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三朵花的十大预言(七千字)

发布于: 雪球转发:6回复:23喜欢:26

预言一:除房地产以外消费回复至2018

对于市场的复苏,上风目前的态度是分成两类来看。在双循环的格局下一个是国内大市场,一个是国际大市场的。而在目前高度割裂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要把问题具体化。对于目前市场的判断的基础就是要理解国内消费的结构。目前,国内消费是否处于复苏,或者复苏至何种程度是判断经济基本面的关键。

确切的来说,在过去的十年国内消费一直处于不健康的状态,基于房地产虚假繁荣的基本面而产生的居民消费一直是居民的错觉。也就是说,居民的消费被房地产预期拔的过高,这种消费的后果一定是负债表的崩塌“买房子——房价上涨——负债性消费”的循环造成了整个经济的虚假繁荣。

而2019年上风开始刺破泡沫之后,迎来了整整四年的出清。在出清伊始,大部分人都基于过去的小周期判断而对出清的级别过度乐观。然后遭遇弱现实的反击后导致对未来的过度悲观。也就是说,目前大部分的悲观的人是之前过度乐观的人。

而随着2024年的到来,我们将会看到除房地产这个超级出清周期意外的其他消费都将恢复至2018年。同时,这个预期会让那些悲观者再一次错失投资机遇。

以下是一些数据。

——保利瑰丽7千/晚,返程机票1万/张,离岛免税购物金额24.89亿元,购物人数29.77万人次,人均消费8358元,对比2023年金额增加9.29亿,购物人数增加14万。

——今年春节假期(2月10日至17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22.93亿人次。

具体来看,铁路客运量9946万人次;公路人员流动量21.66亿人次,其中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19.80亿人次,公路营业性客运量1.86亿人次;水路客运量941万人次;民航客运量1799万人次。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春节假期8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同比增长34.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9.0%;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6326.87亿元,同比增长47.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7.7%;入出境旅游约683万人次,其中出境游约360万人次,入境游约323万人次。

——根据国家电影局初步统计,2024年春节假期全国电影票房为80.16亿元,观影人次为1.63亿,相比2023年春节假期票房和人次分别增长了18.47%和26.36%,均创造同档期新纪录,而2019年春节档的中国电影票房总收入为58.34亿元人民币。

——哈尔滨市文旅局18日发布消息,据大数据测算,今年春节期间(2月10日至17日),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1009.3万人次,日均同比增长81.7%;实现旅游总收入164.2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35.4%。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均达到历史峰值。

预言二:国债掉头

2024年将会风险偏好提升年。对于风险偏好而言,最有意义也相当简单的一点在于能够知道“风险偏好也有周期”,因为恐慌和狂热都是不可持续的。如果采用“万得全 A 指数 E/P-十年期活跃国债收益率”作为反映市场风险溢价的指标。复盘其运行可以发现,一则呈现周期波动规律,也即风险偏好也有周期;二则多数时间在其均值±1 倍标准差内运行,当其上穿一侧阈值时,通常预示着市场情绪已经接近极致,也意味着回归大概率发生。

市场不缺钱的共识最起码形成一年多了。而市场的疑问就在于为什么钱这么多,风险偏好反而一直得不到改善,国内局面的信心到底何时恢复成了一个谜题。而作为最能指征居民风险偏好的指标目前就是十年期国债收益率。

在2024年,我们将看到国债价格的逐步回落。这也就意味着居民的风险偏好逐步修复过程。所以,2024年买债将不再是好的策略,债权只涨不跌极有可能发生大逆转。

预言三:美国经济开始还债

因为经济下滑导致的降息不可避免。2024年年中我们将看到美国经济明显衰退信号,并且导致降息政策涌现。

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强大如美股也是一样。美股到底高估与否用席勒市盈率来衡量股市估值可能会更加合适。

席勒市盈率,也称为周期性调整市盈率(CAPE)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基于过去10年经通胀调整后的平均收益。利用10年的盈利历史,可以消除与不可预见事件相关的暴涨和暴跌,并为基准指数标普500指数提供更完整的估值情况。

尽管席勒市盈率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才声名鹊起,但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71年。在这150多年的时间里,标普500指数席勒市盈率的平均值为17.09倍。但正如下图中所示,在过去的30年里,该指标几乎整个时间都在这个水平之上。

11929年8月至1929年9月:随着大萧条的出现,席勒市盈率超过30倍,最终推动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89%。

1997年6月至2001年8月:席勒市盈率在互联网泡沫期间达到44.19倍的历史最高水平。基准标普500指数最大跌幅达到了49%。

2017年9月至2018年11月:在席勒市盈率再次超过30倍后。在2018年第四季度,标普500指数下跌19.8%,接近界定熊市的20%。

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就在因新冠疫情导致股市暴跌之前,席勒市盈率再次突破30倍。在不到五周的时间里,标普500指数暴跌了34%。

