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与股票投资(二、关于知行合一)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阳明先生的哲学思想是集“儒、释、道”三家哲学思想基础上的集大成者,虽是出身明朝中期显赫官宦之家,自小熟读儒家四书五经,阳明先生早年却曾经醉心于佛家与道家,后经历家庭及个人变故,期间遭受奸人所害,甚至差一点丢了性命,再后来经历大家熟知的“龙场悟道”,终究大彻大悟,“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自此心学体系终成。他认为世间如果有“道”,那么不管是儒家也好佛家也好,还是道家也好,各家说来说去的都是一个意思,只是表达方式,以及各人的理解不同罢了。

阳明先生认为“天理”或是“道”就在人的“心”中,这就是“心即理”的意思。但是要做到这点很难,因为只有当我们去除了我们心里的“人欲”以后,才可以做到。这也就是宋朝的理学家们说的“去人欲,存天理”的意思。儒家的十六字真言“道心惟微,人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阙中”也有说到这一点,去除了“人心”自然心里都是“道心”,自然是“心即理”。这一点也是“知行合一”的最关键的地方,大部分读者都知道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也知道“知行合一”的重要性。特别是做股票投资,“知行合一”尤其重要,投资决策需要投研的支持,需要投资决策体系来做决策,认知到了以后,买与卖的决策需要知行合一,不能犹豫。认知没有到的时候也要知行合一,不能冲动盲目,草率决策。

关于知行合一,阳明先生有一点解释,首先知道,并不代表“晓得”,就是说你知其然不知所以然,不知道底层的Know-how。然后,就算“晓得”也不算真的“知”,我们还需要实践,“知”没有“行”,也不算“知”。做过股票投资的都知道,操作虚拟账户和实际操作那绝对是完全不同的结果,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程度因人而异。为什么这么难?因为股价的波动,会在我们的心里产生“贪婪与恐惧”,为什么我们的心会产生“贪婪与恐惧”?不是外界的原因,市场还是那个市场,各人的“心”不一样。我们的心“不安定”,为什么我们的心会“不安定”?因为我们没有让我们的心做到知行合一,“知”没有达到那个程度时就做出了投资决策,然后价格的上涨会让我们产生错觉,让我们认为决策是对的。价格下跌时,我们会怀疑决策错了,价格大幅下跌时我们会恐慌。

“知行合一”还解释了股票投资里面的“能力圈”的重要性,投资决策要与能力圈匹配,才是知行合一。不是说你的认知越广,或是越深,就能做好股票投资。很多百倍千倍的公司,按说内部人认知够深吧?行业专家认知够深吧?券商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够广吧?行业内每家上市公司情况如数家珍的。然而,不只是这些人,即便是纵观全市场,拿住好股票一直不动的人寥若晨星,所以要做到“知行合一”有多么地难。我的老师,股票私募界一位非常低调的老前辈,他投资茅台十年赚了33倍,格力十多年赚了两百多倍。曾经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他说“我最大的优点是拿得住”。看似简单的一句话,要做到是非常非常地难。

既然“知行合一”是如此重要?如何做到“知行合一”?除了多读书,多学习,多做研究提升我们的认知能力以外,控制心里的欲望也是必须要做的功课。如何控制人的欲望,这个题目太大了,这里不展开讨论。我们仅限于股票投资领域,要控制欲望,首先要戒掉短线交易。在股市里面短线交易充满了诱惑,除了内心的修行,尽量减少受到外界诱惑的影响。其次,尽量减少看行情的时间,股价的波动由市场决定,每天有无数个利好消息,也有无数个利空的消息,没有太多意义。第三,有一个平常心,要知道每个人都只能赚自己认知范围内的钱,不要羡慕别人,也不要看低自己。最后,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保持平常心,权、利、名、食、货、色,都是欲望,我们需要的其实只有食物,空气,水和庇护所。

关于知行合一,相信大家都有不同的看法与心得,希望读者能从本人的这些心得里面获得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