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哪个有机会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12喜欢:4

#老司基硬核测评#

2023年看了一下好像就是A股和港股表现很差,其他地方的主要市场表现都蛮好的,的确大家都很不爽,这个能理解。

但是不爽归不爽,还是要看看2024年有哪些机会和价值点。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选择宽基ETF进行投资是不错的选择。

本次话题哥筛选了以下7只超跌反转优选基金,他们分别是:

信澳健康中国混合A(F003291)

汇添富纳斯达克生物科技ETF发起式联接(QDII)人民币A(F017894)

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发起式联接(QDII)A(F019670)

博时创业板ETF联接A(F050021)

易方达沪深300ETF联接(F110020)

招商移动互联网产业(F001404)

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联接A(F011612)

这几个基金分为两种,一个是宽基指数ETF,一个是行业指数ETF,可以分别稍微说一说,要是合适的买点,的确是不错的。

【一】行业ETF

医药板块,无论是A股的,还是港股的,还是美股的,在2023年整体表现都比较差,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当然最主要的一个还是基本面和资金面的问题。后疫情时代的业绩同比下滑,以及美联储加息状态下,创新药企业融资难度加大。

以下三个基金,成分股分别是A股,港股和美股的医药股,作为一个组合来配置是不错的。

信澳健康中国混合A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发起式联接(QDII)A汇添富纳斯达克生物科技ETF发起式联接(QDII)人民币A

1)基本信息

信澳健康中国混合A——2017-08-18——沪深300指数收益率×60%+上证国债指数收益率×40%

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发起式联接(QDII)A——2023-10-31、人民币计价的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收益率*95%+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税后)*5%

汇添富纳斯达克生物科技ETF发起式联接(QDII)人民币A——2023-03-14、经人民币汇率调整的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收益率*95%+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税后)*5%

信澳这个相当于是主动基金,其余的两个都是标准的行业指数跟踪的基金,所以各自的优点和劣势也是比较明显的。

2)业绩

信澳健康中国混合A——2017-08-18—— 成立以来+104.10%——2021年春节以来收益是-23.62%,

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发起式联接(QDII)A——2023-10-31——2021年春节以来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收益是-20.2%

汇添富纳斯达克生物科技ETF发起式联接(QDII)人民币A——2023-03-14——2021年春节以来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收益是-15%

正好印证了这两三年,生物医药板块,全球的表现其实都不太好的,一个是加息的开始,一个是后疫情时代的资金撤离和业绩回撤所致。

当然长期业绩而言,信澳健康中国混合A还可以,经历了大波动下还算可以。

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成立以来的表现,前面3年多处于上涨周期,后面三年处于下跌周期,波动是相当剧烈的,如果没能做好波段,到头来收益可能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对于这样的情况看,还是要注意高抛低吸和波段的。2021年的高位时的估值的确很高,很多业绩估计也十分乐观。

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这个就是妥妥的价值长牛板块了。虽然也会有一定的波动,但是拉长时间看,属于小波动,指数坚持始终都会新高,这个就是最大的底气和原因。

3)成分股

信澳健康中国混合A,每年的持仓还是变动很大的,而且涉及的板块也很大,这就是主动基金的表现之一。

2023年主要在中药和医疗板块目前,从目前的政策来说,的确这两个板块有很好的政策支持。国家卫健委等十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依托县级中医医院建立中药饮片供应中心、中药制剂中心和共享中药房。

中药行业处于新一轮成长周期起点,销量及新获批品种收入增长是中药板块成长的动力。中药加速上市带来品种扩容;医保目录和基药目录调整带来量的增长;中医医院及科室建设标准和数量提升;国企改革带来中药国企业绩提升。中药有望在未来几年迎来爆发期。

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发起式联接(QDII)A,基本把H股上市的所有的创新药公司都包含进去了,2023全年共有61款国产创新药,以license out形式出海,而2020年,才39款。2024年,license out更会加速。安锐生物、药明巨诺、宜联生物、瑞博生物等4家药企,均宣布与海外药企牵手,完成对外授权工作。ADC、双抗、CAR-T等陆续落地的对外授权项目,未来这样的海外模式探索,对在研储备海外上市的临床阶段也会有提升。

汇添富纳斯达克生物科技ETF发起式联接(QDII)人民币A,纳指生物科技重仓股多为大家耳熟能详的生科领域领头羊。指数成份股包括福泰制药安进吉利德科学阿斯利康、渤健、莫德纳、赛诺菲安万特、传奇生物等等。

资本市场投融资是影响美股创新药板块走势的关键,美元利率对投融资情绪极度敏感的创新药板块将产生正向修复效应。一旦美联储降息预期开始,纳指生物科技板块或迎来一轮估值回归。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目前估值收缩至近五年低位区间,从历史角度看是一个投资机遇。自1993年推出以来,纳指生物科技指数(NBI)还未曾连续三年出现回调。

