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二季度“投策会访谈”特辑|投资者视角下,中国量化产品的演进之路(下篇)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1

【前情提要】

量化投资是一门跨领域的学科,它借鉴了统计学、数学和金融学的知识,将投资理念和研究成果量化为数理模型,并利用计算机技术在海量数据中筛选出能够获得超额收益的大概率事件,组成量化策略。中国量化行业发展至今已有十余年,投资人所面对的量化市场越来越复杂,量化产品也越来越多样化。推动中国量化行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市场成熟度、市场需求、技术进步、政策变化等。大多数业内人士还是更倾向于使用与技术进步相关的因素,例如因子挖掘、机器学习等,来阐述中国量化行业发展。

在刚结束的以“变革与融合”为主题的2023年第二季度云端投资策略会中,我们有幸邀请到两位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领域都有着深厚专业素养的量化专家,以投资者视角出发,和我们共同探讨中国量化产品演进与人工智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第一位量化专家是百亿私募杭州龙旗科技创始人兼CEO、美国波士顿大学经济学博士朱晓康先生;第二位量化专家是上海东恺投资总经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博士吴明义先生

上篇文章中(“投策会访谈”特辑|投资者视角下,中国量化产品的演进之路(上篇)),基于投资者视角,我们回顾了中国量化产品过往十余年的变迁历程。本篇我们将展望未来,聚焦中国量化产品的发展方向与创新趋势。希望通过本期“投策会访谈”特辑,各位投资人能够跟随国内第一批“量化人”深入了解中国量化投资的前世今生,知晓中国量化市场的超额收益来源,并探究GPT浪潮下金融从业者和个人投资者的应对之法!#量化#

【对话访谈】

(一)新纪元开启:中国量化行业进入了怎样有趣的第四阶段?

陆滢洁:我们在回顾中国量化行业过往十几年发展历程的时候,朱博士您提到,过往十几年我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如今中国量化行业可能已进入有趣的第四阶段。您认为进入的是怎样有趣的第四阶段?

朱晓康:我之所以提出中国量化行业可能进入了一个新的第四阶段,是基于行业的超额收益变化。在2019、2020年的时候,中国量化行业的主导策略是中高频量价策略,行业平均年化超额收益在25-30%。但从2021年开始,中国量化行业的管理规模爆发式增长,这导致超额收益下降,并且其下降的速度并不慢。

我们认为超额收益下降背后的原因可能是量价赛道过于拥挤。那在今天这样一个量价赛道相对拥挤的市场环境下,无论是我们龙旗自身,还是市场上其他优秀的量化管理人,都在思考量化策略下一步如何发展。客观地说,发展的最终结果需要时间和市场来验证,我们可能要在三年之后才知道哪种策略会真正胜出。但当下这个时期,每一位量化管理人都在发挥聪明才智思考可行的解决方案,从我的角度来看,这可能就是一个有趣的、新的历史阶段

(二)量价策略是否真的过度拥挤?未来它将被哪个主流策略取代?

陆滢洁:朱博士,您刚刚提到现在量价策略可能已经过于拥挤。那其实,我也与很多行业里的人交流过,大家都有相同认知,另外,基于海外成熟市场的经验来看,量化行业会持续向中低频方向发展,这可能意味着基本面策略将成为未来量化行业的主流策略。我们知道龙旗从2011年成立之初,就一直致力于基本面策略研究,那结合您多年的深耕经验,您认为中国市场基本面量化策略未来将如何发展?#基本面策略#

朱晓康:回国前,我一直在海外从事投资工作,当时我们投资全球50多个市场,采用的都是基本面策略。这个策略在多个市场被长期验证过,的确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投资方法。那回到中国A股市场,虽然在三、五年之前,基本面策略的表现可能不如量价策略大放异彩。但通过我们的观察,基本面策略在A股市场也是长期有效的。

因此,在今天这个量价策略相对拥挤的市场环境中,我们龙旗是非常坚定回归基本面策略的。并且基于龙旗过往在基本面研究中的积累和优势,我们在最近两年里,也开始大量使用另类数据来构建更多的交易信号,从而补充信息来源。策略的发展和产品的迭代,其实也在告诉我们,市场是需要不断创新和变革的。

陆滢洁:谢谢朱博士。那同样的问题也想请教吴博士,请您和投资人一起展望未来3-5年中国量化行业的发展趋势。您也觉得量价策略比较拥挤了吗?未来什么样的策略将成为行业主流策略?