2020年8月至2022年5月:在席勒市盈率短暂触及40倍之后,2022年熊市使标普500指数较峰值下跌了28%。

很多朋友都在笑,说美股下跌这么久了,怎么都没跌,现在还在看美股下跌的人都是“”。我认为这样想这个问题就非常的片面,如果你回头看看国内的房地产,当2018年房地产继续大涨之后,也就意味着后续的回调时间会比任何时间都长。万物皆周期,当你觉得这个标的只涨不跌的时候,那么就有可能是历史大顶。

从国际局势上看,美国的核心利器美元霸权和军事霸权是支撑美股以及美债的基石。世界之王,在众人虚弱之时,通过抓取铸币权而让美国人民啥都不用干,就可以轻轻松松的生活。而这个何时能够挪动这个基石,可能就在今年就会发生。

美的处境其实非常微妙,在目前这个位置看似没有任何对手,实则是千万不能轻易出手。如果在错误的时间陷入一场错的战争,那么霸权就容易被第二名吃掉。目前,能够威胁老美的两大对手只有“欧洲”和“我们”。欧洲的问题,老美通过俄乌战争瓦解了。之后,老美还通过以色列收拾了下中东的富人区。按照之前的剧本,然后就接着收拾下一个xx。那么“敌我”就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幸运的是(对老美就是不幸的事),中东问题仅仅依靠以色列已经难以解决。随着胡塞武装打头阵,伊朗坐镇跟以色列硬钢(以色列也在利用老美想彻底解决问题),如果不能遏制老美内部军火势力导致出兵就会陷入这场战争。战争是最能转移问题或者激化问题的,在其他势力干涉的背景下,一旦开战,那就是没完没了的持久战。在战争中,美元霸权就会衰落。在国际的黑暗森林背景下,陷入战争的那一方是最衰弱的一方,没有陷入战争的一方总是拥有大量的腾挪空间去对付。

所以,大家就等着瞧今年老美内部的军火财阀是怎么给美帝的霸权衰落点一根火柴的。

预言四:未来三年低点已出

2023年的下跌核心是上风打算硬抗美元加息周期,这是上风基于登顶战略较量的结果,导致相关政策预期偏离了很多人的预判。其中,核心要素的分析偏离就是政策端的保守。

如果再回看全年,2023年的上下半年其实有不同的结果。

大家可以看市场的走势,整个上半年,市场走的还是符合大部分人预期,修复的走势贯穿上整个半年。但是到了下半年,没有任何的政策对冲,上风看着工具箱里的工具,怎么都不出手,导致迎来了半年的阴跌到年底的急跌。

这个到底是为什么?如果这个问题你想通了就知道未来的政策预期是什么。我们来看,美国停止加息是在2023年12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5.25%至5.5%之间不变。这是自今年9月议息会议以来,美联储连续第三次暂停加息。至此,外界普遍认为,美联储本轮加息周期结束。美联储自2022年3月开启本轮加息周期,截至今年7月,共加息11次,累计加息幅度达525个基点。也就是说,在美国超级的加息周期结束之前,上风的打算是硬抗。

在这场加息战中,是一场经济肉搏战。是美国的资产能够抵抗住高息压力还是国内的经济抵抗的主房地产大衰退。中美之间的高手对决,就是在互相试探中持续进行的。而经过智囊团的不断博弈决策,我们在去年下半年整体处于战略防御期。不管美方怎么出招,我们就是不动,以不动应对一切。这样的动作才能留给自己足够的政策空间。

预言五:“科创”和“新质生产力”将会成为2024主题

每一轮牛市都会有一个主题。

主题无非两种。第一种,是基于业绩周期,哪一个产业能够配合在牛市周期中吸引资金不断聚集,这个主线就会在牛市当中形成戴维斯双击,这种就是主线。第二种,以牛市当中的资方思维来驱动的概念与逻辑,将会成为这一轮产业的主线。

新质生产力本轮提出“新质生产力”,与 13 年“经济新常态”提法存在相似之处,接下来可能会通过更大力度的产业政策扶持、培育若干家标杆性企业(类似于移动互联、半导体、5G、新能源的支持力度)。其中,产业周期是我们立足 5-7 年选择结构的关键线索。从产业周期视角来看,重工业崛起驱动 2002-2008 年的重工业主线,直至 2008 年 1 月见到拐点;智能手机渗透和应用的爆发驱动 2009-2015 年的 TMT 主线,直至 2015 年 6 月见到拐点;针对 2016-2021 年,一方面消费升级驱动了大消费主线,另一方面光伏和电动车崛起驱动了新能源主线,直至2021 年先后见到拐点。

而从性价比/超跌反弹视角,前期承压更多的成长和小盘修复空间和弹性更大,对应科创特别科创 100。估值看,当前科创板仍有 80+%标的 PB 分位数不到 10%。2)产业端,科创板中新兴产业占比更大、更接近“新质生产力”要求,且有海外 AI 映射,后续预计持续受益。3)业绩视角,科创板营收和盈利增速 23Q3 已在环比改善,消费电子、医疗器械、通用设备、云服务等修复更好,或有突出表现。

预言六:通胀依靠“垄断低价”到“垄断提价”

目前市场的困惑是持续的通缩到底怎么打破,到底由谁打破?

