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黑嘴老倒子的大棒骨组合试探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2月5日,东北黑嘴老倒子发布微博,称“今天5000多只股里,只有427只是红的,其余都是绿的。剑叔25只组合里,22只都是红的,3只绿的。”翌日,其又于10:54在公众号上发文写道“目前剑叔组合涨幅4.5%以上”。根据以上内容,结合过去的信息,尝试探讨其持仓组合的配置。特别申明,本人不懂投资,不会编程,不读财报,仅仅依据公开情报进行分析、推演,难免出现数据的偏差,以及并不涉及基本面的情况,所以切勿据此操作。

首先,利用通达信软件筛选出2月5日收盘上涨的股票,共427只。其次,剔除北交所、科创板、2020年以后上市的新股和金融地产行业,得到283只。然后,查询实际控制人为国资委或大资本集团的,筛选出120只左右。再对其以申万一级行业进行分类,得到行业板块股票数量较多的有,医药生物19只,食品饮料14只,公用事业9只,机械设备10只,交通运输11只,煤炭8只,其余各行业仅为2~4只。参照旧大棒骨组合的配置为消费14只(饮料5只、食品6只、家电2只、商贸零售1只),医疗8只(中药5只),金融3只,组合以消费、医疗为核心的情况来推理,可能组合配置仍以消费、医疗为核心,公用事业类为辅助,周期、科技类排除,懂的都懂。

又据其23年12月21日发布的微博“今年截至目前才赚了15%”,检索120只股票去年的涨幅,发现医药生物有接近半数涨超15%,食品饮料几乎全部下跌,公用事业、机械设备、交通运输和煤炭大都涨超15%,假设组合内25只等权配置,由此推断医药生物的权重最大,食品饮料次之,公用事业和周期类最少。再结合2月6日上午10:30左右的4.5%涨幅来看,公用事业、交通运输和煤炭股多数涨幅有限,甚至处于下跌状态,只有机械设备涨幅接近,而食品饮料普遍涨幅接近4.5%,医药生物超半数涨幅大于4.5%,初步推断医药生物的权重最大,在50%左右,食品饮料的权重30%左右,公用事业和其他行业股不超过20%,基本能符合之前的配置比例。

因此,依据公开的信息:

一、2月5日上涨

二、2月6日上午10:30左右涨幅为4.5%

三、组合2023年涨幅达到15%以上

假设组合内25只等权配置,从23年持有至24年2月6日,调仓和再平衡对收益影响不大的话,以个股23年度涨幅来计算的话,权重50%的医药生物,30%的食品饮料,20%的公用事业和其他行业,则会产生矛盾,即可满足条件一、三,却不符合条件二,原因在于食品饮料股去年跌幅较大,如占30%的仓位,即8只左右,需舍去跌幅巨大的某奢侈品科技和海克斯科技,不然很难将组合涨幅拟合到15%,虽暂将两只去年涨幅超过15%的大消费类股替代,再配置20%的公用事业和50%的医药生物,勉强将去年涨幅提升至13%以上,但2月6日上午的涨幅却低于4%,因为有公用事业的拖累。若为满足条件二,将20%的公用事业全替换大消费,才勉强达到4.2%左右的涨幅,但去年涨幅则降低到只有2%了,组合权重50%的医药生物,50%的大消费,可满足条件一、二,却不符合条件三。故除非医药生物的权重远超50%,否则很难将医药生物、大消费和公用事业的组合拟合到满足全部的三个条件。

简而言之,条件一是大前提,条件二是静态指标,能比较精确判断,条件三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受各种变量的影响较大。医药生物满足全部三个条件,大消费和机械设备满足条件二,公用事业、交通运输和煤炭不满足条件二,故排除。所以24年的组合只能是以医药生物、大消费为核心。此组合目前看是无法满足条件三的,若能满足,可能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再平衡对23年的收益影响较大,即经过高抛低吸,减少大消费的跌幅,增厚医药生物的涨幅,二是23年的组合与24年的组合差别较大,即在23年底或24年初进行调仓,从23年以权重50%的医药生物,30%的食品饮料,20%的公用事业和其他行业的组合调整为24年的权重50%医药生物和50%大消费的组合。

老倒子在微博曾透露旧大棒骨组合配置已调换大半,反而说明仍有部分保留,原组合依旧有参考价值。结合原组合与上述分析,试着探讨24年的组合配置。

目前可公开的情报有:

医药生物12只左右(麝香科技7只,医疗保健、生物制药、化学制药共5只),可能以华润系和国药系为主,基本确定有驴皮、救心丸、蒲地蓝、血豆腐、药瓶子和医美减肥药

大消费12只左右(饮料4只、食品6只、家电和商贸零售2只),可能有酱香科技、牛奶、火腿肠、海克斯科技和奢侈品科技

此外,可能尚有极少的公用事业或机械设备等其他行业。

综上所述,24年的大棒骨组合与原组合仍是一脉相承,应该保留有半数左右原本的持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