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额解禁来袭 爱玛科技稳吗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都说解禁猛于虎,其实它是一颗试金石。能否稳坐钓鱼台、黏住投资者,实力底色说话。

东财数据显示,2024年6月A股共有304家上市公司面临解禁,实际解禁量293.95亿股,为上半年最大解禁规模。截至6月20日晚间,实际解禁市值达2822.32亿元。

6月7日晚,两轮电动车龙头爱玛科技公告称,将有6.28亿股在6月17日解禁,占公司最新总股本72.91%,均为首发原股东限售股。随着解禁期接近,市场有些躁动,自6月4日起股价连续7个交易日下跌,截止6月13日收于30.66元。较6月3日的34.68元累跌超10%。

拉长时间线,自2024年5月10月触及年内最高点38.38元后,便呈震荡下行趋势。互动平台上,不乏投资者的担忧看空声音,“股东肯定要大量套现抛出了”、“一直跌半个月了,没有一点点反弹的迹象,如此看来解禁当天必然会来个10个点的跌停”......

上述言论或有偏颇片面处,却也折射了外界的担忧程度。好在6月17日以来,爱玛股价走势相对平稳,截止6月20日收盘价30.45元,也暂没有大股东减持消息流出。

实力底色如何?能否经受考验、平安渡过呢?

1

增速最差成绩单 进入瓶颈期了?

业绩是回应一切的前提。

4月27日,爱玛发布2024一季报:营收49.54亿元,同比减少8.97%;归母净利4.833亿元,同比微增1.16%;扣非净利4.504亿元,同比减少3.9%。

虽然业绩说明会上公司表示“积极开拓市场,坚持多措并举提质增效,主要产品结构进一步改善,经营业绩稳步增长。”

可拉长时间线看,这算得上2021年上市以来,成长性最差的一季报。据choice数据,2022Q1、2023Q1营收45.87亿元、54.42亿元,对应增速46.65%、18.65%;归母净利3.175亿元、4.778亿元,对应增速108.93%、50.48%;扣非净利3.236亿元、4.687亿元,对应增速127.43%、44.86%。

按完整财年看,2023年亦是上市以来,成长性见底的一年。Choice数据显示,2021年-2023年公司营收154亿元、208亿元、210.4亿元,对应增速19.33%、35.09%、1.12%;归母净利6.64亿元、18.73亿元、18.81亿元,对应增速10.94%、182.14%、0.41%;扣非净利6.162亿元、17.97亿元、17.64亿元,对应增速20%、191.68%、-1.83%。

无论营收还是净利,2023年增速均大幅放缓。若分季度趋势则更明显,据choice数据,2023Q1-Q4营收增速18.65%、-1.57%、-7.08%、0.18%;归母净利50.48%、11.97%、-3.47%、-34.89%;扣非净利44.86%、-1.72%、-8.39%、-26.67%。

细分业务,2021年-2023年,爱玛科技电动自行车收入71.6亿元、121.35亿元、128.45亿元,对应增速42.71%、69.49%、5.85%,比重46.49%、58.34%、61.05%;电动两轮摩托车实现67.66亿元、71.44亿元、58.06亿元,对应增速0.4%、5.59%、-18.72%,比重43.94%、34.35%、27.6%;电动三轮车为6.55亿元、7.97亿元、14.35亿元,对应增速13.47%、16.6%、79.9%,比重4.25%、3.83%、6.82%。

很显然,电动自行车、两轮电动摩托车的颓势,是造成业绩下滑的“罪魁祸首”。两大收入主力均露成长疲态,自然不是好消息,以至外界有声音认为爱玛科技进入发展瓶颈期。

不过客观而言,上升到行业视角,阵痛并非爱玛一家。

新日股份,2023年、2024Q1分别营收41.06亿元、7.554亿元,对应增速-16.27%、-34.5%;归母净利8798万元、2513万元,对应增速-45.75%、-39.74%;再如小牛电动营收26.52亿元、5.047亿元,对应增速-16.31%、20.97%;归母净利-2.718亿元、-5480万元,对应增速-449.58%、9.18%。

但也有持续双位数增长的,比如老对手雅迪2023年营增加约11.9%至347.63亿元;净利润增加约22.2%至26.4亿元。

冰激凌效应告诉我们,越是寒冬越凸显龙头抗风险力、综合实力底色。爱玛科技上述成长放缓,可理解为行业整体困境的一个缩影,然是否自身也需有反思处呢?

