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净利润不足1亿却踩了6个亿的“雷”,这家小券商哭晕在厕所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说好时间一到就交账,中恒汇志却盘算着不还钱!

近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发布了一则判决书,原告方万和证券状告中安消(600654.SH)第一大股东中恒汇志股权质押违约。被告方中恒汇志以中安消4049.8万限售股作为质押,向万和证券融资6.1亿元。

然而合同生效不足一个月,中恒汇志就触发了违约条例,万和证券无奈走上漫漫讨债路。

一入借款深似海,从此变身讨债人!

2016年11月22日,万和证券与中恒汇志实际控股人涂国身签订股票质押协议书。本次合同规定融资回购率为7.69%,期限两年。同时涂国身还签订连带责任保证合同为协议内容保驾护航。

但在实际合同执行过程中,由于股价大跌,中恒汇志曾三次未按合同约定支付相应保证金构成违约。

万和证券作为债权人,在多次催收无果的情况下,最终走上了讨债之路。

2017年8月14日,万和证券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中恒汇志支付本金及相应利息违约金合计6.79亿元人民币;涂国身承担合同债务连带清偿责任。

而在此之前,中恒汇志曾两次支付万和证券融资利息;中恒汇志在中安消限售期到来之前,还曾向上交所申请延长限售流通日期至2019年12月31日。

虽然中恒汇志有还钱的意向,但诉讼期间“赖账”的态度也依旧很真实。

面对万和证券提出的诉求,中恒汇志认为万和证券不是本次合同的实际资金出借方,无权要求提前还款;同时表示质押股为限售股,在解禁日期之前,股票不能进行买卖,无法对限售股进行风险评估,万和证券提出的提前购无效。

然而在违约事实面前,中恒汇志的质疑显得有些强词夺理。

同是“天涯沦落人”,最后谁能“难”倒谁?

中恒汇志全称深圳市中恒汇志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小型企业,主要经营范围包括股权投资、投资咨询。涂国身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持有99.1%股份。

5月27日涂国身被证监会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据了解涂国身在中安消技术有限公司与中安科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过程中,虚增中安消技术有限公司2013年营业收入,导致重组资产评估虚增,严重损害了上市公司及股东合法权益。

中恒汇志作为中安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安消”)第一大股东持有41.15%股份。2015年中安消与飞乐股份重组上市,同时股价达到历史最高点,市值超过600亿元。后因重组终止,股价持续下跌,市值蒸发百亿元,目前公司总市值19.25亿元。

2017年中安消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戴上*ST,2018年5月取消退市风险;2019年5月二度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除此之外,中安消曾经发行的债券也多次未能如期兑换,并深陷股民等投资者多轮索赔诉讼案件中。

千疮百孔的中恒汇志风雨飘摇,万和证券作为追债人日子也不是很好过。

2002年1月18日原深圳市深财证券业务部、成都财盛证券公司和海口财政证券公司三家财政国债中介机构设立万和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和证券”)。其公司7大股东均为国资背景,深圳市国资委合计持股比例达到95.33%。虽然万和证券背靠大树,但公司发展却并不顺利。

据2018年6月数据显示,万和证券的营业收入、净利润、经济业务排名等指标在同行排名中都处于靠后位置。而在2019年证券公司等级评选中万和证券被评为BBB级。

天眼查数据显示,万和证券2018年营业收入4.87亿元,为近年来最高。

2005年到2018年期间,2015年净利润最高,达1亿元,2016、2017、2018年的净利润依次为6424万、2969万、8743万元。

如此业绩……不难想象,此次栽在中恒汇志身上的6个多亿对万和证券有多重要。

业绩表现不那么“突出”,但内部“故事”却吸人眼球。万和证券董事长王宜四曾因党风建设、管理方式等问题被上百名中层员工实名举报。今年3月份,任职9个月的王宜四被深圳国资委罢免。

继董事长罢免风波之后,万和证券的讨债之路漫漫长矣,截至小券完稿之前,中恒汇志对还款事情没有作出任何回应。

@徒步投资笔记 @今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