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源电气亲谈多年纠纷始末,指控背后另有隐情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3

财经网 房雅楠 侯玉坤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唐源电气董事长陈唐龙在公司8月28日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时发表了这句感言。对应着这句老话,成立近10年的唐源电气,也终于在资本市场收获了一席之地。

不过一直以来围绕着唐源电气的争议之声却并未随着公司上市而偃旗息鼓,与之相反,上市的钟声不仅把唐源电气的发展带到了新的阶段,也将唐源电气和昔日队友国铁精工的纠纷推向了顶峰。在国铁精工的再三举报之下,两家公司的往事浮出水面。从专利侵权、股权转让、核心员工出走到亿元合同的流向,每条控诉的背后都有被隐藏的故事没有说尽。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小人报仇一天到晚。”唐源电气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魏益忠在谈到国铁精工时多次发出这样的感慨。

商人与教授,队友与对手

“陈老师是一个特别有激情的人,‘我感觉充满了干劲’他经常这样说。”一位与陈唐龙有工作往来的人如是说。公开资料显示,陈唐龙于1992年在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获工学硕士学位后留校工作,2006年获电气工程学院工学博士学位,2008年被聘为教授。研究的领域包括弓网高速受流技术、接触网在线检测技术等。

与一般的企业领导或许有些不同,在唐源电气工作的人都亲切的称其为“陈老师”,在谈及陈唐龙时,魏益忠告诉财经网:“陈老师平常对待员工与对待学生是一样的。员工到公司工作,跟着技术能力很强的领导,在赚钱的同时还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

2009年5月,陈唐龙参与创办了国铁精工,另一重要的参与者为范国海,两人通过他人介绍相识。与钻研技术的陈唐龙不同,范国海是个地地道道的商人,以经营企业见长。商人与教授的合作,可以互为补充、实现共赢,也可能道不相谋、反目成仇。范国海与陈唐龙的故事便是后者。

国铁精工成立之初,公司的三大股东分别为陈唐龙、范国海的妻子宋玲、张苏。其中,陈唐龙和宋玲分别持有35%的股权,张苏持有30%的股权。

一年之后,陈唐龙因与范国海在经营管理方面产生分歧,辞职离开国铁精工,但其身负的35%的股权未能同时转出。“根据唐源电气招股书,直到2017年10月,陈唐龙将其持有的国铁精工共计350万出资额转让给无关联第三方李忠恕,占国铁精工35%股权。至此,陈唐龙不再拥有国铁精工的股权。

在寥寥几字背后,陈唐龙股权转让的过程实则“一波三折”。

根据股权受让方李忠恕的反馈,在陈唐龙辞去国铁精工董事职务时,想把其所持有的35%股份转让给股东,可是股东以“不接受”的名义来拖延。后来经过多方协调,国铁精工同意受让股权,但条件是要陈唐龙零转让,即把股权免费送给国铁精工的股东。当时这一条件得到了陈唐龙的同意。

不过,到了真正签协议的时候,范国海又提出一些要求。称国铁精工要“买”陈唐龙的股权,需要一个真实的财务流程,陈唐龙要先给国铁精工一笔购买股份的钱,公司拿这笔钱购买陈唐龙的股权。此外,还要陈唐龙多给出一部分资金用来缴税。据估算,这笔交易的总额超过2000万元。这一来,遭到了陈唐龙的拒绝。

“首先,当时国铁精工没有进行过分红,又完成了1个亿的合同,有几千万元利润,因此国铁精工有实力自己出资购买股权;其次,范国海再度提出的非正常交易方式,让陈唐龙不能接受。”谈及此事时魏益忠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曾任职于唐源科技、国铁精工,现任唐源电气董事、副总经理、工程技术中心主任佘朝富告诉财经网:“当时离开国铁精工的时候,一个多亿的合同全部留在了国铁精工。”

此时陈唐龙去意已决。既然与范国海谈不拢,那便通过公告、登报、给国铁精工各股东发函的形式,通知转让股权。按照公司法规定,国铁精工股东在30天后未作答复,视为同意转让。