2

换购潮红利消失

一年少卖21万辆

由于1999年发布的《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1999)严重滞后,导致部分行为及属性无法被界定,如原标准规定电动自行车最高车速不超20km/h,可实际使用中的部分电动自行车产品最高车速超40km/h;再如原标准规定整车重量不超40kg,实际部分电动自行车整车重量超70kg等,安全性能较差,交通安全隐患较大。

基于此,工业和信息化部重新修订《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并于2018年发布,2019年4月15日起正式实施。对车辆结构、配置、零配件、电器安全及无线电骚扰特性等方面进行多维唤新要求。随之部分车辆面临淘汰,一波换购热潮轰轰烈烈上演了。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上述规定推出前,两轮电动车业经历长达4年时间的低迷期,年销量多年维持在3500万辆上下;2019年后开始持续回暖,2020年实现大幅增长,销量4760万辆,创下历史高值。2022年,中国市场共售出约5010万辆两轮电动车,同比增长15.2%。

水大鱼大,各大品牌掀起一轮新增量市场的跑马圈地。2021年-2023年。爱玛科技销售费为5.506亿元、5.873亿元、6.412亿元,对应增速38.07%、6.67%、9.18%,累计17.791亿元,其中广告及业务宣传费1.12亿元、1亿元、1.28亿元,销售人员1081人、1183人、1352人员,职工薪酬为2.58亿元、3.4亿元、3.56亿元。

在政策红利以及上述努力下,2021年-2022年爱玛科技电动自行车销售量为501.88万台、723.7万台,对应增速29%、44.2%。;两轮电动摩托车为333.17万台、326.96万台,对应增速-6%、-1.86%,累计共达835.05万台、1050.66万台。

只是,风口来去皆快,市场总有饱和的时候。艾瑞咨询《2024年中国两轮电动车行业研究》显示,随着《新国标》政策缓慢落幕,国内两轮电动车市场销量将回归到常态替换、少量新增的状况。

大潮散去,从增量到存量切换,各大品牌先后打起价格战。爱玛科技代理总裁罗庆一曾公开表示:2023年两轮电动车行业经历巨大竞争,有头部企业愿意拉起“价格战”。因此2023年公司两轮电动车仅同比增长5.06%至760.3万台,相对应的收入随之放缓;电动摩托车销量同比减少17.86%至269万台,二者累计1029.3万台,较2022年少卖21.36万台。

据太平洋证券,2023年爱玛电动自行车平均售价小幅提升0.75%至1689元,电摩平均售价减少1.05%至2161元。不过由于成本增加,电动自行车毛利率同比减少0.46个百分点至16.57%,电动摩托车毛利率减少0.35个百分点至14.76%。

对比另一巨头雅迪控股,据开源证券研报,2023年单车平均售价同比减少5.1%至2104元,但电动两轮车总销量同比增长17.9%至1652万件,收入同比增长11.9%至245.9亿元。由此,雅迪持续力压爱玛,坐稳2023年销冠。

3

与一哥差距拉大

投诉、处罚面面观 研发多重要?

公开资料显示,爱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9 年,总部位于天津静海区。于 2004 年进入电动两轮车业,是国内最早的电动两轮车制造企业之一。

国海证券研报,电动两轮车行业2000年-2004 年已初具规模,确定行业标准;2000年后各城市禁摩令 陆续出台,电动自行车迎来机遇;2003 年“非典”疫情激发安全出行的需求。2004年-2013 年高速发展,2004 年 《道路交通法》以法律形式明确电动自行车属于非机动车身份,按非机动车进行管理。

或许是商人的敏锐嗅觉,爱玛创始人张剑在2009年豪掷3000万签下周杰伦作为品牌代言人,并启用“爱吗?爱就马上行动”广告语。乘着行业红利,一度成为行业销量一哥。不过突围利器主要还是依靠性价比,据招股书显示,2020年公司简易款电动自行车1099元以下的销量占比达49.6%。

另一巨头雅迪则反其道而行,在2015年前后率先选择中高端市场,相应提升产品配置和定价,并于2016年完成上市大计。尽管当时策略收效不明显,却为此后的价格战打下基础。

2017年雅迪喊出“所有车型降价30%”,率先挑起两轮电动车的价格战,通过特价、换购等形式,一年卖了406万辆,成功反超爱玛跻身行业一哥。代价则是一年时间将单车均价从上年的1508元降低到1440元。

尝到甜头的雅迪,2020年又和拼多多联合举办“品牌万人团”活动,旗下冠能、欧睿、莱昂等普遍降价10%-30%。

国海证券研究所数据显示,长期拉锯过后,2018年到2021年雅迪市占率从16.3%提至27.9%,爱玛则仅从14.0%提至16.8%。据鲁大师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雅迪以33.7%份额稳居市场领先地位,爱玛虽位居第二,差距却再有拉大,19.5%份额较雅迪有14个百分点差距。

痛失一哥,差距加大,考量是多方面的。

2018年-2023年,雅迪分别投入研发费3.05亿元、3.86亿元、6.05亿元、8.44亿元、11.06亿元、11.92亿元,累计44.38亿元。同期,爱玛为1.498亿元、1.97亿元、2.394亿元、4.041亿元、5.067亿元以及5.895亿元,累计20.865亿元。无论与雅迪相比亦或与前述自身销售费相比,公司研发方面投入都有待提升。