吴明义:最近,大家经常探讨的指数增强产品超额收益逐年下降这个问题,我认为和量价因子比重高,但量价因子对超额收益的贡献度在下滑有很大关系。现在中国量化产品规模大约在一万亿左右,A股市场成交量也在一万亿上下。从量化产品规模与A股市场交易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来看,量价策略过往20%多的超额收益已经接近上限,这个策略的超额收益曲线虽然看起来比较漂亮,但策略失效比较快,并且策略规模的天花板也比较明显。因此,从超额收益的角度来说,未来必须要往基本面策略发展,覆盖多频段和多周期。并且如朱博士所说,基本面策略是投资人相对看得懂、听得懂的投资逻辑,可能相对量价策略波动性较大,但是长期有效的。

另外,我觉得和海外成熟市场相比较,目前中国量化策略和投资品种都相对单薄。相信随着金融工具的丰富和市场机构化程度的提高,未来中国量化策略所涉及的品种将会越来越广泛,会从传统股票拓展到固收、金融衍生品,甚至拓展到一些场外交易的产品。这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发展趋势。

陆滢洁:感谢吴博士。关于最后一个点,我知道吴博士你们的量化期权策略也做的很好,但这个策略目前在国内也是一个非常小众的策略。关于未来量化投资的发展方向,两位专家达成了一致预期,即量价策略已经接近天花板,未来走向基本面策略是一种必然趋势。并且,随着市场成熟、规模扩大和金融工具不断增加,中国量化产品将会变得更加丰富,我们投资人也将要面对更为复杂的量化产品世界。所以,不仅量化管理人和量化产品需要迭代,投资人也需要共同成长,不断迭代对市场的认知。

(三)2023年,值得投资人关注的主流量化产品有哪些?

陆滢洁:那我们聚焦于当下,针对2023年的中国量化市场,两位专家觉得值得投资人关注,可能会大放异彩的主流量化产品有哪些?先请教吴博士。

吴明义:一方面,随着中国量化市场的不断演进,未来超额收益的确会处于下滑趋势之中,但与其他市场相比,中国市场的超额收益仍然还是可以期待。另外一方面,中国市场经历了2022年的大幅调整,2023年不论是从Beta收益还是从指数位置来看,都处于比较具有配置价值的阶段。所以,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指数增强产品,如果有一定超额收益能够产生复利效应,仍然是一个相当出色的投资选择。

但预测未来确实不是量化管理人所擅长的(量化投资更多依赖于统计学和概率论),所以我更鼓励投资人做好资产配置和合理预期。其一,如果所持有的量化产品超额收益很强,中长期具有复利效应,那即使遇到短期波动,也要拿得住这类好产品。其二,中国量化投资超额收益下滑是市场演进所带来的必然趋势,所以不要用之前红利期阶段比较高的超额收益标准来看现在的量化产品,就目前市场来说,年化12%-15%的超额收益就具有非常好的配置价值。在做好资产配置和合理预期的同时,也要避免追涨杀跌,既不要因为听说好就随大流一窝蜂买产品,也不要因为产品稍微回撤就很悲观卖产品。我们要整理好自己的配置框架,作出更为明智的投资决策。

陆滢洁:谢谢吴博士的建议。其实在日常与个人投资者的交流中,我们也经常会强调做好资产配置的重要性,这的确是一件不可忽视的事情。接下来,同样的问题也想请教朱博士,您对2023年中国量化产品表现有什么样的看法?

朱晓康:我完全认同吴博士的观点。相较于挑选某一只量化产品,其实投资人更多的是要做好资产配置,根据自身对风险的容忍程度和对收益的合理预期,进行综合考量。

针对2023年的中国量化市场,首先,我认为在经历了2022年的大幅调整之后,目前估值是相对合理甚至可以说是具有吸引力的,对于一些中长期的投资人而言,指数增强产品是一类非常好的配置标的。其次,结合我作为量化管理人以及个人投资者的经验来看,我认为做一些逆向投资往往也可以在中长期取得不错的效果。比如,随着基差成本的下降,那些有较强超额收益创造能力的管理人所管理的市场中性产品,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固收替代选择。再比如,现在中证500中证1000这类指数增强产品非常受关注,但我们可能也不必全部都配置这类中小盘指数增强产品。以现在沪深300的点位和估值来说,考虑沪深300的指数增强产品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我们无论选择哪类产品,思考的出发点都不是赌它们未来收益一定会大放异彩或者怎样,而是要从资产配置的角度综合考量,并适当地加入一些逆向投资思路。

陆滢洁:谢谢朱博士。通过朱博士和吴博士两位专家的分享,相信投资人应该收获颇丰,有了不少投资思路上的启迪。在2023年这个投资时点和市场环境中,两位专家都一致认为指数增强产品确实是不错的投资选择。但两位专家也都提到了,做投资最重要的不是选出我认为未来收益可期的某个产品,而是要通盘考量,从资产配置的角度,结合自身风险收益偏好做出更为合理的投资选择。

关注雪球号“滢洁投资圈”,锁定下期内容更新。访谈视频见YouTube。

@龙旗科技 @东恺投资 @雪球私募 @今日话题 @持有封基 @quantek

$龙旗红旭(undefined)$ $龙旗群星2号(undefined)$ $东恺新时代成长一号(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