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大部分稳定亏的人看不起一个月10个点?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投机交易是世界上最具魅力的游戏”。礼佛摩尔在《操盘术》中写道。特别提到,情绪化的人不能玩,试图一夜暴富的人不能玩。如果贸然参与这个游戏,至死都是一贫如洗。
投机交易若想成功,首先要过第一关,就是,凯利公式。很多朋友觉得凯利公式与交易有什么关系呢?要解决这个疑问,可以问下澳门的赌场主人,因为他们制胜的根本就是凯利公式。下面这个图,很多投资人估计看的比较少。
需要告诉你的是,看到的是概率,看不到的是时间对资金的损耗。所以,要想战胜凯里公式,每一次交易,亏损的额度控制在总资金的2%以内,如此,这个游戏才可以一直玩下去,不会出现有机会没资金情况的发生。
想要在这个危险的投机市场立于不败之地,仅仅攻克凯利公式,也不见得会挣到钱,还需要提高交易的胜率。
而提高胜率的方法有很多种,不计其数,道氏理论,波浪理论,江恩理论很主流,但真正可以用这些理论赚到钱的投资人比例应该很少很少。主要的原因是多变量交易体系,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是复杂的,比如A=X Y Z...,任何一个变量的量的改变都会影响到A的量的变化。
有一个人,就是某,考一根均线走天下,交易股票,赚到了上千万。因为他很简单,唯一变量叠加他本人的交易信仰,线上买,亏了也要买,线下卖,遗憾也要卖。当然因为他本人其他原因入狱了。
部分投资人,之所以做不好交易,就是缺乏这样的信仰。长年累月寻找所谓的交易圣杯,对自己的交易体系没有坚定性,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交易的双轮制胜驱动无外乎两点,一是资金的管理,二是对适合市场价格变化的交易体系的绝对的信任。
今天在朋友圈中看到一位老伙计,也是人大毕业的硕士,做私募的大佬回顾自己二十四年的交易生涯发现:
什么是赢家必备关键要素,不是别的,而是心理,没有强大的心理,那一定是亏钱的命。
对于他的经验总结我非常认同,自己数十年来感同身受,相信很多市场老江湖都会有同样的体会。
我在很多年前就发现这一问题,很奇怪自己为什么总会看对做错,而且,经常错得非常幼稚离谱甚至很奇葩,也就是说常常在起涨前止损割肉,也常常在第一次回调时放走黑马。
根本原因就是心理不够强大,想赢怕输甚至输不起的心理一直占上风,浮亏时怕暴仓,所以止损,浮赢时怕回吐,所以浅尝辄止。
主力对此心知肚明,就充分利用这一点上挤下压,搞得你心惊肉跳魂飞魄散,借此把我等小散或葬于高山之巅,或埋于深谷之底,然后行情绝尘而去。自己只能捂着私处祼奔,眼看庄家拿着你的血汗钱翩翩起舞。
如果能让自己的心理强大一点,是的,只需要一点,常常是只需要多捱过一天,这个游戏结果就可能完全改观。
比如一只票你看多,10元买进,涨到30元,你就算20元出掉,也有一倍利。如果简简单单把这笔交易这样做完,既赚钱也成功,似乎不太难。
但问题会出在你的对手绝不愿意让你轻易赚到,所以,他通常会在你买入之后想法挤兑你。常用的方法与渣滓洞的敌人没什么两样----威逼加利诱。所不同的是当年敌人加诸革命先烈的是肉体的折磨,而此刻庄家则通过折腾你的帐户浮动赢亏来摧毁你的心理。
他可能会先往死里打,比如打到5元,如果你挺住,后来照样可以赚一倍。但此时50%的浮亏通常会让你心惊肉跳生不如死夫妻不和寝食难安,无可奈何只好割肉;他就顺理成章抢走你的筹码;
如果你具有江姐的精神,不为所动,那他们就会换一招,一路拉升,比如拉到12元,此时再做个盘整,让你有些浮赢,同时又感觉到上涨遇阻,如果你是蒲志高型的,面对诱惑变节投降,筹码也完成换手,虽然你得了眼前的小好处,却无法真正迎接革命的胜利---飙涨到30元。
你方向没看错,价位也不赖,可就是因为心理上无法承受折磨就不能挣到这笔钱。
把上例抽象概括起来就是:
赢钱=正确的方向 差不多的入场点 强大的心理素质
我相信前两者你都能很容易做到,余下来的决定成败的重要变量自然就是心理因素。
也就是不怕威逼与不受利诱的红岩精神,如果你做到了,庄家也只能把你当神一样伺候着,你现在以至未来就立马可以从专家成赢家,俗手变高手。
如何才拥有红岩精神一般的强大的心理呢?
