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2回复:32喜欢:3
如何理解乳制品行业的规模效应,能聊聊规模和成本以及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一)乳制品行业的规模效应
直接观察乳制品上市企业,整体上呈现规模越大净利率越高的特点,比如伊利蒙牛光明分别是我国乳制品营收前三强,它们的净利率分别是7.59%,5.7%和1.39%。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对于综合性的乳制品公司来说,营收越大规模越大,那么净利率越高,也就是规模效应发挥得最好。不仅对综合性乳企如此,即便是同一细分领域的乳企也是如此,比如婴儿奶粉行业,营收从高到低的几家公司比如中国飞鹤伊利金领冠澳优蒙牛雅士利贝因美等,它们的盈利能力也是规模最大的中国飞鹤领先,其次是伊利金领冠,接着是澳优,而雅士利贝因美婴儿奶粉营收不香上下体量非常小,因此2022年它们均陷入了亏损。
(二)规模对成本的影响
一方面,规模越大生产成本越低,设备和厂房以及企业管理成本,还有原料进口成本也有了更高议价能力从而造就成本也更低
另一方面,渠道建设完毕后,比如超市的货架和陈列费相对是固定的,单位货架卖出的乳制品越多,那么每件乳制品平摊的陈列费越低,这也是伊利未来净利润增长要大幅好于营收的原因,主要逻辑就是伊利渠道已经建设完毕,陈列费等营销费是相对固定的,但是随着人们对乳制品的需求增加,单位货架卖出的乳制品数量越多,伊利的盈利能力会大幅增加。
最后一方面,营收越大规模越大,单件乳制品平摊的广告费越低。比如金领冠主要有两位代言人,假设明星广告支出是1亿,营收是100亿,那么明星广告占比就是1%。假设未来营收是200亿,仍旧是两个明星代言广告费不涨的话,那么广告占营收的比例是0.5%。而实际中,明星广告占比相对较小,各种媒介占比更大一些。奶粉行业广告在营收的支出占比可能达到20%到35%,因此广告成本整体对利润的影响更大,也就是说随着未来伊利奶粉营收的增大,可以把销售费用率降低最终达到净利率大幅提升的目的。
(三)规模和成本以及竞争力的关系
整体上来说,在可比的情况下营收越大规模越大,各种成本越低。由于规模效应好成本低,乳企的品牌力和竞争力也会更强,长期趋势看呈现强者恒强的局面。
$伊利股份(SH600887)$ $蒙牛乳业(02319)$ $中国飞鹤(06186)$

全部讨论

乳制品行业的规模效应和京沪高铁的规模效应有点大体相同。
伊利线下有超过200万家镇级乡镇直控网点,渠道建设已经完毕,伊利产品在线下该铺货的地方都基本铺货完毕,货架费和陈列费该支出的都已经支出,而且相对固定。(主要液态奶举例子)
那么往后,随着消费和经济的恢复,人们对乳制品需求的提升,乳制品销量增加,但是货架费和陈列费又不变情况下,那么增量卖出的乳制品并没有额外能加营销费用支出,那么这部分增量的乳制品就带来了非常可观的利润。这就是促使伊利未来利润率提升,利润增速大幅好于营收增速的原因。这就是规模效应发挥越来越好。
那么京沪高铁也是大同小异,京沪高铁铁路建设好以后,主要成本就是油费和电费以及管理成本,而这些成本是相对固定的。因此京沪高铁的规模效应最依赖于客运量和满载率,票价相同情况下单次满载率越高,每天客运量越高,那么京沪高铁的规模效应发挥越好,利润率越高。因此,投资京沪高铁,我最重视的是不是它收购了多少条高铁线路,而是看它收购的高铁线路能不能发挥规模效应,能不能提升票价,能不能提升满载率,能不能提升每日客运量。
伊利渠道建设完毕,这两三年因为疫情封锁,以及消费力和经济不给力,导致人们对乳制品的需求提升有些不及预期,这也是伊利业绩增长不及原来预期原因。
但是,我个人认为我国人均乳制品人均消费量严重低于可比的国家和地区,只有世界水平三分之,也严重低于同是东亚的日本和韩国地区。而且根据我国消费居民的调查,它们不是不喜欢喝牛奶,不是不喜欢喝金典和安慕希,而是不舍得喝,而是消费力不允许,特别是经济不好的情况下。
因此,我坚定认为,未来随着经济和消费的复苏,人们对乳制品的需求仍旧会呈现上升趋势,同时乳制品的消费升级仍旧是大势所趋。这也是我坚定看好伊利的原因。
$伊利股份(SH600887)$ $京沪高铁(SH601816)$ $贵州茅台(SH600519)$

2023-07-26 17:43

@火狮虎

伊利的客户忠诚度怎么实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