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四次换帅 上海家化将绝地反击?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2

信息时代,万物皆是品牌。想要实现品牌长青,需不断探寻发展法则。

5 月 14 日,上海家化公告称,潘秋生因个人原因辞去董事长、首席执行官等相关职务。任职期间,潘秋生推进组织架构改革、品牌建设和 ESG 可持续发展,董事会对其任期内贡献表示感谢。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家化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日化企业之一,前身是成立于1898年的香港广生行,迄今已有126年历史,是名副其实的“老字号”日化品牌。

然而过去的十年里,这家老字号已更换4位当家人。高层过频变动可是稳健经营的加分项?变动背后,企业又有哪些挑战与期许呢?

1

4年成绩单

拖了行业“后腿”?

时间线调回2020年4月23日,潘秋生宣布加入上海家化。公开资料显示,其曾在欧莱雅任职,是日化业老将,有着丰富的运管经验,也基于此,外界对其重塑上海家化辉煌充满信心。

要知道,就在此次换帅前不久,公司A股第一日化企业王座刚刚丢失。2020年1月16日,原上海家化董事长葛文耀发布微博称,珀莱雅市值超过了上海家化。前者为213亿元,后者为206亿元。

可以说,潘秋生担负重任,颇有些临危受命。对于这位新帅,资本市场一度也很给面子,wind数据显示,从2020年4月22日—6月19日,不到2个月时间上海家化股价便从26.85元涨至50.55元,其间一度夺回市值第一王座。

然跌眼球的是,潘秋生上任首年企业便交出一份双降业绩单:2020年营收70.32亿元同比下滑7.43%,净利4.30亿元同比下滑22.72%,好在2021年实现了双增,可2022年又掉头向下。

2020年—2023年,上海家化营收为70.32亿元、76.46亿元、71.06亿元、65.98亿元,同比增长-7.43%、8.73%、-7.06%、-7.16%。除了2021年其余三年均出现下滑,尤其2023年直接跌破70亿线,与2017年的64.88亿元相差不大,已跌回7年前水平。

净利润方面,2020年—2023年分别为4.3亿元、6.49亿元、4.72亿元、5亿元,同比增长-22.78%、50.92%、-27.29%、5.93%。整体好于营收,但稳健度依然有待加强。

且2023年的营收下滑,难免让外界对企业盈利质量、回暖持续性打个问号。深入产品线,以2023年为例,四大业务板块中,个护家清营收25.41亿元,同比下降4.88%;母婴业务营收18.56亿元,同比下降13.35%;合作品牌营收1.96亿元,同比下降37%。仅护肤业务营收19.94亿元,同比微增0.98%。

而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23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中,化妆品类零售额累计实现4142亿元,同比增长5.1%;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中,化妆品类零售额累计增长6.7%,增速较2022年明显回升。

升降之间,是否有拖了行业后腿。作为一家老字号、头部企业,上述成绩单够看吗?

2024年一季度,归母净利2.56亿元,同比增加11.18%,但营收19.05亿元,同比降低3.76%,其中海外业务双位数下降致整体收入承压。

能够肯定的是,资本市场一向看预期下菜碟,业绩起伏不定不是加分项。截至2024年5月22日,上海家化股价报收20.71元,较2021年6月的63.17元高点累计跌幅超65%。较2023年5月22日的30元也累缩三成。市值140.0亿元,较同期珀莱雅的429.2亿元,显然已不在一个量级。

客观而言,潘秋生任内不缺努力,对上海家化进行了诸多项改革,例如品牌年轻化、大幅调整组织架构、推动线下营销体系改革。只是,从目前实际结果看效果一般。

2

有无错付误判

从消费趋势看,品牌年轻化、拥抱线上都无可厚非。上海家化方向没有错,问题出在哪?

行业分析师王婷研认为,高层频繁变动,需警惕发展战略稳健度、连贯性。衡量一家日化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渠道、大单品、营销、创新一个都不能少。除市场挤压、上海家化营销与研发投入不足也是考量之一。

2023年,上海家化销售费为27.70亿元,珀莱雅同期为39.72亿元。

2020年—2023年前者销售费为26.38亿元、29.47亿元、26.52亿元、27.70亿元。同比增速-17.66%、11.68%、-9.98%、4.44%。

同期,珀莱雅营销费为14.97亿元、19.92亿元、27.86亿元、39.72亿元,同比增幅22.41%、33.03%、39.88%、42.59%。

据虎嗅商业,潘秋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以佰草集为例,分析了上海家化美妆业务面临的困境:一方面,在竞争对手加大品牌投入的情况下,上海家化品牌投入缩水,导致品牌势能下降;另一方面,佰草集SKU能到700多个,从十几元的洁面到1000多元的面霜都有,导致品牌心智涣散。

的确,在化妆品美妆业,品牌影响力对女性消费者的忠诚度至关重要。

还以珀莱雅为例。

2020年起不断加大品牌投入力度,调整定位,开启年轻化转型。同时线上转型也不遑多让。

年报显示,2020年珀莱雅线上渠道营收26.24亿元,同比增长58.59%,占比70.01%。2023年线上营收82.74亿元,占比93.07%。数据变化背后,转型力度之大、效果之显著值得上海家化反思。

