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先行者 中国银行的赋能大动脉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导 读

有波涛的海面,就有风帆。风帆连成片,远航不孤单……,《路的呼唤》作为央视《一带一路》节目主题歌,一经发布引发各界共鸣。

有学者说,这首歌就像一副工笔画,成为诠释“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精神的新注脚。

136个国家、30个国际组织、货物贸易进出口额超6万亿美元、直接投资超900亿美元……,这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成绩单。不断壮大的朋友圈、持续飘红的数据背后,彰显出我国共赢发展的实力信心。那么,是什么力量来打通了这股合作之风,又有哪些关键因素在绘就这副共赢画卷呢?

作者:万怡

来源:首条财经-首条研究院

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同样,国家间的沟通合作,也离不开金融资本的强力支撑。

聚焦“一带一路”,金融先行、要素融通的作用更不容忽视。

比如中国银行

中国银行

一条“金融大动脉”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银行成立于1912年,是国人熟知的国有四大银行之一。作为中国唯一持续经营超百年的银行,其在中国内地及57个国家和地区设有机构,拥有较完善的全球服务网络。

作为中国全球化、综合化程度最高的银行,2014年,中国银行率先提出打造“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的设想。

四年中,中国银行的努力是可量化的。

数据显示,自2015年至2019年一季度,中国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实现授信新投放1361亿美元,跟进“一带一路”区域重点项目逾600个。

突出成绩,也让中国银行得到全球认可。

2018年,中国银行再次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成为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唯一连续8年入选的金融机构。

2019年7月,国际权威财经杂志《欧洲货币》发布2019年度评选结果,中国银行被评“全球新兴市场最佳银行”。这是四年来首家获评“全球新兴市场最佳银行”的中资银行。

同月,《银行家》公布2019年全球银行1000强,中国银行排名第4位。

先行者

客观而言,专业机构的实力认可,是多维因素使然。中国银行的敏锐眼光和实效布局,是关键所在。

一带一路为例,梳理国家的战略进程,自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2014年成为国家三大战略之一,2015年完成顶层规划设计,2016年,进入全面落实阶段,2019年取得重大进展。

不难发现,2014年中国银行的金融大动脉设想,具有超前的卡位意识。

一定意义上说,作为金融业领军企业,中国银行的率先实践,扩大了“一带一路”的影响力与发展张力,提振了全世界对“一带一路”的信心。

作为“先行者”,中国银行更肩负布局基础金融网络的重任。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3月底,中国银行海外机构已覆盖全球57个国家和地区,包括2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一带一路”沿线和全球机构布局最广的中资银行。

其中,中国银行在捷克、塞尔维亚、文莱、斯里兰卡等国所设分支机构成为当地首家中资银行,在巴林、文莱、斯里兰卡、波兰、匈牙利、塞尔维亚等国所设分支机构为当地唯一中资银行。

同时,中国银行中银香港为平台,整合东盟地区机构形成合力,更好助力东南亚地区“一带一路”建设。

助力项目建设

带来什么?

当然,对中国银行来说,建立金融网络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通过这张网,能为“一带一路”国家地区带来什么。

如同修建一条河道,重点是能容纳多少水量,流动性如何。

对金融业属性的中国银行来说,资金容量和健康度是重点。

纵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属发展中国家、新兴国家和转型国家,资金需求较为强烈。

据全球基础设施中心预测,2017至2040年,全球基础设施投资需求预计将达94万亿美元,而投资缺口将达18万亿美元。也就是说,五分之一需求无法得到有效的资金支持。

这种情况在“一带一路”国家中,更加突出。

对外经贸大学王志民教授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有大量的人口、较高的经济增速和消费升级的迫切需求,为中国多年积累的优质产能提供了大市场,金融在这个过程中将发挥关键作用。

也基于此,中国银行首要任务,便是资金融通。

2019年4月10日,中国银行在境外成功发行38亿美元等值第五期“一带一路”主题债券。数据显示,自2015年以来,中国银行先后发行的5期“一带一路”主题债券,总规模近150亿美元。

截至目前,中国银行是“一带一路”主题债券发行次数最多、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币种最丰富的金融机构。

值得强调的是,五期“一带一路”主题债券发行主体的13家中国银行境外分支机构,均位于“一带一路”沿线或延伸地带。发行币种包括人民币、美元、欧元、澳元等7个币种。

资源配置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社会中最为有效、最市场化的资源配置场所。一举一动影响着上至国家产业,下至企业个人。

细观中国银行的表现,可以对上述言论有更深入理解。

以赞比亚为例,其快速工业化特征明显。这其中,中国企业扮演了重要角色。投资和承建了当地的矿业开采冶炼、火力发电、城市自来水管网、高速公路等项目。

显然,这些大型基础工程,需要巨量的资金配套。

在此背景下,中国银行赞比亚分行(简称“赞比亚中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据了解,赞比亚中行除提供项目贷款资金外,还通过出口买方等信贷方式,帮扶中资企业的资金融通。