在逆全球化的大趋势下,经济的底色正从“发展”转向“安全”,国企的使命也从“垄断低价”转向“垄断高价”,并带来泛公用事业部门的“涨价&重估”。(1)过去 20 年全球化“大发展时代”:土地财政的“盐铁”,长期补贴国企泛公用事业部门,提供“垄断低价”的生产要素(水/电/煤/交运/通信等),使得加入WTO 后的民企,能够获得低成本优势参与国际贸易,并逐步升级中国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国企的使命是长期提供“垄断低价”的生产要素,这导致国企泛公用事业部门长期“估值折价”。(2)现在和未来 20 年逆全球化“大安全当立”:生产要素的“盐铁”,通过国企泛公用事业部门“涨价重估”补充财政,补贴新型举国体制,升级基础工业门类,实现“硬科技”自主可控。国企的使命转向提供“垄断高价”的商品,这会带来国企泛公用事业部门的“估值溢价”。

在2024年,我们将看到一些垄断行业提价现象。

预言七:北证无机会

北证的唯一机会就是成为板块热点的映射。

北征50作为2023年下半年的热门,很多人都给予了厚望。觉得北征似乎存在更好的机会。我的判断是在这一轮牛市当中,北征基本没什么机会。因为属于看空观点,就不细细展开。直接罗列逻辑在下面。

1.基本面极其糟糕。

2.新开时间不够,筹码交换不足。

3.没有对应的产业逻辑。

4.未来的ipo主战场。

以上四条封死了北证的机会。

预言八:人工智能跨越0-1进入1-2时刻

新产业带来新机会,而新工具带来新创作。

大规模“算力基建”投资,能够夯实 AI 商业化的基础,是“数字经济”科技股长牛的基础。(1)97-01 年美股“科网泡沫”的前提是,美国 93 年开始启动的NII 计划,大规模信息高速公路基建,带来 PC 互联网商业化的基础;(2)13-15年 A 股“移动互联网”牛市的前提是,中国 09-12 年的大规模物流(4 万亿)和信息流(4G)基建,带来了移动互联网商业化的基础。反观 AI“数字经济”,虽然 AI 技术在不断取得突破,但我们一直强调,在 AI“算力基建”仍未大规模投资之前, AI 大概率仍是主题行情。当然也有部分投资者认为,即便没有大规模“算力基建”,AI 美股映射也能够带来趋势性的投资机会。但我们认为:受到逆全球化美国对华科技封锁的约束,不同于 07 年开始的苹果手机产业链的美股映射,当前 AI 产业链很难再有持续的美股映射逻辑。

2023年上半年我们迎来了ai的炒作时刻。基于美股映射逻辑,2023年炒作了一些压根不沾边的东西。到了2024年,人工智能迎来了“sora”时刻。相较于原本的chatgpt,sora更具备商业化能力。视频行业一直是高人力成本行业,而sora的出现,基本上会提到80%的传统视频人力成本。基于此,视频行业将迎来超级创作时期,2024年视频+行业会迎来巨大变化,也会产生非常大的投资机会。

预言九:券商大合并

2024年券商合并导致的事件级机会可能会导致数倍的投资机会。

2019年11月,监管层明确提出推动打造航母级头部证券公司的具体安排计划,鼓励多渠道充实证券公司资本,鼓励市场化并购重组,支持行业做优做强。2020年至2022年,证券行业通过多渠道加大资本补充力度,上市券商(申万二级行业券商行业指数成分股)进行股权融资39笔,合计募资2717亿元。

2023年10月末,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提“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并且指出“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后,证监会明确表明鼓励券商并购,将支持头部证券公司通过业务创新、集团化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做优做强, 打造一流的投资银行,发挥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压舱石的重要作用;引导中小机构结合股东背景、区域优势等资源禀赋和专业能力做精做细,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回顾历史上券商并购案例,2012年以来,券商行业两段市场化并购热潮均在监管部门推动下形成。2012年证券行业创新大会后,证监会11条举措中包括了“鼓励证券公司发行上市和并购重组”,此后的2013年至2016年,证券业发生并购案例4起。