实际上,上海家化很早就试水了电商生意。2019年旗下品牌“玉泽”便得益于李佳琦合作,销量大增。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2020年1-6月两者合作28场直播,直播日交易总额约占该品牌总交易额的70%。

变故发生在当年7月,上海家化与李佳琦因“商业合作条款无法达成一致”而暂停合作。有分析认为,头部主播高额销售费与上海家化控制销售费策略相矛盾。

2021年10月,玉泽发表声明,称近期有大量不知来源的微博、小红书、B站等账号,指责玉泽与李佳琦团队停止合作的原因是玉泽“忘恩负义”。

虽然声明中,玉泽解释了双方解约原因。一些网友却似乎并不买账,随即#玉泽#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引发2.1亿阅读与4.8万人讨论。现在回头审视,孰是孰非已不重要,上海家化是否错过直播带货红利期才更值深思。

反观珀莱雅,牢牢抓住了电商红利期,并捆绑一个现象级营销概念——早C晚A。通过推广,“早C晚A”的风吹过各大电商平台,将珀莱雅吹进各类销售榜单,销售额不断攀升。

另一厢,线下生意也不好做。以2023年为例,上海家化线下渠道营收37.77亿元,同比下降12.42%。

具体细分,国内商超、百货、化妆品专营店营收分别同比下降7.9%、31.7%、1.2%。进一步审视,百货类降幅最大,与公司主动收缩有关:2023年百货渠道关闭82家专柜及门店,截至报告期末,现存专柜及门店数合计574家。据《红星新闻》统计,2020—2023年四年间,上海家化关闭了专柜及门店共计865家。

线下收缩,线上错过高增红利,两厢承压下,上海家化业绩自然好看不到哪去。

3

降本冷思

贵在找到平衡点

除了渠道改革,降本增效也是一大看点

潘秋生曾表示:“自己任内将毛利水平从56%提升到63%,管理费用从12.4%降到6.5%,销售费从42%降至37%。”

不止控制销售费,2023年管理费6.16亿元,为2019年以来新低。

而Wind数据显示,2020年—2023年,潘秋生税前工资总额分别为364.7万元、852.70万元、907.90万元、771.50万元。除2023年下降外,之前两年均增速明显,2022年逼近千万大关。

2022年9月,上海家化发布《关于调整公司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部分业绩考核指标》议案通过公告。公告显示,公司将2022年营收目标,从86亿元下调至75亿元,2023年从98亿元下调至86亿元。可即便如此,2023年业绩依然没达标。

值得玩味的是,潘秋生之前的上任管理者,在2017年—2019年任期里也存股权激励不达标情况。股权激励提出多轮,却没收到预期效果,无疑对企业、管理层、投资者是多输局面,该有什么反思呢?

2020年—2023年,上海家化研发费为1.44亿元、1.63亿元、1.60亿元、1.47亿元。

降本无可厚非,但看看2023年及2024年一季度的增利不增收,代价几何,是否可持续仍要打个问号。

行业分析师孙业文表示,随着年轻客群崛起,美妆市场需求日益多元个性化,品质、功效、安全多维度要求,导致企业产品研发难度加大,研发质量、效率、投入体量都是决胜关键。上海家化本就出现成长疲态,连续减少研发费可能导致公司在创新布局、市场卡位、长期发展力上滞后于竞争对手。2023年增利不增收或就是一个信号。如何在保持盈利力和提升研发力间找到平衡点,在短利长益间正确抉择,是一个严肃思考题。

4

三个看点

等待绝地反击

当然,痛点阻点之外,一些成绩闪光点同样不能忽视。

比如兴趣电商,2023年增速超过100%。后续能否以点带面,借助高度协同,来一场渠道变革,进而带动业绩增强应是一大看点。

上海家化也提出,下一步将聚焦提升内容营销能力, 进一步加速兴趣电商发展,提升投放效率,同时优化整体产品策略,提升营收。

同时,2024年一季度,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约45%,其中,国内业务扣非净利同比增长约63%;经营性现金流5.7亿元,同比增加25.06%;毛利率提升2个百分点至63.27%。追其原因,国内业务的高毛利、高利润、高品牌溢价转型功不可没,由此实现盈利改善。即企业聚焦更高质量增长,着眼未来中长期发展,这种发展韧性和可持续性是又一看点。

再次,新CEO林小海也是一大看点。其刚从高鑫零售离任,曾在宝洁、阿里巴巴任职,拥有丰富的线上线下融合经验,累积了大量传统零售转向新零售心得,可谓业内少有的多面手。

都说流水不腐,新人新气象,上海家化能否由此突破转型围城,来一场绝地反击、打一个漂亮的业绩股价翻身仗?2024是关键一年。

本文为首财原创

全部讨论

05-23 15:43

折腾了10年了,总得有点水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