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的十字路口 2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80年代的美国

先来讲不熟悉的美国焦虑故事。

很多人把中国的当下跟日本的90年代相比,实际上它跟美国的70、80年代可能更像。

80年代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那位好莱坞总统的时代。好莱坞总统是个奇迹,极右翼分子,在twitter总统出现之前,是就职年龄最大的(好莱坞总统70岁,twitter总统71岁.

美国人民提起好莱坞总统的时候,会满满地自豪,因为好莱坞总统拖垮了苏联。这点是个中国人都知道的。不为人知道的是,好莱坞总统医治了美国人民的焦虑。

在好莱坞总统上台前,美国人民已经与通胀共同生活了十几年。很多年以来,坐镇白宫的领导人都曾许诺控制物价,但一次又一次,通胀率都会达到一个更加“灿烂”的高峰(就像我们的房价一样)。

到1980年大选年的时候,美国老乡们已经懂得了根据自己的实战经验吸取教训,他们不停地购物,不停地借钱购物。因为用明天的通胀钱来偿还今天用于购买汽车、房屋的贷款是明智的做法。

他们一下班就例行地去购物,房屋在涨、古董在涨、黄金在涨,所有商品在涨,所有美国人民都有种在跑步机上越跑越快的焦虑感。

1980年好莱坞总统竞选的对手是在位的卡特总统,美国人民选择了古稀之年的好莱坞总统,是因为在通胀这个锅上,好莱坞总统与卡特总统的答案完全相反。

1979年7月14日,卡特总统着手大选的准备,发表了一次全国演讲。其中有这样一段:

“在一个崇尚努力工作、家庭稳固、亲密社区和上帝信仰的国家,我们当中太多人如今越来越崇拜自我放纵和过度消费。人们对身份的认知已经不再依靠行为,而是对财产的拥有。但我们发现,拥有和消费并不能满足我们对人生意义的向往,堆积如山的物质财富并不能填满我们因缺乏信心和生活目标而产生的空虚感。”

一位总统,不谈经济,不谈政治,谈起了精神布道。但是,精神上的空虚是抽象的,而通胀带来的痛苦是实实在在的。它看得见,是超市货架上不断上涨的价目表,它摸得着,是口袋里越来越没有份量的钞票。

卡特总统没有意识到这番话是把通胀这个锅甩给了他的人民。美国人民愤怒了,他们选择了好莱坞总统,因为他说问题不是美国人民,是跑步机

“在目前这种危机下,政府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政府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1981年好莱坞总统正式任职,着手医治美国人民的焦虑。当然,他还需要一个重要的搭档,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保罗·沃尔克不是好莱坞总统选的,是卡特总统选的。

1979年7月25日傍晚,卡特总统收到好友兰斯托人转达的警告:

“他不应该任命保罗·沃尔克。如果非要这样做,他就是将自己的竞选机会抵押给美联储。”

据说卡特总统微微一笑,随后向外界宣布了保罗·沃尔克的任命。然后果然如好友所警告的,沃尔克1979年8月任职以来猛踩刹车,令经济衰退,成为压垮卡特总统的一根稻草。

沃尔克是个右翼,好莱坞总统也是,不过他们互相看不上,一直互怼到沃尔克1987年下台。

但有一点他们却是心照不宣的一致:对美国经济实行大清算。

美联储的官员一任14年,80年代的美联储委员基本上也是70年代的决策者。卡特总统没有想明白的是,物价短期的上涨可能是需求爆发,可能是供给冲击,但是长期持续的上涨,那只有一个原因:美联储在源源不断地印钞票

这些美联储官员都在懊悔,懊悔自己在关键时刻没有管住,令通胀一而在再而三的喷发。当然,也不全是他们的错。在沃尔克之前的两任美联储主席,都与在任的总统有着非常好的私交关系,美联储的独立性在微妙中消失了。

现在他们有了沃尔克这样坚强的右翼领导,好莱坞总统的放任主义也给了美联储充分的自由。

好莱坞总统在上台之前,一直宣扬美国将面临一次剧烈的腹痛,这种痛苦是对过度印钞和通胀的惩罚。好莱坞总统竞选的时候,政治顾问劝说他不要把“腹痛说”挂在嘴边。

但这个想法从来没有在他脑海中消失,更深层次讲,好莱坞总统一直想看到这种惩罚的发生。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好莱坞总统信奉的不是凯恩斯主义,也不是供给学派,而是货币主义,货币主义者信奉严厉的经济教条。

当美联储把利率与汇率推高到极致时,好莱坞总统认为这是自由市场决定的,从而不予干预。

于是,大清算就发生了,经济萧条,失业率最高近11%,甚至在好莱坞总统第二次竞选时(1984年),失业率仍然在7%以上。

很少有总统能以这么高的失业率仍然当选的,这让好莱坞总统又创造了一个奇迹。

可能是因为美国人民终于从通胀的梦魇中逃出来了,他们终于不用忙着去购物,忙着借钱,跑步机慢了。

这个代价是非常惨重的。沃尔克深刻明白,要控制通胀,必须控制人们的通胀预期。

但这个是不容易的,因为美国人民已经和通胀共同生活了十几年,美国人民相信物价会永远涨。他们会要求提工资,成本的上涨压着生产商提价,一环导一环,最终物价自我实现了全面上涨。

所以沃尔克选择了最彻底的清算,即使通胀已经明显下滑了,美联储依然保持高压的紧缩政策,压制经济的增长,让失业率维持在高位水平。只要失业人口大把,工人就失去了抬高工资的可能。

70年代美国人民相信借钱上杠杆是绝对明智的,但加杠杆在80年代却是恶梦。利率高企,随着通胀的下行,实际利率不断上行,破产的,失去房屋的,一大堆。

1981年10月密歇根底特津的房屋建筑商曼尼·丹姆斯出现在华盛顿参议院银行委员会的面前,带着愤怒与泪水进行控诉:

“对不起,我很生气…..美联储,请不要控制美国!不要控制我!(这段控诉很长,只打了开头与结尾。)

美联储无动于衷,70年代的通胀在美联储官员心理上留下了阴影,他们害怕通胀卷土重来,令付出如此惨重代价的清算最后却失败,所以他们选择清算到底。

好莱坞总统的内阁后来开始醒悟过来,通胀可能真的走了,高利率与高汇率严重伤害了美国,制造业在远离美国而去。他们开始恳求沃尔克,无效之后,白宫开始单干。

美国法律授予了总统才拥有管理美元价值的首要权力,美联储也只能接受。但好莱坞总统内阁花了4年时间才认识到这一点。1985年,詹姆斯·贝克成为美国财长,重拾白宫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这就是1985年《广场协议》的历史背景。

随着70年代的美联储官员任职到期,白宫塞进一个又一个鸽派人物,这批人没有70年代的心理阴影,却目睹了80年代的萧条。沃尔克逐渐被架空,失去了对美联储的控制。

1987年6月2日,好莱坞总统带些遗憾地宣布:保罗·沃尔克决定退休。

90年代的美国彻底告别焦虑,走上了“低通胀,稳增长”的光明道路,道指在1965年到1983年期间沉寂了18年,此后一路新高,直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