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帮主!金庸创办《明报》市值达8亿、一手写武侠一手写社评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导读

一手写武侠,一手写社评,奠定此生基业,30年时间,金庸将《明报》塑造成香港极具影响力的报纸。

1

一个时代的终结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10月30日,据香港《明报》报道,一代武侠小说泰斗金庸病逝,终年94岁。这联中的14个字,正是他14部武侠小说书名的第一个字。

金庸在1924年3月10日出生,曾经创作《射英雄传》《神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等家传户晓的小说。

消息传出,华人文化圈集体震动。金庸不光光是一个作家,更代表一个时代。他笔下的武侠世界,风云变幻间却处处体现着"侠之大者"。

实际上,写武侠小说只不过是金庸办报的手段之一。相对于武林盟主的称谓,金庸更在意的是《明报》主编的头衔。

鲜为人知的是,他不光是个非常出色的小说家,还是一个成功的报社老板。

2

创办《明报》:一手写武侠,一手写社评

金庸不只是一个武侠小说家,更是香港著名报纸《明报》的创办人。

据公开资料,《明报》创办时,资本仅10万元港币;到《明报》1991年股票上市时,其市值已达8亿7千万港币,金庸独占六成。

1992年,《明报》的年利润已经达到了一亿港币,金庸以12亿港币的资产,名列香港百富榜第64位。

上世纪90年代,金庸已经是香港报业大亨、香港新闻界乃至传媒业界“报刊帮主”一般的存在。

1947年,他进入上海《大公报》,从三千名投考者脱颖而出。第二年,《大公报》香港版创刊,金庸被派入香港,那年他24岁。当时的香港与上海相比,并不发达,但金庸说,“我一生很喜欢冒险,过一点新奇的生活。”

1959年,35岁的金庸创办《明报》,便是看不惯《大公报》所报道的“虚假事实”。他说:“我办《明报》的时候,就是希望能够主持公正,把事实真相告诉给读者。”

《明报》创立之初发行量十分惨淡,报社只能苦苦支撑。在困难的时候,所有职员的的薪水都打了八折。金庸说,“是大家和我一起捱了下来。”

创刊之初,金庸连载的正是《神雕侠侣》。“一见杨过误终身”,《射雕英雄传》续作的《神雕侠侣》好歹帮助金庸稳定住了6000份销量。

金庸用自己的武侠小说使得《明报》逐渐走上正轨,然后他用自己的本名“查良镛”写的社评,将《明报》一举推上香港知识分子必看报纸的位置。

金庸是学《国际法》出身,对国际政治和局势分析很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在20世纪60年代复杂的国际环境之下,他的社论观点独到犀利,阐述简单易懂,很快为《明报》扩大了影响力。

下午写社论,国际局势,波云诡谲;晚上写武侠小说,江湖恩怨,儿女情长。社论2000字,武侠小说5000字,坚持日更20年,足以让当今很多网络写手汗颜。

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明报》的读者并不知道,写武侠小说的“金庸”和写社论的“查良镛”是一个人。

一手写武侠,一手写社评,奠定此生基业,30年时间,金庸将《明报》塑造成香港极具影响力的报纸。

经过多年辛苦经营,《明报》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成为一家兼营报社、出版、旅游、印刷乃至地产的报业集团,《明报》销量已经高达十二万份。

1989年,《明报》创刊三十周年的日子,金庸卸任社长职务;90年代,金庸将《明报》集团卖给商人,退出商界。

3

一生武侠梦

金庸原名查良镛,出身浙江海宁名门世家查家,出过“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康熙给他们查氏一族宗祠提的是“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家里良田千亩,藏书甚丰。

著名诗人徐志摩,是他表哥。

蒋百里――金庸的姑父(著名军事家蒋百里的原配夫人查品珍是金庸的同族姑母);

钱学森――金庸的表姐夫(蒋百里的女儿蒋英是“航天之父”“两弹一星”功勋钱学森的妻子)

琼瑶――金庸的表外甥女(金庸的堂姐查良敏嫁了琼瑶的三舅袁行云)

他的父亲是一位受过西式教育的大地主,在金庸小时候送给他人生中的第一本小说是狄更斯的《圣诞颂歌》。

这样的成长环境加上家族基因的天赋加成,金庸从小就是一个学霸级人物。

金庸开始武侠小说的创作,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

1955年,《大公报》下一个晚报有个武侠小说写得很成功的年轻人,和金庸是同事,他名叫梁羽生。那年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即将完结,而他的创作又到了疲惫期,于是,报纸总编辑邀请金庸将武侠小说继续写下去。

虽然此前从未写过小说,但凭借他对武侠小说的了解与喜爱,金庸还是答应接替梁羽生的任务。他把自己名字中的镛字拆开,做了一个笔名,《书剑恩仇录》正是他的第一部武侠作品,作品一炮而红。

此书成功之后,金庸又在短短的几年内创作了《碧血剑》《雪山飞狐》和《射雕英雄传》等作品,一时间风靡全港。十余年间,他写下15部洋洋大作。

80年代初,广州一家杂志开始连载《射雕英雄传》,金庸的武侠小说正式进入内地。时至今日,即便你始终不曾看过他的原著,但其作品在两岸三地不断被改编成的影视剧,可能也是陪伴你成长的一个标志。

此后,从大漠黄沙到江南杏雨,从帝王将相到贩夫走卒,从时代变迁到历史秘辛,金庸以人物故事为线索,通过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各个维度,构造了庞大仿真的武侠世界。

1972年,《鹿鼎记》连载结束,金庸宣布封笔时,不少读者为之遗憾。

金庸小说成为最热门的IP,其衍生的产业链令人惊叹。

根据媒体不完全统计,目前金庸小说全球发行量已经超过了3亿册,相关的影视作品超过100部。截至目前,华语影视圈已经翻拍了其中71部作品。此外,金庸小说也是游戏行业取之不竭的创意源泉。

A股上市游戏公司中,完美世界、富春股份、星辉娱乐、宝通科技以及山东矿机等都与金庸小说有着深厚的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