得益于多元化金融产品及服务,中国银行成功营销了一批“一带一路”沿线重大项目。

如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签署20亿欧元的双边贷款协议,这是迄今为止中俄之间最大金额的商业银行贷款;

如以牵头行身份成功受理中国在沙特最大投资项目—中石化与沙特阿美合作的总价值47亿美元的“延布炼厂项目”。

再如为约旦最大电站项目——约旦阿塔拉特油页岩电厂,筹组15.82亿美元银团;独家支持中阿两国产能合作的重点工程——中国-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项目等。

协助匈牙利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10亿元人民币债券

赋能实体

不难发现一个细节,中国银行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大多聚焦于实业。

服务实体经济,是近年来的热词之一。

实体如骨骼,金融是血脉,脱离了实体经济的金融活动,是无根之木,害处多多。

无疑,中国银行的上述举措,抓住了金融业的根本。一定意义上说,这是其金融大动脉战略,成功的关键所在。

也基于此,中国银行的大动脉战略,更是一种多维赋能。

该观点,有着足够的事实依据。

例如迪拜950MW光热光伏一体化项目。该项目由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作为高级债务联合牵头行、上海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总承包,是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太阳能光热光伏一体化项目。

众所周知,此类大型项目的落地,往往架构复杂、涉及国内外多家组织,对各方协同能力、效率能力都是一大考验。

尤其是风险评估,更是融资方案的重中之重,甚至关乎整个项目的资产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太阳能光热发电是一项新兴技术,目前外界对其了解还不够深入,结合迪拜光热发电站规模大、融资金额高的特点,放眼全球也没有先例,因此,项目审核这个常规化环节,成了融资难点。

此背景下,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为降低项目风险,反复分析项目可行性,翻阅专业书籍,并请教业界专家,经过多维探讨和实时修正,形成了5000多页的技术报告和融资报告。

高质量、高标准的评估报告,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也让各方看到了中国银行的多维赋能能力。

当然,中国银行所服务的,并不仅仅是大企业、大项目。融资难、融资贵的中小型企业,也是中国银行服务的对象,其首创“中银全球中小企业跨境撮合服务”,即是例证。

据悉,2014年以来,中国银行已在全球举办50场跨境撮合对接会,吸引了来自五大洲8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万家中外企业参与。

在50场跨境撮合活动中,共有36个“一带一路”成员国的2578家企业参与逾万轮次洽谈。

2018年,在中国银行主办或承办的跨境撮合活动中,共有来自30个“一带一路”成员国的721家企业参加。

2018年11月,中国银行承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商客商供需对接会,是进博会最大规模的配套活动,来自82个国家和地区的1400余家海外展商与3000余家国内客商进行对接洽谈。

值得注意的是,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并不简单。中国银行敢于率先创办“中银全球中小企业跨境撮合服务”,在于其强大的风控、品控水平。

同时,也显现出中国银行的责任之心,沉淀之心。毕竟,对于多数一带一路国家而言,广大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才是支撑经济繁荣升级的最基本力量。

高质量发展

梳理至此,可以发现,中国银行打造金融大动脉的根本目的在于,实实在在解决“一带一路”发展中细微且关键的问题。从此来看,这条金融大动脉,更是一条多维赋能的强动脉,成为践行一带一路共商、共享、共建原则的有力抓手。更为其他同业机构提供参考路径。

中国经济传媒协会金融与产业研究院院长柴永强表示:纵观我国银行业历史,顺应发展趋势的银行机构,都有强劲表现。例如80年代,改革开放带动了工商企业的贷款需求,工商银行就势迅速崛起。2000年后,伴随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投资增加,建设银行开始大踏步发展。如今,随着全球化、“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作为中国全球化和综合化程度最高的银行机构,中国银行势必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澳门城市大学“一带一路”学者陈卓华指出,伴随企业改革“走出去”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银行过去十年取得突出成绩。在新时代来临之际,中行继续配合着国家的政策,争当全球一流银行,成为中资行进行国际化经营的典范。

2019年8月30日,中国银行发布2019年上半年经营业绩显示,实现股东应享税后利润1140亿元,同比增长4.55%;实现营业收入2767亿元,同比增长10.02%,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为1.12%,净资产收益率为14.56%。

业绩发布会上,中国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刘连舸表示,这得益于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

中国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刘连舸

在刘连舸看来,银行业需重点关注三个趋势,即信息科技推动银行经营模式变革、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结构性影响、金融供给侧改革正在产生深刻的影响。

面对新趋势,刘连舸表示,中国银行将围绕“建设新时代全球一流银行”的战略目标,激发活力、重点突破、积极应对新挑战与机遇。

可以预见,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发展,建设新时代全球一流银行的大目标下,中国银行仍将有更精进的实力表现,如何打造金融赋能的大动脉,首条财经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