近年来,爱玛还多次因产品抽检不合格被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通报。例如,2023年1月11日,烟台市市监局曾通报江苏爱玛车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2批次电动自行车抽检不合格,规格型号分别是TDT2149Z、TDT2132Z,生产日期分别为2022-04-28、2022-06-08,不合格项目涉及“整车质量、鞍座长度”;

2023年6月13日,北京市监局发布电动自行车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公示,爱玛品牌的3款电动自行车存抽检不合格情况。

浏览黑猫投诉,截止2024年6月20日,爱玛相关投诉累计1217条,产品质量、相应服务是一个质疑焦点。

如 2024年06月16日,投诉编号17373835583显示,一消费者称2023年11月,在京东爱玛电动车旗舰店购买电动车型号破冰A505,使用至24年6月14日,在骑行时突然熄火,无法再次启动,且推都推不动!当时立即联系京东爱玛电动车旗舰店客服,客服说找车行确认问题配件是控制器后,答应补发配件,但是配件补发时效无保证,6月16日晚再次确认,仍未寄出配件!

再如 2024年6月13日,投诉编号17373755013显示,一消费者称,2023年4月16日买的车子,出质保期后掉电非常快,告知可以骑三四十公里,结果7公里就欠压,检测告知电瓶损坏,要求自费更换,个人认为是电池质量问题,要求厂家免费更换电池

(以上投诉均已经过平台审核)

......

诚然,用户千人千面,人人满意并不现实,上述投诉或有偏颇片面处。然产品体验、用户口碑也是企业发展基石。尤其两轮电动车市场,当下竞争愈发激烈,用户不缺选择。若品控红线再失守,无疑一场危险游戏。窥斑见豹,多些查漏补缺总没有错。无论夯实质量,还是做透性价比,研发创新都是重要抓手。

4

做透性价比质价比

不妨多些期待

艾瑞咨询预测,2024年中国两轮电动车销量将持续下滑,预计下跌9.1%。

换言之,伴随换购潮红利结束,行业正式进入存量期,洗牌重塑仍是进行时。

2023年报中,爱玛科技认为,从长时间维度看,电动两轮、三轮车将是广大境内外居民中短途出行的理想选择,这是行业发展的基础驱动因素,而低碳出行理念对行业发展的加持作用将越发明显。因此后换购时代的市场容量仍有拓展空间;

其二,消费理性与高端化:“可以买贵的,但不能买贵了”的消费理性逐成主流,高价格要有与之匹配的产品价值和性价比,目前行业高端产品主要以续航里程为主卖点,仍处起步阶段,未来大有可为;时尚独特的设计和智能化功能应该是提高产品价值的主要方向。

其三,AI 技术以超越以往任何产业的速度飞速发展,随着商业化进程,AI 不但成为企业提升经营效率和创新能力工具,AI+将为各行业提供更多机遇,包括电动两轮车产业生态圈的发展。

字斟句酌,虽遭遇内外压力,市场潜力仍大,爱玛干劲仍足。

2024年4月27日,爱玛科技公告称,拟在丰县通过设立项目公司投资建设爱玛科技集团丰县产业园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约30亿元,用于扩大电动三轮车产品产能。

境外市场方面,2023年,启动在东南亚生产基地的筹备工作,加快品牌出海进程,推进生产本地化。

高端化方面,为满足年轻群体对于时尚、创新产品的消费需求,公司与国际知名设计师 Rob Janoff(苹果 logo 设计师)合作对品牌 logo 进行高端化升级,发布“时尚爱玛、自在出行”品牌 slogan,对终端门店进行时尚升级并开设女性专属时尚店,与国际机构合作对产品进行色彩赋能等。

值得一提的是,三轮车业务近年增速迅速,已逐成公司第二增长线,2023年收入14.35亿元,同比增长79.9%,毛利率同比增长5个百分点至21.6%,整体毛利率增长0.15个百分点至16.51%;境外收入2.26亿元,同比增长2.21%,成为爱玛新策略的增长基石。

只是,两者体量还显羸弱,能否真正扛起新增大旗还需时间观察。想要行稳致远,打破解禁疑云、粘住投资者、重温一哥荣耀,还需电动自行车、两轮电动摩托车两大主业支棱起来。说千道万,破题同质化内卷、紧抓消费者心智、做透性价比质价比,还在产品力秀肌。背后的高质研发、持续战略定力是重中之重。

“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曾提出差异化竞争战略。说白了,就是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用在两轮电动车市场同样适用。面对雅迪、新日等“同级生”,小牛、九号等“后浪”的两厢夹击,可谓大浪淘沙不进而退。

解禁期只是一个审视节点。行业洗牌碰撞的新周期中,爱玛、张剑能否稳住市场底盘、是攻破敌营亦或被攻城略地?广大投资者在等待一个明确答案。

本文为首财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