衡问题都会带来一个不小的影响,往往中央财政受到影响的年份也会是财政体制改革加速推动的年份。

第四的动态,就是之前提到过的中央督察组在督察的过程中发现的罚没收入在增加。

地方要想办法开源节流,过紧日子,压降支出是一个方式,另外一个方式就是省以下的各级财政局自救,招式就五花八门了,比如说打包出售一些景点啊,事业单位食堂啊,这些长期的经营权这不成问题,但有一些地方只是通过罚没来提高收入,这是地方每每遇到财政问题的一个路径依赖,但这非常不利于当地的营商环境。

一个新的改革动向是今年六月底中央财政时隔二十年再次发文要推动省以下财政体制的改革,要进一步理清哪级政府干活,哪级政府出钱的问题,因为现在很多的措施在落实到基层的过程中,会和财政体制打架,比如说,事权过度的下滑到了地方,它就会造成基层财政的负担不断的加大,所以改革的方向就是要去突出强化省级的责任,把一些教育科技啊,社保啊,还有这个粮食安全方面的事权适度的上移到省级,把省以下的各级财政的支出责任界定好,比如说这个社会治安啊,市政交通啊,农村的公路等等,这些基本公共服务要确定为市县的财政事权,而针对罚没收入大幅提升的情况,有一些省也在做改革,那这种罚没收入大部分是属于地方的,然后省级是得不到的,而市里边分享的也会比较少,所以有一个省就打算去分享非税收入这一块,但是他给出的理由是为了遏制非税收入恶性增长。

各位独立思考🤔,公共大平台,这毕竟不是我的一亩三分地,有些话不能说太明白。

全部讨论

2022-09-14 12:44

过渡依赖房地产造成的

问题都知道,但是对股市有什么影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