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谈谈我眼中的建材行业(涂料/防水/特种砂浆/保温相关)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回复:5喜欢:5

我是做建材上游化工的,非常细分小众的niche市场,涂料/防水/特种砂浆/保温相关。我很少看雪球的相关讨论,现在趁着行业淡季事情不多,集中说说自己的观察与思考,以后也不会针对建材行业多发言。不艾特个股了,看得到看不到随缘。(没有吹票,没有代码)

我的客户遍布全国,行业里的外企基本都是(本文忽略),国内客户是上市企业的不多,雨虹北新三棵树亚士伟星永高鲁阳金螳螂,一众三板僵尸股,待上市的泰石等。我自己的国内客户持仓今年四月前就全卖了,之后没入过。一方面,可能是“灯下黑”,自己熟悉的行业容易看到更多负面。(其实每个行业都有一些非从业人员甚至一些混子研究员都不清楚的,但业内心照不宣的东西或“潜规则”。这个行业里的一些东西我不喜欢。当然,其他行业包括我重点研究的行业里肯定也有,只是我不知道或者眼不见为净)。另一方面,行业的大逻辑和未来我也觉得自己不是像以前那样看得清晰,有点迷茫,叠加个人时间和研究兴趣因素,就全卖了。

关于建材行业(涂料/防水/特种砂浆/保温相关,多说一句这里的防水指水泥基聚合物防水,卷材我不懂不讨论)的外部分析,PEST分析等不废话了;波特五力方面,在取代产品这块我没看到太多可能性;新入者这块,环保整治前,建材行业是一个固定资产投资相对简单(租一个百平仓库,买一台几万的设备,请一两个临时工就行),靠关系每年旺季再开厂就能获得不错利润,几乎没有环保要求的几乎没有准入门槛的行业;但这几年已经是一个很少有新建正规厂,大多新入者要么采取M&A,要么找现存企业合作为主的局面。(记得近十年前刚入行的时候,我们公司在上海这样的一小块地方还有两三百家大小客户,甚至中环内也有一些,居民区隔壁的都有)。行业总体还处于一个小企业或被迫退出或被整合兼并,大企业强者俞强的集中化的态势。未来趋势就是几家全国性规模的公司+各地的地头豪强,全国大量遍布的小企业或无证作坊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重点在行业上下游议价权。石膏板的竞争形态早已稳固,不多讨论;做岩棉的上市公司太少也不讨论;关于涂料/防水/特种砂浆企业,他们的原材料大头不是在上游石化与精细化工,就是水泥砂石石膏这样的天然资源(我当然知道水泥和FGD石膏等不是天然的,只是说起来方便勿杠……)。建材企业相对于下游大小房地产商或承建商一直都是弱势的一方(做不出差异化产品,内卷式竞争,会持续很长时间),但是对于原材料大头供应商都是非常强势的。今年,是我在行业近十年第一次观察到的因为供需不平衡造成的几乎全部原材料议价权大反转——天然资源早几年就逐步开始了,大政策方向、环保政策等因素使得天然资源慢慢被中国建材海螺等国企收编,上游议价权不断提升;但今年,石化和精细化工类却是十几年来的第一次出现集体议价权反转。3、4月份的时候非常明显,后面稍好转,直到9、10月份叠加限产限电又是一个更高峰。表现形式就是建材一个追求高流转低库存的行业,今年却都在尽力多备货(可是多要我们也真没有……),价格上自然由供应商说了算……

可能有人要问不同供应商的盈利能力,这要看自己上游的强势情况,公司治理以及商业决策能力。供应商同行国内上市的我粗略一想好像只有皖维和赫达,他们的财报我都没看过所以不误导大家,但根据平时接触的信息不难推断,建材业务方面赫达的HPMC不仅满产(国内一二线厂商没有不满产的),毛利及回款肯定大幅提升;皖维的聚乙烯醇国内强势,今年应该大赚,但VAE乳液/胶粉因为上游强势,毛利率不一定好于去年。这样的议价权反转个人掐指一算会在最晚明年元宵后回归正常,股市一般都会提前反应。当然整条产业链太长,具体议价权反转时刻还是要看下游地产的开工需求。

