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近期港股的上涨,以及伯克希尔股东会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回复:4喜欢:4

本来是两个话题,但是在我看来有很多的相关性,所以就一起聊了。

近期港股上涨很多。上涨的幅度,有那种A股牛市要来了的那种情绪感。这种情绪感,其实无论是A股、港股、还是美股都一样,人性在全球是共通的。

人们往往喜欢在上涨以后找理由,但很少在上涨之前发现原因。

众生畏果,菩萨畏因。

港股,或者说中概股看起来好像普涨,但实际上有些涨的实在一些,有的虚一些,其实基本面差别很大。但是潮水来的时候,有时候是看不出来的。

所以,当朋友问我为什么会减仓的时候,我只能说很多公司我不会买,还有一些公司我觉得他估值已经稍微偏高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还有我看到留言也好,还有朋友给我发微信也好,都在谈瑞银的报告,又在谈美国的亚裔法案,还有人提到美国某银行倒闭的事。而且,这些消息大多是传来传去的,真实性或者影响力到底是什么情况,也众说纷纭。

我只能说,我听到了朋友给我传递的这些消息,但具体什么情况,我真不是很清楚。

但是,我们看到的就是,很多人在为港股的上涨找一些理由。当然,以上这些是大家为港股整体上涨找的理由。而腾讯的上涨,大家也找了一些理由,比如混元大模型等等。

为什么把港股上涨和伯克希尔股东会放在一起来聊呢?

因为我发现近几年市场情绪显得有点混乱,看起来有点乱。当然,细想起来,又很合理。

比如近几年很多人投资不赚钱,被大众解释起来是市场不好,但是合理的解释,其实是因为大家买入的估值太高,正好赶上美国加息。

包括巴菲特谈到减持苹果,和继续持有苹果的问题。其实这并不矛盾,并且从巴菲特谈很多问题中发现,近几年美国变化也很大。不像前些年一样一股脑的朝着一个方向发展。

这次的伯克希尔股东会上,从问答环节,以及伯克希尔铁路、能源、保险等业务的变化,也能看出来美国也在发生很多变化。比如电价,新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保险,包括之前提到的银行等业务的风险等等。

我们发现现在伯克希尔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而这些挑战多少和美国经济的发展也息息相关。

在这些变化中,我们表面上看到的可能是资金的流动、变化,比如最明显的加息导致了资金去买固定收益。以前货币量大的时候,风险投资也发展到了极致。

人们的消费预期、投资预期也在迅速的变化着。甚至,在这种预期变化中,人们的心态和心理活动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以前,人们是在为着一个单边的目标在努力着,实现着。

而现在人们开始思考多元的生活状态和目标,更多也是因为以前一元的目标不那么容易实现了。

但是,在这种变化中,我发现有一群人一直没有变。这些人就是类似于巴菲特或者马化腾这样的人。当然也不能说都没变,是说这些人的核心思路没有很大的变化。

变化的可能是基于变化的世界,他们也在积极的调整,找最新的方向。比如伯克希尔目前就在不断的培养新的管理层,建立董事会制度。针对比如铁路、能源、保险以及投资的如可口可乐、喜诗糖果、运通、苹果这样的标的基于新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

在没有更好的投资机会的时候,巴菲特宁愿选择拿着大量的现金等待。当然,他现在可以拿到较高的固定收益率。

对于腾讯来说,近几年基于外部的变化也进行了系列的调整。游戏领域因为版号的变化,所以要更加集中火力。广告方面视频号的流量和资源逐步释放带来增长。当然,腾讯近几年内部也做了很多调整,比如关停了一些业务。

总体上来说,我发现近几年外面的确有点乱,资金和预期到处变化和流动。但是,有一些人和一些事没有太大的变化,或者说只是表象变了,本质差不多。比如伯克希尔,比如腾讯,比如巴菲特,比如马化腾。

所以,如果让我来解释港股的上涨,我更愿意去聊腾讯自身的业务。因为我认同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理念。当然,我也愿意因为研究公司,而去了解公司所在的环境,但是了解环境还是基于公司,基于判断公司业务为前提的。

而如果让我来聊巴菲特的股东大会,虽然也不一定有人愿意听我聊。我想说的就是,感觉到巴菲特没有变,很多股东也没有变,但是看巴菲特股东大会的人,解读巴菲特股东大会的人一直在变,变化很大。

我感觉到了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有一些人和一些公司的初心一直没变。

$腾讯控股(00700)$ $伯克希尔-哈撒韦B(BRK.B)$

全部讨论

05-07 11:38

腾讯是好企业,仍不能逆势上涨,结合趋势控制仓位很重要,刚刚368减了1/3的腾讯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