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就是一个鱼池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22喜欢:22

wangdizhe(beiyixiaohai)

一开年,央行就净新增了3500亿元的PSL刺激经济。。。这东西就是2015年为了棚改货币化设计的专用工具。。。整个2016-2020年投放2.3万亿左右。。。直接促使中国中小城市完成了“涨价去库存”。。。

如今重启PSL,这意味着楼市又要火么?其实和几年前截然不同的,因为这次主要用于城中村改造,而不是直接给个人呢,而且主要是大城市的城中村。。。和三四县城市关系不大。。。为的是大城市的升级,思路是完全不同的。。。

2015年的时候的棚改货币化,其实是中国第一次想普通民众直接以“类qe”的方式发钱。。。但后果就是拿了钱的,马上上杠杆复投,导致乘数效应失控,带动地方楼市快速上冲。。。这也快速推升了当地的要素成本,并促使就业和经济走弱。。。所以2018年基本棚改货币化就结束了。。。

在2016-2020年这个时间段,很多年轻人买房的。。。他们不是出于期许,而是处于恐惧。。。本以为来大城市打工,然后老了回老家可以好好生活。。。没想到突然老家房子涨的比北上广还快了。。。这是一种“惊吓”的感受。。。其实也是一种“右侧趋势”,看着老家的房价快速提升,很多拆迁的也突然有钱了,各种故事满天飞,也模模糊糊的认为“买房可以挣钱”。。。所以在“刚需的恐吓+资产增值性”的混合作用下。。被时代夹杂着买了房子。。。这是一代人,人数不少。。基本都是80后和90后。。。居民杠杆率因为也被快速推升。。。

当下重启PSL,仅仅是为了“托”一下房地产,而不是如当年的“举”,所以楼市不会走强的,先会经历一定时期的震荡磨底,然后是缩量慢慢下探,是那种以年为单位的慢跌。。。

聊完楼市,再说说说股市吧。。。人民币汇率继续出现小幅回调,10年期美债收率也反弹到近乎4%了。。。而且昨晚美股还大跌。。。但今天北向资金还算给面了,净买入A股16.89亿元。。。

沪深两市资金净流出A股206.55亿元,依旧谨慎啊。。。内资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精致利己主义”。。。只要没有宏观趋势行利好,或者情绪导致的“三根大阳放量上冲”。。基本是不会净流入的。。。这个数据我每天都看,比北向资金还要重视。。。因为我很清楚,内资主力资金不持续流入,就不会有均值回归行情,最多是小反弹罢了。。。

长江电力在今日盘中创出历史新高的23.76,其实都不用看,这就明白代表高股息策略的中证红利肯定涨的不错(涨了1.06%)。。。再看一下板块走势,

消费电子,人工智能,大数据这种“小盘成长”趋势纷纷领跌。。。这再次证明市场不想“听故事”,而是“抓固收”。。。所以谨慎依旧啊

老规矩,看到北向净买入,我就没有买的兴趣了。。。因为至少证明“惊恐度不足”。。。

熊市就像看“一部惊悚片”,让人看的胆虚。。。而震荡磨走势,类似于看“主旋律电影”,沉闷而无趣,容易昏昏欲睡。。。反弹呢,基本就是动作片,“快爽的感觉”。。。牛市呢,基本就是一个好莱坞漫威大片那种,特效连连,梦想与现实慢慢模糊,但终有曲终人散之时。。。

看惊悚片的时候,影院里面尖尖此起彼伏,大家都笼罩在“代入感”里面,迷失了“片子与现实”的距离,那种反馈很多时候不出自大脑,是小脑在潜意识中完成的。。。你明明知道那是虚幻的,但毛孔还会冒汗,心跳还会加速,血压还会提升,惶恐感还会萦绕。。。。这就是浮亏的生理作用,亏钱带来的挫败感,常常让人“痛而自责”,痛的是金钱的蒸发,自责的是自己的无能。。比如在沪指3000点下方扛不住,割肉了,那就是认投,浮亏会变为实亏。。。而如果扛住,那么就是一种幻觉。。。

所以看惊悚片的话,聪明的人,如果觉得自己承受力有限,就不看了。。。直接拔电源,睡觉去。。。我已经习惯了,所以会观察影院里面,人们对惊恐的反应。。。尖叫声越大,说明越入戏。。。理性因子也越稀缺。。。都理性的时候,理性是不值钱的,一切都有边际效应,好钢要使在刀刃上。。。。。人也不用一直理性的,因为那样会无趣。。。但在低估阶段,要抗住。。。这不是因为你自己扛着才有意义,而是越是看到可能别人扛不住的时候,你能扛下来,才能提升“效能功率”。。。都扛着,那叫卷,没有边际意义。。。别人尿了,你扛住了,这nb,直接收割“边际红利”。。。