第二次并购热潮开启于2018年,证监会为鼓励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修订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6号——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2019年,证监会提出“打造航母级证券公司”,明确指出“多渠道充实证券公司资本,鼓励市场化并购重组,支持行业做优做强”。2018年以来证券业发生并购案例7起,预计本次监管提出“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后,有望催化券商并购加速,有望为券商行业带来结构性行情,或将带动券商行业格局演变。

当前监管明确鼓励券商集约式发展,并购途径重要性更加凸显。2023年1月,证监会倡导证券公司聚焦主责主业,坚持稳健经营,走资本节约型、高质量发展的新路。3月,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再度强调这一要求。券商再融资暂时受限,唯有通过业务创新、集团化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做优做强,市场化并购对于券商快速提升市场地位和竞争力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综合竞争力提升是并购的核心目标,“培育一流投资银行”的政策指导不仅对券商做大做强予以政策性支持,更对券商提升综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一项成功的并购案例其核心标志是实现“1+1>2”,合并后如何补足短板、扩大优势,以及公司文化、治理结构的融合都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预言十:氢能成为新能源关键核心

在2019-2021年的新能源的浪潮下,旧能源似乎被抛弃。然后,到了2021-2023年新能源反而成为了弃子。所以,能源行业的周期性某种程度上大于期稳定性。

新能源扩张周期下,新能源形成戴维斯双击,而旧能源被抛弃。在新能源收缩周期下,新能演形成戴维斯双杀,导致新能源信仰不再。

但是能源的故事永远贯穿人类发展当中。当众人抛弃新能源的时候,反而要关注新能源的基本变化。我国有许多大型发电厂,比如光伏、水力、核能等,但无论是哪种发电厂,首先都要将产生的电力输送到电网上,之后才能输送到各个地方的用户。然而,这些可再生能源都有一个缺陷,那就是供电不稳定。比如,在不同的风速下,风力发电的功率会发生波动,而太阳能电池的功率会受到光照强度和天气的影响。较于传统化石能源,太阳能在全球分布更均衡,且源源不断。因此,光伏产业发展将有力助推世界能源格局改变。而光伏电解水制氢,将太阳能发电与氢气制备组合成系统,更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制氢方法之一。在这一模式中,可直接利用光伏发电系统产生的直流电制氢,比常规电站少了逆变和升压过程。

不过,光伏制氢产业发展仍存在一大制约因素——成本。有关机构测算发现,和化石能源制氢相比,目前制氢成本需将至20元/kg以下,电解水制氢方式才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此时可再生能源电价应维持在0.3元/kWh以下。该机构预计随着大规模光伏技术不断进步,到2030年光伏发电成本预计将下降25%至0.1元/kWh。

现如今,在推进“光伏+绿氢”的主力地区,可再生能源电价基本都维持在0.29元/kWh左右,比如新疆。据报道,全球最大绿氢项目——新疆库车光伏制氢项目最快可在年底前产氢,制氢规模可达2万吨每年,成本大概是大概是每公斤氢气18元。项目建设方中石化表示,微加速“碳减排”,使用绿氢替代石油炼化过程中所需氢气,总量可达210万吨,按照市场价20元/kg计算,其规模可达420亿元。

也就是说,目前制约新能源最大的环节要依靠氢能发展来打通,这里存在数倍左右的投资机会。

#巴菲特发布2024年致股东公开信# #石油股午后继续飙升,中石油再创阶段新高# #沪指七连阳!三年半以来第一次#

全部讨论

03-06 16:29

最近的快递涨价,以及未来的公共服务涨价我都提前预言了,如果市场不能够形成通胀,那么上面就会主动提价。

02-26 08:10

房地产的出清还没有结束,21年以后的新雷还没有开始暴雷,暴雷还会持续
房地产暴雷对企业信用的伤害,金融机构的绑架,老百姓信心的伤害,需要长时间修复
地产不稳,消费难稳,经济难稳
最新的财经会议,今年重要任务是化地产债
地产债要交给市场了,时间换空间
今年两个变量,美元降息和美国大选,决定了政策上我们不会有太大的动作,要看对方先出招,以不变应万变
2024年,经济还在惯性下,外面不确定下,寻找突破

05-05 10:57

很牛的预测。

高铁涨价了

05-07 15:05

好多说得在理,收藏了

为啥身边饭店几乎8成都在煎熬???

04-20 09:29

美国崩盘的预言也马上实现了。

03-31 21:46

今天pmi数据基本上符合我今年的十大预言之一:除房地产意外经济全部恢复。
中国3月官方制造业PMI 50.8,预期50.1,前值49.1。
这个数据非常的来之不易,要知道我们是在房地产缩量30%的基础上做到的。
当然,房地产的问题还要纠缠我们三年左右,三年之后房地产可以恢复到8亿方的水平。
$万科A(SZ000002)$ $中交地产(SZ000736)$ $新城控股(SH601155)$

05-07 11:16

目前看这一篇十大预言基本上全对,目前还在预言的实现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