关于行业内的个股分析,公司发展战略,核心竞争优势之类,对于一些业务线宽泛的公司我没有资格毕竟有些不熟悉比如卷材类防水。也不太方便公开评价哪家具体的客户。(比如有的客户有把现金拿去理财的,有去回购股票的,应付款则能拖就拖,个人印象分会影响评价)只是提醒一下,死扣财报数据,怀揣“预期的业绩好股票就一定涨”理想的极易陷入迷雾。行业里有稳扎稳打现金充裕的,有境外资本知名基金都很看好的,也有一直被业内觉得是高度控盘的老千股。即使知道很多内幕(行业内朋友多,和客户一直交流信息也多),对于散户炒股也没有任何意义。资本市场永远偏向大资金,业绩差的不一定股价就不行(比如这个第四季度的建材,业绩不管同比环比,肯定没一家好的),市场共识说你行你就行,现在不行未来也得行。说到底还是和市场的预期,尤其是和大资金的共识有关。再说,一个行业或个股有可能有反转有提升,但外面其他更多更好的选择多了去了,不一定马上轮得到特定行业或个股。

另外,因为行业几乎没有技术壁垒,这么多年几乎没什么本质上的创新,很难做出差异性与客户价值主张的升级、新需求创造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各个公司的战略方向与精细化管理我会觉得更重要,底线简单来讲就是有钱也不要浪(也不一定是如财报显示的真有钱)。负面减分例子,某国企这些年大肆并购业内私企与外企,我所看到的是国企人浮于事,决策慢流程长的毛病反而被放大了,做出了很多1+1<2的效果,简直给竞争对手提供了方便——派驻高管不懂业务只管合规,收来的私企原管理团队觉得束手束脚,要么走人成为竞争对手,要么索性一起佛系决策扔给最上层,还有自己外面干私活打两份工的……再比如,某建材企业要自己投资生产上游VAE乳液与胶粉——可是从产业链议价权来看,即使VAE乳液胶粉做到全球TOP的德国上市的Wacker Chemie,还是受限于乙烯、VAM这样的上游原材料供应。尤其是今年,瓦克Polymer部门三季报数据,销量涨了近40%但EBITDA绝对值还比去年低了,加班加点忙了个寂寞。做为瓦克的上游兼竞争对手,塞拉尼斯、大连这样的反而滋润,不用自己产VAE乳液胶粉,直接合成VAM卖瓦克毛利还更高。回归到这家建材企业,自己下场去做VAE合成这样的重复投资(尤其在瓦克明年南京工厂乳液大扩张,23年胶粉大扩张;皖维明年胶粉扩张,23年乳液扩张的外部环境下),可能自产自销后原材料成本确实能下降,但算上大量前期投资,以及说不准的关键上游原材料议价权,最后较大概率是股东权益被稀释,ROI下降。当然,我列的两个例子不影响资本市场对个股的看法。股东权益?谁考虑啊,拉高就跑啊,谁还想真当长期股东了……

以上零零散散是我在行业里看到的一些现象与思考。具体到具体是否要投资于建材产业或者个股的决策,我也比较菜,现在看不清楚,没法做过多指导,建议各位朋友还是先考虑大的经济环境,下游$房地产(CSI931775)$ 的景气度与预期。因为建材企业很难拥有独家的特殊产品与价值主张(我想这个行业没有几家敢说自己的哪个产品是独特到同行做不了的,要是暂时不会,只要肯买我们货,我们供应商也能把他教会了……),更多只能在不断修炼内功,在成本精细管理上做文章,其他所谓的公司的竞争优势由资金短期堆起来的居多。总之,勿单吊建材,相信大家能找到胜率与赔率都更高的行业与个股。

全部讨论

2022-03-27 20:59

不会是纤维素醚?

2021-11-14 13:37

水泥怎么看?

2021-11-11 18:43

好文!我想请问您知道,做装饰原纸的华旺科技嘛?(虽然也算是消费建材,不过好像跟您的领域不太一样。)总之是好文,值得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