直到后来的股权受让方李忠恕找上门来。

李忠恕告诉财经网:“在受让国铁精工股权这件事情上,是我主动联系的陈教授。”据其介绍,两人算是旧相识,“90年代初期我就参与了西南交通大学于万聚、陈唐龙教授科研团队的研发课题,在课题组的研发过程中,我和陈唐龙教授先后参与了郑武线、郑西线、鹰厦线、准煤专线等多条铁路电气化改造和提速测试实验,对铁路行业的发展和未来前景有了充分的认识。也正是因为这次合作,我和陈唐龙教授成为了好朋友。”

因为看上了陈唐龙在国铁精工留下的知识产权,李忠恕决定受让陈唐龙所持有的国铁精工股权。

“当时我们的券商、律师对李忠恕做了一个访谈,问他为什么要买国铁精工的股权。主要有三个理由,第一,李忠恕是一个企业家,有投资的能力;第二他对这个行业感兴趣,所以他想借此机会进入这个行业;第三,他通过个人的关系查到国铁精工账面上有几千万元资金,所以他认为这份投资是有回报的。”魏益忠告诉财经网。

但是国铁精工迟迟不将股权变更至李忠恕名下,无奈李忠恕只好将国铁精工告上法庭。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2018年9月,成都市高新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一、确认李忠恕系国铁公司股东,出资额为350万元,占注册资本1000万元的比例为35%;二、国铁公司于判决生效之日起时三十日内向李忠恕签发出资证明书,将其出资情况记载于股东名册,并根据上述判决内容向工商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变更登记。

随后国铁精工提起上诉,2019年3月,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反目的背后,总有隐情

陈唐龙从国铁精工离职之后便于2010年创立了唐源电气。当初与陈唐龙同时离职的还有一批技术人员,他们随后加入了唐源电气,这让国铁精工和唐源电气的关系迅速恶化。

“陈老师以前所带的员工看到他离职之后,也自愿辞职离开了国铁精工,这样一来,国铁精工在市场上便缺乏了技术上的竞争力,这也成为激怒范国海的一个重要原因。”魏益忠表示。

国铁精工在今年6月唐源电气IPO过会后发布了一则声明,声明中称,陈唐龙涉嫌与周艳(陈唐龙妻子)提前预谋并带领国铁精工的近50名核心员工出走。自陈唐龙2010年10月恶意带走公司核心员工后,国铁精工未再持续业务经营,已处于停业状态八年多时间。

“起初,范国海用尽一切手段想逼陈老师回到国铁精工,这些手段包括民事、刑事的举报。”魏益忠回忆道。

根据公开资料,国铁精工于2010年10月12日,以成都唐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唐源科技”)涉嫌侵犯国铁精工合法权益为由,将唐源科技、陈唐龙起诉至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同时在诉讼中,国铁精工以陈唐龙涉嫌侵犯著作权罪,向双流县公安局报案。

这里的唐源科技,系2003年陈唐龙与妻子周艳共同创立的公司,主要从事铁路轨道交通检测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唐源科技在2009年国铁精工成立之后,便陷入停摆的状态。原因是在陈唐龙的带领下,原唐源科技的技术团队一同加入了国铁精工。

根据唐源电气招股书,在2009年5月至2010年10月这段期间,国铁精工与主营业务相关的技术来源于陈唐龙及其带领的原唐源科技的技术团队。

魏益忠告诉财经网,国铁精工成立之初,陈唐龙为了支持国铁精工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遂将唐源科技原有的其中五项软件著作权转让到了国铁精工。同时,国铁精工在与陈唐龙合作的过程中,也用唐源科技原有的技术资料,申报了一些知识产权。而在陈唐龙离职之后,国铁精工提到的侵犯软件著作权,指的就是唐源科技转让给国铁精工的。

“其中有一部分是我开发的。”佘朝富说,“按照目前的技术迭代,那些软件已经过时了。”

对于此案,国铁精工没有等来想要的结果,2016年唐源科技依法注销,该案后来也因证据不足于2017年撤案。不过,国铁精工在申请唐源电气专利无效方面,取得了突破。

根据唐源电气招股书,其拥有的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隧道高清全息成像装置”(ZL201620577484.0)被国铁精工提起专利无效宣告请求,2018年10月3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下发《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书》(第37627号), 宣告该项专利权全部无效。

