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中生联合(03332)$   健康新观察之五

“健康”之花为什么这样红?

在呈现增速降温的中国经济发展中,人们发现,健康服务产业逆袭而行,成为引人注目的亮色。近三年来,健康服务产业规模平均以15%的增速扩张,年均增长率已经超过GDP。“健康”之花开得娇艳热烈。

其实,这一切并非出乎人们的意料。慢性病的侵袭,亚健康的蔓延,高龄化的到来,健康意识的觉醒,居民收入的提高等等,都是助力的基础。而潜在的动能于不知不觉之中,也悄然助推着“花儿”的盛开——

一是健康产业呈现“大”趋势。一批制药企业踊跃进军大健康产业,去年有100家药企公开了自己的“大健康”战略布局。嗅觉灵敏的传统制药企业,纷纷转型,迎向“大健康”。二是资本市场加快靠拢。在许多投资者眼中,“大健康”产业将成为房地产之后的又一个“掘金矿”。哪里有商机,哪里就有资本涌动。数据显示,A股2000多只交易股票,医药和生物制品类上市公司就达150多家,海内外投资基金、各路产业资本也开始大举进军“大健康”产业。三是“互联网+”介入。用互联互通思维,通过大数据提供健康解决方案,打通私人医生、私人护士以及健康管家系统,解决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大健康”已从单一救治模式,转向“防-治-养”和健康管理综合化服务,将健康理念提至最新高度。

健康产业一旦“大”起来,情况就会发生质的转变。包括医疗服务、医药产品、保健用品、医疗器械、健康管理等多个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的“大健康”,以绿色、多元、个性、智能全方位面世,大有无人可避之强势。

目前中国的健康服务产业仅占GDP的5%,而美国已经达到了16%、日本达10%。很显然,未来的中国“大健康”市场空间非常广阔。有人预计,到2016年结束,健康产业规模将近3万亿;2020年,将超8万亿,位居全球第一。这时,中国的“大健康”产业所占GDP可达10%—15%,从而取代房地产业,成为真正的经济支柱。

中生联合在顺应着“大健康”的发展格局中,不断走出新路:进军港股、海外并购、建设互联网平台,在与时俱进的步调中,越走越踏实,越强劲,越有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