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对股票投资的指导意义(一)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关于阳明心学,在本文中不做过多的介绍。尽管也有贬低的声音,但是真正了解这些哲学思想的人都对阳明心学推崇备至。儒家“三个半”圣人里就有王阳明,“王学”(阳明心学在日本被成为“王学”)影响了日本以及韩国近现代无数的政治家以及企业家,思想家,教育家等,当然“大中华”地区更不用说。阳明先生的哲学思想把儒家、道家、以及佛家三家思想融汇贯通,说是东方哲学经典中的经典一点也不为过。能读懂阳明心学本身需要一定的阅历以及悟性基础,个人感觉普通人不到四十岁左右不会真正地读得懂阳明心学。有意思的是,做股票投资也是如此,没有四十岁左右,没有一定的社会阅历以及经验加悟性,难以形成自己的投资体系。可见阳明心学与股票投资之间有很深的关联性。以下针对这些时间对阳明心学的研究,整理了一些心得,分享给各位球友。由于内容比较多,所以我会出一个系列。但是又因为我这个人比较懒,所以如果更新比较慢,还请大家多多包涵。

尽管阳明先生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儒家,他的思想与我们所熟知的儒家思想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当然,关于这一点阳明先生有自己的回答,他认为是后来的人曲解了“圣人”(孔子)的意思。因为我们不是单纯做学术研究,关于这些与股票投资无关的东西我尽量点到为止,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深入了解。

首先,关于万事、万物,与众生的关系,阳明先生用四句话把人类社会几千年以来古今中外哲学家们希望说明白但是又没有说明白的事说得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哪几句呢?为什么我们要先说这几句呢?这几句与股票投资有什么关系吗?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说一说。

“心者身之主,意者心之发,知者意之体,物者意之用”。

为了帮助理解,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心”,“意”,“知”,“物”,“身”的意思与普通的理解没有差异,就是我们的身体。

对于“心”的理解非常关键,包括大家也都知道,阳明心学自始至终以“心”字贯穿。阳明先生说的心,不是我们通常说的“心脏”,“内心”等等。很难在言语上给出确切的含义,《传习录》上曾经有先生说过的一段话,大概意思是说使口可以说话、眼可以看见、耳朵可以听见、鼻子可以嗅到、四肢可以活动的叫做“心”,因为人死了这些东西还在,但是已经是目不可视,口不可言,耳不可闻,鼻不可嗅,四肢也是再也无法活动。所以阳明先生说的“心”,如果非要用我们现代的语言来形容,有点像是人的操作系统,有人类已知的,也有人类未知的,非常之复杂,甚至包涵人的灵魂(如果你相信人类有灵魂的话)。对于“心”的理解是个长期的过程,悟性与修行都需要,也就是佛家说的“本心”,或是“高我”,区分欲望与杂念。佛家说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说的也是本心,阳明先生在《传习录》里面反复提到的“寻本心”,心主五官身体,抛开欲望与闲思杂虑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意”字的意思大概说的是“意念”,说的是我们的各种各样的想法、看法、感觉、念想等等。“意者心之发”这句话就好理解了,我们的“心”会根据自己以及外界万事万物的情况产生各种各样的“意”,这也是为什么有可能同样的外物会让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意”,同样的一件艺术品,有人认为美,有人认为丑。同样的一首歌,有些人觉得好听,有些人觉得不好听。同样的一个消息,有人认为利好股价,有人认为利空股价,因为不同的“心”会产生不同的“意”。“意者心之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知”说的是我们的不仅仅说的是我们的“认知”,还有“感知”,还有“认知观”以及一切让人能够形成“认知”或是“感知”的东西。“知”有点像计算机的“存储”与“内存”的意思,但是有不仅仅是如此,因为计算机并没有感知。认知有先天而来的,也有随着人的成长,认知不断更新。知者意之体的意思是认知还有感知是意念形成的基础,不同的人不同的成长阶段对同样的外物会有不同的看法,有人年轻时喜欢愤世嫉俗,年纪大些以后逐渐理解万事万物存在就有它的合理性,没有简单的对与错之分。同样一个人在不同的感知状态,针对同样一件事物会有不同的看法,比如一个人心情愉悦时会更容易接纳别人的推荐,推销人员深谙此道。

最后一句“物者意之用”,是归纳总结,这里说的“物”,不简单指物体,而是指的事和物,意思是事物的发展最终是参与的客观物体与参与的人的意念共同决定。参与的人越多,不同的意念越多,事物的发展越是复杂。这也是为什么事物的发展总是出乎我们的意料,总是不会朝着我们事先预想的剧本演进,因为人的意念随时在变化。

理解了这四句以后,我们来看一看股票市场的涨与跌是怎么形成的。“物者意之用”,涨与跌由所有参与者的意念(投资决策)共同决定,有人想买,有人想卖。为什么有些人想买,有些人想卖?“意者心之发”,因为交易者的“心”针对外界环境发生的变化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反应(意念)。首先,同样的一个交易者每天会接收到许许多多外界各种各样不同的信息,再一个不同的交易者处理(解读)这些信息的方式会有不同,会促使这么多的交易者做出各自不同的投资决策(意念)。“知者意之体”,不同交易者的投资决策(意)的形成由该交易者的认知以及感知作为基础,由“心”进行处理并做出投资决策。所以我们又可以看到,同样都是个人投资者,或是同样都是机构投资者,有着同样的投资决策机制,认知基础不一样或是感知不一样,都有可能会导致不同的投资决策。甚至是同样一个人,受市场情绪影响时都也有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感知,进而做出不同的投资决策。这也是解释为什么绝大部分个人投资者容易受到市场的影响,是因为感知在他做出投资决策时占据了主导。

说了这么多,我们可以看到,股票涨与跌的不可预测性,每个交易者都由3个变量决定,心、知、意,每只股票在交易时段的每一个时间点上至少同时有几千个参与者在交易,那么根据统计数学,会产生几千的三次方个不同的组合,这些组合被冠与不同的权重(交易量)形成了涨与跌的结果。而且这种机制在交易时段甚至以毫秒的单位不断地在更新,下一个毫秒的组合永远是未知的。这就是“物者意之用”,你知道是这么形成的,但是你永远不知道未来是什么结果。

当然这四句话给我们在股票投资上的指引,远远不至于让我们知道股票涨跌的不可预知性。最为重要的是,让我们在判断事物发展时看清最底层的变量与逻辑在哪里。让我们看清,在这一过程中,人的思想与认知对事物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在研究公司的时候,决策者的思想与认知很大程度决定了这家公司的未来。是我们要花时间精力去研究的。

希望能让有缘的读者朋友们有所思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