对此,佘朝富向财经网回应称,首先,国铁精工并不是用他们自己的技术来无效唐源电气的专利。其次,这个产品本身不属于唐源电气的主营业务,而是尚在研发当中,只不过在设计方案之后就申请了专利,所以最终的产品和专利将会与国铁精工举报的专利有很大出入。

根据国铁精工落款日期为8月20日的最新声明,国铁精工认为唐源电气在主营业务中使用的核心技术涉嫌侵犯国铁精工商业秘密并构成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并已对此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唐源电气承担侵权责任,赔偿经济损失1亿元。该案已经被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

“我们基本不用担心,因为唐源电气现有的知识产权与国铁精工不发生任何冲突。目前我们在轨道交通运营维护领域的知识产权方面是走在前面的。”对于国铁精工在核心技术上的一再指控,佘朝富表示:“根据铁道部下发的6C系统技术规范,目前市场中的企业大多只做其中的几个‘C’,做全的企业很少。相较之下,唐源电气的产品是6C系统全覆盖。”

根据《高速铁路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6C 系统)总体技术规范》,6C主要包括高速弓网综合检测装置(CPC)、接触网安全巡检装置(CCV)、车载接触网运行状态检测装置(CCL)、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装置(CCH)、受电弓滑板监测装置(CPV)、接触网及供电设备地面检测装置(CCG),合称为6C系统。

“国铁精工在陈唐龙离职后自己成立了一个成都国铁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同时也招聘了一些技术人员。主要从事第3个‘C’,其他的基本很少涉及。”魏益忠表示。

精勤求“研”,敦笃励志

随着上市的钟声响起,唐源电气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唐源电气自2010年成立以来,主要从事轨道交通行业牵引供电、工务工程检测监测及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发、制造和销售。根据招股书,2016-2018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41亿元、2.08亿元、2.6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621.42万元、6180.39万元、8359.55万元,业绩逐年上升。

与其他奔向资本市场的公司一样,唐源电气此番上市也有不小的融资需求。根据募投计划,唐源电气本次IPO拟募集3.5亿元,分别用于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与高端技术装备研发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轨道交通检测监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补充营运资金。

其中两项与主营业务有关的项目均涉及研发。这是因为,在唐源电气的上市动机中,研发是很重要的一个推动力。

魏益忠表示,陈唐龙喜欢从事研发工作,而研发需要大量资金。2016-2018年唐源电气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717.93万元、2468.46万元、2879.81万元,呈上升趋势。公司本次启动IPO的首要目的,便是利用上市资金开展研发工作。

对于研发方向,佘朝富向财经网透露,关于铁路的信息化建设方面,唐源电气有跟西南交大的专家进行交流,针对健康预测以及健康管理,唐源电气新研发了智能运维系统,这是公司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

从“周期修”到“状态修”

国家统计局于8月13日发布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末,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13.2万公里,较1949年增长5倍。其中,高铁营业总里程为3万公里,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居世界第一位。

与此同时,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同时逐渐步入建设与运营维护并举的发展阶段。轨道交通运营维护行业从业者表示,如何科学地维护规模如此庞大的运营线路,保障基础设施稳定可靠,从而使轨道交通能够长期安全运营是现阶段轨道交通发展所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对此,铁道部通过下发《高速铁路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6C 系统)总体技术规范》等文件对牵引供电检测监测产品提出了技术规范要求。

根据唐源电气反馈,以前的运维服务需求较少,主要是被动的周期修理。现在发展到“状态修”,需要大量的设备进行检测,且检测出的大数据可做成系统,实现故障诊断,预防日后问题。此外,佘朝富告诉财经网,最近两年,各个地铁公司对运维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市场容量是非常大的。

根据业内专家分析,除了目前的各个地铁、高铁公司对运维的需求增加之外,轨交通运营维护行业的市场还将向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拓展:

首先,是在建的地铁、高铁等轨道交通所形成的增量市场;其次,是监测检测设备的更新换代,尤其随着5G的到来,以及人工智能对轨道交通的赋能,从业者需要不断对产品加以完善和推广;最后,国内的轨道交通运营维护服务商可以走出国门,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拓展业务,据悉目前已经拓展到的国家包括埃塞俄比亚、巴基斯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