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与索罗斯的共性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6
近日,有幸拜读了李驰先生大作《中国式价值投资》,李先生在书中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叫做“巴索组合拳”,就是以巴菲特价值投资的方法精选值得投资的股票,用索罗斯周期投机理论指导买卖时机。   
     在大众心目中,巴菲特是所谓价值投资典范,而索罗斯则是炒家、投机客。对于李驰先生融汇巴菲特、索罗斯两位大师投资理念,用以指导自己选股、择时的做法,我深感钦佩。不过,个人觉得对于巴菲特与索罗斯,无论是简单地给他们贴上投资VS投机的标签,还是分别向他们学习价投炒作,都有失偏驳和走马观花。在我看来,巴菲特与索罗斯,尽管有着看似完全不同的投资方式,但在投资的很多本质问题上却殊途同归。     
         首先,关于投资哲学。巴菲特认为投资的根本在于有能力对企业的内在价值有一个大体的估计,并懂得发现、利用市场价格与企业内在价值的差异。寻求以40美分买进1美元的东西这一理念,就是巴菲特价值投资哲学的精辟表述。再看索罗斯,他认为凡是人类的认知、尤其是在社会科学领域的认知都必然存在谬误和缺陷,而在现实世界中推动事态发展、主导市场行情的却正是人们这些含有谬误缺陷的偏见。在金融市场中,定价和价格变化取决于人们的预期,人们的预期不可能是完全理性的,必然含有偏见。这就意味着人们主流的预期推动的趋势与事态的实际发展必然存在差异。认识到这种差异所在,就是在金融市场取得成功的基础(ps:详见索罗斯《开放社会》)。无论是发现标价40美分的东西实际价值为1美元,还是发现人们主流预期与实际事态演化的差异,本质上不都是对市场无效性、对人们预期差的利用吗?所以,价值投资亦或投机,本质上都是在自己对现实的预测基础上对大众主流预期的利用。只不过巴菲特聚焦于大众对公司价值的误判,并特别重视公司价值本身;而索罗斯则关注金融市场中一切可能存在预期差的东西,并不特别看重具体的某一个因素。     
       其次,关于市场动态变化。巴菲特对市场的态度师承了格雷厄姆“市场先生”的说法:一个躁狂抑郁症患者、短期是投票器、长期是称重器。人们的偏好和公司价值共同决定了价格变化。索罗斯在把握市场动态变化方面相对于巴菲特走得更远,提出了著名的“反身性”理论:参与者集体的主流偏向(预期)主要源自参与者们对所谓基本面和价格的预期,人们的预期决定了市场价格,人们预期的变化就引起市场价格的变化;同时,不断的基本面变化和价格变化又会改变人们的预期,从而形成预期、基本面、价格三者的反馈互动进程。如此看来,巴菲特、索罗斯都认识到了预期决定价格、价格和公司基本面等因素决定预期的原理,只不过在运用上前者偏重于当前与未来的相对价值空间及结果的考量,而后者侧重于对价格演进过程的把握。 
      再次,投资心态方面。巴菲特一向强调“能力圈”,索罗斯以“彻底可错性”为座右铭,意思就是自己和他人的任何判断都一定是有纰漏或谬误的,声称发现自己的错误是最愉快的事情。看来,理性客观地看待自己的能力,时刻主动去证伪自己的判断,是在面向未来、固有高度不确定性的金融市场中生存的必备品质。    
      个人浅见,巴菲特和索罗斯,都看透了市场和价格的本质,深知投资本质上是远见和洞察力的竞争,投资的成败取决于自己对基本面、价值、对事态的现实发展情况的远见,以及对大众预期主导的价格、趋势演进推动力的洞察。而投资范围的大小、在股票投资上对公司价值因素的重视程度高低、对价格演化进程的介入深浅,是两位大师的主要区别所在。换言之,索罗斯也许就是放松价值安全边际要求、试图更加充分利用人们预期变化的巴菲特,而巴菲特则可以看作极度重视公司价值因素、同时只关注价值、价格两者正向反馈这个简化版反身性进程的索罗斯。
      股票投资的盈亏,取决于买卖价格的差价。把握价格变化的趋势乃至尽可能精确的波动轨迹,是每一个投资人的梦想。价格是预期的产物,但人的预期却难于把握。巴菲特先生专注股价预期的根本:公司价值,把精力聚焦于研判公司前景的远见修炼上,成为一代股神。索罗斯先生致力于发现现实进程与人们预期形成的市场趋势之间的差异,利用反身性这个工具把握演化过程,在金融市场中翻云覆雨。其道同而术异,给我们指明了市场的本质、投资的本质,以及努力的方向。看看我们身边的很多人,却在并不存在安全边际的价格高位买入所谓蓝筹股,自以为就是价值投资;或者仅凭着对价格上涨的欲望追涨杀跌,还自命为趋势投机。 
     投资,还是投机,只是一个说法,无关紧要;价值,价格,少了任何一端,股票买卖就与赌博无异了。人为地对各种投资理念分门分派,容易陷入教条主义、片面僵化的思维之中;实事求是地理性投资,才好。
$上证指数(SH000001)$  $深证成指(SZ399001)$  $复星医药(SH600196)$  @今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