其实革命先烈已经给出了标准答案,那就是信仰。
从古到今,只有信仰才是让心理强大的不二法门。
不论是信仰主义的还是信仰宗教的甚至信仰某种生活方式的,比如信仰跑马拉松等等,都具备这种特质: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所以,交易的本质根本上来说就是信仰,或者说信仰才是真正的生产力。
如果加以细分,信仰的力量可分为两种,一个是前面牵引的力量,一个是后面推动的力量,这也完全符合物理学原理,舍此之外我们无法让自己的心自主自在。
在心理上的牵引力量就是知道前面有更大的好处,或者说有终极价值观,这样眼前的威逼无法吓退你;
推动的力量就是有所敬畏有所不为,或者说自成一体的方法论,这样当下的诱惑就无法勾引你。
做到这两点,成功肯定离你不远了。
那么,如何在交易当中应用这种信仰的力量呢?
其实本来很简单,就是一个字,信。
当你内心笃信定解的时候,那种力量自然就生出来了。
但对于大多数崇尚科学的现代人来说,会有一个很麻烦的障碍:我需要的是能够被实证的科学的理性的信仰。
这其实是一个伪命题,但结果却是让现代人无法破疑生信。
科学是用来认知世界改变世界的,是向外求的,通常是先验证再接受或者应用;
信仰是用来认知自我改变自我的,是向内求的,通常要先接受先体验才能验证。
所以,对于后者来说,就必须从信开始,然后解,然后行,最后也会回归到证上来,完全可以检验实证。
但如果你把次序搞错了,先证再信,永远也无法开启心灵的大门。换言之,你想求到心理强大,几乎是不可能的。
结果导致我们很难体会到信的不可思议的力量。
所以智者说:唯信能入,唯智能度。并没有谁让你迷信,而是智信。
概括起来,至少有这样几个角度与交易息息相关:对目标的笃定、对市场的敬畏、对方法的依仰,对行为的约束,对策略的执着。
一把尺子,一根均线就可以改变命运。
为什么呢?因为只有到这个份上,这种信力才会成为转动内心的强大力量,进而反过来约束我们的行为,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得不止。
你的信力有几分,你的定力就有几分,你的成功就有几分。
如果只是泛泛相信,我们的行为不会受到我们的理念的约束,我们的方法也无法一以贯之的执行。照样随手,照样滥做,知行合一,永远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这种信其实未必让我们征服市场的力量变得更强大,而是让我们有力量、有原则、有策略、有方向、有标准、有尺度、有节奏掌控自己。
有了这种信通常也并不一定意味着我们的胜利的次数增加,根本上在于可以让我们错误、失败、亏损的次数大幅度减少,最后算总帐当然就是赢家。
抛开生命的终极意义,只就交易场来说,你信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或者你信移动均线或者成交量,只要被验证是大概率有效的方法,都有可能达到类似的效果,前提是,你像宗教家建立信仰体系一样,做成简单可行的交易系统,上有目标下有纪律,知其不足,亦有对策,然后也像信徒修道一样坚定不移地执行。
不信你就想想为什么股神巴菲特与芒格为何一直说投资不需要太聪明。
交易讲究资金管理,如果资金管理失去原则,一味地重仓或满仓交易,偶遇突发行情将无药可救,落得套牢而砍仓出局,这何尝不是军无粮弹的下场呢?减少无价值的交易相当于节省子弹,要珍惜每一颗子弹,使它用在恰当的地方,而不要沉迷于打枪的快乐之中。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从高处飞流而下的水,力量之大,以至于可以推动石头,这是势的作用。可见,不是水本身具有推动石头的力量,而是势,水只是借用了这样的势而已。“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他为什么要在高山上转圆石,不在平地上转?平地上没有势啊!“故善战者,求之于势。”所以,懂得运用势的人,是善于借用势的力量的人。
华尔街最流行的一句话是:趋势是你最好的朋友。
经过很多年的市场风吹雨打之后发现,岂止是朋友,根本就是无望时的恩人,深套时的救星,是改变命运的阿里巴巴咒语、是开启梦想的阿拉丁神灯。
今时今日靠白领蓝领工资,一生可能都买不起北上广深一套房;靠创业成功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也是情深深雨蒙蒙;而还要想赖在这个拥挤而雾霾的城市里假装深情地活下去,余下可见的希望似乎也只有万恶的股市,虽然常常吃人不吐骨头,但运气好的时候也许还能吐出一套房。
我的意思是说,客观来看,交易的确是有可能创造奇迹,当然,也只是一种可能。特别是对于有志此道的人,(偶尔小赌怡情者不在此列),也许必须把目标定得比较高远,或者说,交易市场是要用来做超常规发展追求超额收益率的,否则对不起你付出的代承受的风险。