短期投资逻辑:

一是创新药行业近期频繁出现重磅产品,二是经过前期充分消化后,目前创新药整体估值水平仍在历史低位。第三,融资在好转。

长期投资逻辑:

1)全球人口基数以及老龄化趋势意味着医药的潜在增长空间巨大;

2)老龄化过程中对于肿瘤、高血压等医疗方向,创新药是可突破的方向;

3)医药是永恒刚需,医药创新不断,纳指生物科技是最好的创新药集合地。

【二】宽基ETF

博时创业板ETF联接A(F050021)、易方达沪深300ETF联接(F110020)、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联接A(F011612)

对于宽基而言,这几个都是A股比较有代表性的,投资比较的好的通道。当然这几个在2023年表现都不太好,目前2024年的头几天也不好,也知道大家这几天的怨气比较重,但是理性看,还是有机会的。

1)基本信息

博时创业板ETF联接A(F050021)—2011-06-10创业板指数收益率*95%+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税后)*5%

易方达沪深300ETF联接(F110020)—2009-08-26沪深300指数收益率*95%+活期存款利率(税后)*5%

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联接A(F011612)—2021-03-04—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收益率*95%+人民币活期存款利率(税后)*5%

基本上看,完全就是指数复制,而且指数的差异化也比较大,配置上也是需要一定的思考的。

2)业绩

创业板指数和沪深300指数比较,创业板指数波动更大,牛市的时候更牛,熊市的时候更熊,从2021年春节以来,都是连续跌了三年了,如果是买在了2021年的顶部,那么感受是相当不好的,回撤的力度也是十分大的。

沪深300指数可以看到2015年高点和2021年高点差不多,而且这位置下的估值也是相对高位。

从A股目前的生态,以及市场参与的资金的态度来看,沪深300创业板指数都只适合做波段,在目前A股,长期持有不是不好,但是要分情况,不能盲目的长期。

科创50指数和沪深300指数比较,从科创50指数发布以来(2019年12月)到现在两个指数的表现相差不大,科创50波动稍微大一点,但是最近1两年的走势重合度比较高。

最近三年收益:

创业板指数——— -17.89%

沪深300指数——— -15.75%

科创50指数——— -17.14%

总体看三个的表现大差不大,沪深300稍微好一点,不过过程波动差异就很大了,所以长期投资看,其实最后指数差异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但是做中短期的波段或者是定投,最后的效果会差很多。

当然这是后视镜看高位和低位,在当下是没人知道正在发生的位置是高还是低的,所以当下的做的策略,其中的因素会有很多,有长期的因素,也有短期的因素,更有人在当下心态下的因素。

3)成分股

从成分股的角度看,还是有一定个差异的。

科创50指数

权重还是以半导体为主,半导体板块应该到了一个机会时刻。A股半导体在2023年处于周期与周期的底部,2024年大概率有所好转。历史4轮半导体周期分别是7、3、3、4年,最新的一次周期底部是在2019年,至今已经4年。

(1)AI大模型引入后实现云端AI的巨大进步,不断迭代的效果高速增长;

(2)AI由云端到消费端的产品陆续推出,AIPC与AI手机在云端接入大模型,端侧实现部分本地AI运算,驱动算力芯片等组件增长;

(3)苹果引领MR硬件升级,进入新的一轮科技新产品的消费周期;

沪深300指数,都是大家知道的白马股或者红利股,另外还有宁德时代这样的赛道股。过去2到3年也是跌了很多了。而且这些权重基本上都是3到5年的最低点了,从现在的情况看,如果市场要反弹,肯定是有机会的。

国内地产去库存压力加剧,土地财政趋弱,中国经济亟待激发新的增长点,经济在2024年持续复苏和中长期健康发展机会还是有的。

创业板指数,受到宁德时代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另外其余的权重占比都还好,不算很大,设计的也是制造业和医药医疗板块,这两个板块过去也是重灾区,看看今年会不会走出来。

短期投资逻辑:

连续跌了2年了,总归要反弹了,而且排除掉高股息之后的整体估计和2018年的的低位也相差不大。A股目前估值的确低,当然不排除继续跌一跌哈,但是再怎么跌,也有限度。

长期投资逻辑:

经济持续恢复,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中美利差回升,人民币资产在这个角度看会提升动能,当然也还有国际环境的问题存在。

【投资有风险,投资应谨慎,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汇添富基金 @港股创新药ETF @博时指慧家 @易方达指数通

全部讨论

纳指生物科技,今年只要美联储降息,必然爆发

讨论已被 钓鱼蜜-布莱恩特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