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和医疗基础设施投入增加,医疗器械行业迎来春天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新冠肺炎暴露出了我国公共卫生医疗资源不足的短板。医院床位紧张,医护人员人手不足等问题比比皆是。公共卫生治理旨在捍卫人类健康,重点是防范和应对各种潜在的、严重危害民众健康或具有强毁伤力的公共卫生威胁,如传染病、空气污染和核生化事件等。这不仅要求我们在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利好的情况下继续坚持谨慎对待、科学防控,预防可能出现的疫情反复。

目前,即使不考虑新冠病毒疫情导致的短期激增需求,实际上我国的医疗服务供给仍然是相对不足的。加之未来二十年人口老龄化现象将会加剧,全社会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仍将持续上升,因而对医生及医疗基础设施的需求会更大。

新医改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医疗保障、药物保障和综合监管等五大制度体系为主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体系。在五大体系的协同作用下,医疗卫生机构硬件设施开始升级,服务开始转型。

疫情期间,虽然我们十天就能造出一个雷神山、火神山,可毕竟疫情面前,每一分钟都是非常宝贵,耽误不得。试想如果武汉当时有更多的床位、医护人员、医疗物资、医疗设备,那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说,这次疫情将直接促使国家解决我国医疗与公共卫生短板问题,尤其是发热门诊、传染病科的相应设施投入,真正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