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计提18.5亿减值,市值26亿三峡新材业绩“爆雷”,监管问询是否财务“大洗澡”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财经网资本市场讯 1月28日晚,三峡新材发布2020年度业绩预亏公告称,经初步测算,三峡新材预计2020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8亿元到亏损22亿元。对于公司业绩大额亏损的原因,三峡新材表示需要计提各项减值共计18.5亿元,引来监管问询集中计提是否存在财务“大洗澡”等行为。

业绩预告显示,经三峡新材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公司2020年度将出现大额亏损,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0000万元到-220000万元;预计2020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79000万元到-219000万元。其中,归属净利润包含拟计提的7亿元的信用减值损失及11.5亿元的商誉减值和商标减值。

三峡新材也披露了业绩预亏的主要原因,除了受疫情影响致线下零售业务严重亏损外,报告期内,因“中邮案”持续近三年且仍未最终结案,全资子公司深圳市恒波商业连锁有限公司(下称“深圳恒波”)银行融资受限,自有资金严重不足,致使深圳恒波大部分业务无法正常开展;同时深圳恒波下游客户回款周期拉长,大部分应收款项账龄随之逐年增长,公司据企业会计准则有关规定,拟计提信用减值损失7亿元。另外,公司还对前期收购深圳恒波等资产组进行系统性减值测试,拟计提商誉及商标计提减值11.5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三峡新材,原名三峡玻璃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由湖北省当阳玻璃厂、湖北应城石膏矿、当阳电力联营公司共同发起,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而成,2000年9月登陆上交所,公司主营浮法玻璃、玻璃深加工制品及新型建材产品的科研、生产与销售。深圳恒波成立于2003年,是三峡新材全资子公司,100%控股,主营为通信产品、数码产品及配件的购销和维护、维修等。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恒波2016年被三峡新材收购,2018年业绩承诺期满,此后深圳恒波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即出现大幅下滑,而且“中邮案”也于2018年发生,但是三峡新材2019年年报中,仅对商誉计提减值6584.86万元,而2020年却打算一次性计提商誉和商标减值11.5亿,是去年的17.5倍;另外,三峡新材本期对应收账款计提信用减值损失7亿元,占2020年三季度应收账款余额超过60%,占比较大。

对于上述异常情形,上交所发来问询函要求三峡新材详述:前后年度对商誉减值计提金额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与合理性,商誉减值的计提时点是否准确,2019年商誉减值计提是否充分,是否存在集中计提大额商誉进行财务“大洗澡”的行为;对于坏账减值一次性计提7亿元,是否存在前期计提不足的情形,是否存在前期业绩虚假或调节利润的情形;另外,在原有内部控制制度下,三峡新材还是出现了“中邮案”和大额应收款项无法回收的情况,公司收购前的尽职调查程序是否履行,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备。

业绩“爆雷”之外,一个多月前,三峡新材实控人许锡忠因其个人涉嫌骗取贷款,已被广东省普宁市公安局刑事拘留,目前仍处于限制自由状态;许锡忠个人持有三峡新材2.07亿股股份,占总股本17.88%,但目前已100%质押。

截至29日收盘,三峡新材以跌停报收,封单超10万手,市值降至25.8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