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12喜欢:7

$国联股份(SH603613)$ @国联股份 看了大家对于国联变更收入的会计准则的讨论,我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客观的讲,1、国联股份的商业模式下的交易方法是领先于会计准则制定人员的相关认知的。事实上,很多现实的商业实践都是领先于相关政策的制定的。 例如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土地承包就是冒着坐牢的风险开启了农村改革的实践探索,后续的中央的农村改革政策就是参考和吸取了小岗村的经验才大规模推广的。2、国联股份的这次总额法变净额法是国联成长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一个坎。 主要原因分析如下:国联2019年上市的时候正处于B2B国联资源网的利润和收入为主体转向逐步深度介入垂直产业链的上下游的反向集采的交易模式为主体的转换过程中。国联为了在国内顺利上市在2019年的特定的阶段,只能采用更符合国内要求的总额法的要求(而且这个时候国联刚刚开启F2B的反向集采模式,交易量还没有极巨增长,也没有完全发现交易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瑕疵,因此采用全部总额法合情合理)。2020年以后几年,国联的反向集采模式的威力爆发性的呈现出来了,因此GMV和利润高速增长,这个阶段因为国联的商业模式的优势,国联为了占领更多的市场利用平台优势可以做大量毛利率在千分之三以下的业务。但是这些集采业务里面,包含了很多业务是存在运输单据不全的业务(事实上也没有任何要求必须有完全的运输单据才能按照总额法算作营业收入),例如交易完成后不立即移库的仓单交割等,例如有些贸易商从国联去的货物后再分销给不同的终端客户等业务。这也是2023年国联从更谨慎的角度出发对那些实际交易存在但不能完全取得运输单据的业务变更为净额法的原因。这个我认为是国联从长远的角度去考虑公司的发展和体现公司的价值,毕竟部分净额法看上去公司的毛利率和净利率,也更能体现平台的价值属性。3、因此国联从更谨慎的原则出发,变更了部分收入的确认原则。 立信在几次的审计报告和审计说明中已经明确表示2020年,2021年采用总额法完全适当,2022年部分收入变更为净额法也完全适当,就是收入的确认方式的一个变化。而且2023年的审计报告又出局了无保留意见的的审计报告。4.以上事实说明,国联的变更收入的确认方式的过程是正当合理的,每年度的记账原则也无可厚非。 但是国联的失误就在于国联在2022年11月的小作文出来的时候没有能够冷静的应对,加上2023年4月份在没有跟外部投资者有效沟通的前提下突然变更收入的确认方法从而造成市场和投资者的误解。这个是国联要深刻吸取的教训。5.相信随着证监会立案的落地,国联会再次起飞。有句话叫做“打不到我们的只会使我们更强大!”期待国联后续断发展壮大回报投资者。投资需要理性的客观分析寻找事情演变的证据链,而不是无端的自责和盲从。以上只是个人研究的陋见,仅供参考。@滔滔不绝- @卡尔司机

全部讨论

05-19 15:41

写的那么复杂,其实就是融资性贸易而已.

05-19 12:19

国联股份造假 按最新4部门意见应予严惩 该罚的罚 该退的退 该抓的抓

从4.03号开始,国九条正式成文,国联股份正式开始走下坡路。一路跌到4.16号,4.15号国九条正式发文时候国联股份甚至被砸了个跌停。从4.17号开始反弹,唱空这渐渐消失。立信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年报时候,唱空者消失无影,再也没有人会担心国联立案的问题了。上周末特发信息被st是时,唱空者又开始活跃起来。本周一到周四连续下跌四天。其中周二周三周四三天均拉高被砸下来。虽然四天都是跌幅都是不超过5个点的小阴中阴,累计起来还是跌了13个点。到周五上午拉出2.65个点,结果下午开盘还是同样配方,被砸下来。情绪转变的是空头一直未能砸破23.65这个前期一字涨停的位置,一直在这个位置附近震荡,1.30以后,随着房地产板块拉升(涂多多),资金开始回流,开始空翻多。股价开启了上涨。到本周末中泰st,立事务所出事,股吧又开启了新一轮的唱空。唱空者就是国联多期信息披露违规,金额过大,绝对有猫腻,肯定涉及财务造假,一定会st,唱多者就是立信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年报及消除2022年特别事项。业绩真实,只是全额法改净额法会计计算不同造成的会计差错,并不是主动的。而且业绩真实不涉及财务造假,不会st。且社保在立案后的一季度还主动加仓。社保从未买入过st股。至少两方从未认为国联被被退市处理。那么目前国联市值值不值这个价格?目前国联市盈率12倍,低于行业平均市盈率26倍的一半多。其次商务部数字经济标准委员会为什么安排国联一个企业担任副主任委员,阿里,京东,美团均只担任委员。在年报发表前,估计大家都认为社保资金应该已经清仓了,可实际是社保连续两个季度均为加仓,社保建仓是在去年三季度,均价在35左右。社保资金在立案的情况下非但没有清仓,反而加仓。里面加仓的逻辑是什么?唱空说会st,那么st的标准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股票会被st?连续三年业绩亏损,或者连续三年虚增营业收入数额超过百分之三十,或者涉及财务造假,虚增利润。2020年有文件要求规定使用全额法和净额法。2020-2021年就不用说了,2022年一季度有一个季度。那么我们假设国联判定营业额属于虚增,那么这一个季度属不属于一个年度?如果不属于,只计算年报,那么就只有二年。因为立信消除了2022年的特别事项。在没有业绩造假的前提下,那么还是达不到股票特别处理(st)的标准。全额法和净额法会计计算差错属不属于虚增?北证上交纪律处分书上是没有标注虚增这两个字。现在回到财务造假问题,立信在监管如此严格的前提下,并且在国联已经立案审查期间,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年报。立信会为了几百万的资讯费,去配合国联造假吗?公司回购2亿,高管增持1个亿,从未高位减持,那么财务造假的目的何在?动机是什么?正常思维我很难想象国联会造假,还有很多人认为国联利润率太低。在之前的业绩高速增长是融资性贸易。现在被立案,融资难,以后的业绩会快速变脸。可是这个模式已经被拼多多用过了。事实上拼多多是成功了。而且成为了一家伟大的企业。我国市场有淘宝,有京东,有拼多多,为什么在工业互联网不能成功一家国联股份?我家对面有个奶茶店,买杯奶茶要18(我喜欢喝杨枝甘露),但是我基本都在美团下单。因为美团有优惠券,要便宜6元钱,还送到我家门口,虽然路程不远,但是我还是可以省下钱和路程。欢迎下面评论,到底这个三年虚增营业收入百分之三十,国联有没有触犯?国联到底属于会计计算方法差错还是属于虚增营业收入?

05-20 09:45

05-19 13:11

别的股被ST了,国联跟着遭殃,去他吗的

05-19 12:19

赞成

05-19 12:00

05-19 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