不理解“边际效应”。。。其实很难理解人生的真相。。。任何事情都不是只努力就行的。。。需要思考环境背景,以及博弈反馈。。。

人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活的如众不同”,对于所有的约定俗成,都需要切换角度琢磨。。。一旦思考边际性,其实需要去魅“线性思维”。。。比如市盈率靠谱么?生意就算1年的,然后往后推啊,做乘除法呢?。。。。安全边际,就看pb啊,不破产时候,我怎么知道清算价值到底多少啊。。。自由现金流就看dcf啊,那个永续折现率,怎么看怎么像个将就凑数的玩意。。。护城河真的靠谱么?那怎么买白马龙头,赔的更多 啊。。。

你会发现,所有的支点似乎都在浮冰上。。。这个时候,你会感到一丝惶恐,也会感到一种敬畏。。。所有的理论或者框架,以及策略,都是捕捉“不确定机遇中,大胜率的工具”。。。都没有数学那种坚实的基础。。。所以投资逻辑本就建立在流沙之上,核心要理解那种“形散神聚”的感觉,主要就是“低卖高卖+胜率高多买胜率小不买或者少买”,随时利用价格和仓位,对于胜率进行评估,并加以利用。。。

作个思维实验,比如股市就是一直涨,会发生什么?会吸走这个世界所有的m2的,印多少钱也没用。。。最后市值太大,印钞都跟不上了,然后只能崩。。。这就是极致的复利效益的尽头。。。它要么涨的慢些,要么有涨有跌。。。不能“过快的连续多年上涨”。。。因为整个金钱生态受不了。。。

所以当理解到这些,就会明白,所谓的优秀也是有边际的。。。和价值甚至关系也不大,和生态有关,这个金钱世界,其实厌恶那种持续上涨的巨兽。。。因为钱的总量是有限的,它会让剩下所有的东西出现流动性枯竭,你可以理解为一种“广义性缩量”。。。

类似于嫉妒这种情绪,本质就是机会或者资源有限,所以出彩的注定少数,即便很多人也优秀,但系统不让你出头。。。聚光灯都被少数人吸走了,留下黑压压的大众。。。

从底层逻辑而言,这注定了“某种残酷”。。。也是结构性行情的本质,普涨以后会越来越少的。。。因为m2增速慢了,而上市ipo越来越多,总市值不断膨胀。。。所以货币不够。。。支撑不了普涨。。。越发达的经济体,这种趋势越明显,因为市值大啊,印钞会跟不上的。。。比如美股就是靠着科技7巨头撑着呢。。。。

这个时候,如果你进入“抱团区”,就比如前2年的龙头白马行情阶段,会在短期内享受右侧冲浪的快感。。。但一旦趋势反转,比如这2年熊市,赎回潮抛压下来,等于一下子就是“资金缩量”,很多时候连戴维斯双杀都不算,就是纯“钱退潮了”,业绩变化不大,但一样暴跌。。。所以从来要提防“如日中天”的龙头白马股。。。都知道好,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它容易吸引资金的聚集,并快速推升股价,使得其从交易角度变危险重重。。。

真正的价投思维,警惕“认知过度”的东西。。。因为其溢价效应明显,油水少。。。寻找的不是“便宜的好东西 ”,而是“而是寻找关注人少的但不差的东西”。。不要相貌太出众了,那样想低调也低调不了。。。但也别,对不起观众,那样自己也累。。。找那种内秀而低奢的东西。。。

所以我喜欢那些没啥券商关注的公司,基本上我买的标的,除了长江电力之外,都属于这种。。。这样认知度关注度低,没人搭理,自然缩量,溢价小。。。当然了,如果大白马遇难了。。。它高贵的身份,反而出了洋相,那么之前的好印象,其实“反差的戏剧性更强”,容易导致情绪的瞬间决堤,比如腾讯前几天那种,暴跌就会出现,我利用的根本不是悲观。。。而是“高认知渗透度下的戏剧性反转”,这个时候价格场会出现紊乱,我往往会加以利用。。。

所以要对金钱世界,有深度思考。。。远远不是pe,pb,报表这种东西。。这些东西都是表像而已,学那些,就和上12年义务教育一样。。。学完你仅仅不是文盲罢了,难以称才。。。要理解钱从出生,到流动的全过程。。。它是不死的,永远像鱼儿一样游动。。。而我就是捕鱼的,哪里下网,什么时候收网,评估胜率是一切的核心。。。股市不过一个鱼池而已。。。

@雪球创作者中心 @今日话题

$腾讯控股(00700)$ $贵州茅台(SH600519)$ $特斯拉(TSLA)$

全部讨论

这位兄台的文采和行文逻辑、遣词,是一流的

文笔不错

01-04 09:43

被这篇文章深深吸引,局势分析、观点思想都高度一致,仿佛遇到知己

逻辑思维,文笔真好

01-04 01:29

内秀而低奢,搭一个模型,找找因子,哪个堆里多呢?

01-03 23:50

如众而不同,大智慧了

找那种内秀而低奢的东西。。。

01-03 20:17

是的,房地产、建筑、建材这些毕竟还得让他们有个盒饭吃,对大家都好!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01-03 19:15

学习了,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