如果想成就这份传奇,只能靠传说中的那个好朋友---趋势,抓住趋势就意味着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就是迟早的事情。
反过来,如果还在这个市场里混却一直没有抓到趋势,那样的人生的确如同咸鱼一样。
个人觉得,至少有这样几个方面工作要做,并不比你开店创业或者跻身职场高位更轻松。
第一步:必须端正观念改变思想
我们的行为都是由我们的思想主导的,根源在这里,所以,第一步要从思想当中树立交易是用来赚大钱的观念,以此为目标,接下来就会倒推方法,因为赚大钱必须靠大趋势,这时候才有可能把全部的重心转移到如何寻找大趋势做足大趋势上来;
第二步:放弃一切非趋势、反趋势的幻想
顺势交易就像坐在一列高铁上,躺在上面睡觉也会把你送到理想之地,但逆势交易却如同站 在高铁对面,只有粉身碎骨。
但因为趋势时间太短,所以,我们耐不住寂寞,就会在那些没趋势的时间里寻找小波段,久而久之养成波段思维惯性,从目标上来看是小富即安,从使用工具上偏向波段指标,从交易策略上偏向逆势操作,所以这些,都是反趋势因素,固然有其道理,但如果为了求得梦中的趋势,就必须断舍离,把这些工夫改成休息更好。
交易之神利弗莫尔说,最好的利润都是坐等来的,而不是折腾来的。他讲的核心就是趋势的特质,趋势是靠等来的,不是靠努力求来的,能不能抓住趋势却是要靠努力。
第三、果断采用最直接最简单的趋势指标
除去个别机构操纵市场可以制造阶段小趋势,之外的趋势,以及所有大级别趋势,都不是人为可以控制的,甚至也不是人为可以预测的,所以,很多人经常会以目标的多少点位的对错来衡量思考,但这不是本门风格。我们认为趋势只是一种客观存在,靠肉眼观察即可,没什么复杂的,麻烦一点是在转势的时候需要借助多一点指标,其他只要顺势操作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即可。
经过反复对比包括实盘尝试之后,个人以为最好能对诸多复杂的指标体系忍痛割爱,就像把家里那些看起来可能有用,但实际到死都用不上的东西清走一样,留着只会坏风水坏运气,乔布斯深通此道,把苹果产品做出禅意,其实就是在极简约中具足最高效的用户体验,张小龙设计微信时也颇有此味道,值得学借鉴。所以,必须把那些曾经让你生出幻想却又从未照进现实的指标以及对应的思想全部清走。
当我们排除一切非趋势因素,余下的其实自然就是趋势因果,这种减法思维很重要。
从今天开始奉行极简看盘,并且训练趋势思维,直至变成本能反应。
努力寻找最强趋势,有趋势大做,没趋势不做。
交易的快和准,来自专注和静定
静,在一些哲学、宗教或修身处事方法中,被奉为最高的境界。心无挂碍,专注于当下,便是成功地走进了“静”的境界。
躁,容易乱,乱了,也就做不成事了;静,则生定,定了,就容易把事情做成。
炒股和做其他事情相比,更需要静,因为股市扑朔迷离、变化万千,又是分分秒秒在波动,比较容易让人“意乱情迷”,乱了就容易亏,所以股市亏钱的是大多数,只有少部分能静下来,或者比别人少乱一点的人,才能相对胜出。
在交易中,静分为“心静”和“身静”。
做日内短线的人,整体上身应该是静的,但不能完全静下来,因为要手一直动才能抓到行情,并且动的时候还要快,进场要快,出场也要快,进场要尽快抢到价格,出场也是如此,抢到好的价格就能多赚一点。
做日内短线,心必须静,只关注在一个点上。除了盘面(比如盘口数字的跳动、数字跳动的速度、数字变化的大小、成交量持仓量的变化、形态的变化等),心无旁骛,进就进了,出就出了,赚就赚了,亏就亏了。除了做好当下的这一笔交易,没有任何杂念。
做波段或中长线,则是要“身心俱静”。没有机会不动手,不被盘面的波动所诱惑。而机会出现时,则要快和准,就像狙击手,或狩猎中的猎豹一样,埋伏起来,一动不动,等待目标进入射击范围或猎捕范围,有把握时才出击,并且追求一击必中,万一不中,则要马上撤退,否则就暴露了自己。
做交易,不管是短线还是中长线,只有让自己静下来,才能做到出击时的快和准。静是等待的状态,是让自己全神贯注地伏击,当各类机会出现时,心静才能分辨出哪一个机会是属于自己的,或是风险很低收益较高的,是值得尝试的,这样就有了“准头”,能够提升出手的胜率;同时伏击时静得心无旁骛,只关注适合自己的机会是否出现,一旦出现,就马上动手,以最快的速度把属于自己的机会抓到自己的手中,当然在获得利润时,也能迅速兑现利润,在有风险时更能迅速逃离风险。
如果静不下来,心有杂念,身有异动,则在行动时,要么慢了,错失了机会,或是少赚了钱、多亏了钱;要么是“乱的快”,即是没有预备、没有计划、没有应变、没有准确性、没有分辨力甚至是没有目标的快,这种乱的快还不如快,因为乱的快只会让你亏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