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工业机器人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0喜欢:2

上周四,央行和国家统计局公布了6月份和上半年的宏观经济数据。周五笔者做了简要分析,其中对滞涨的部分板块做了提及,尤其是在高景气度环境下的重卡和挖掘机相关公司做了分析,今天这些权重公司也成为了拉动大盘上涨的核心力量。

同时,国家统计局公布的6月工业机器人的产量再次超预期,6月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29.2%,仍旧保持高速增长。虽然属于细分领域,但是也是一个可以产出大公司的行业,笔者非常看好,今天也和大家来聊一聊工业机器人的相关投资机会。

为什么机器人需求在增长?

机器人核心就是用更高效的方式来帮助人实现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的痛点和解决生活服务过程中的需求问题以提高生活品种而诞生的一类机械设备。因此,当下游生产需求旺盛,以及人追求更高生活品质的时候,机器替人的需求就此产生并不断放大。

(1)当下中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下工厂干活,工作,自然导致工人供给的减少,工人劳动力成本抬升;当机器人的生产成本不断降低,且工作效率不断提升的时候,机器替人的市场就会出现;

(2)消费端,随着老百姓追求高品质生活和消费升级需求的抬升,以扫地机器人和平衡车的机器人需求不断增长;

(3)刺激:受疫情影响,很多制造业企业在2-3月份无法高效复工开展工作,但基于机器人的复工方式高效,无人体接触,且可以实现24小时生产的模式,刺激了工业机器人的需求。

(4)下游市场需求不断扩容带来机器人的升级和量产,以往机器人只能在单一应用场景下处理单一简单的工种,但是随着下游需求的增长,包括多行业如医疗、汽车、电子、家电、塑料加工等等更多行业对机器人需求增长贡献力量,这部分叠加了需求本身的增长和更新迭代的需求。

机器人的分类

我们将机器人划分为两类,包括服务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就是以服务人类终端为应用场景的机器人,包括家用扫地机器人(小米、石头、科沃斯、iRobot)和九号平衡车(纳恩博)等,未来还将渗透包括擦窗机器人,陪伴机器人等等;而工业机器人就是帮助处理工业生产过程中复杂制造的帮手,如生产口罩的机器设备、巡逻测温机器人以及AGV(海康、快仓、Geek+)等To B端工业用智能机器人。

根据中金测算,到2029年,预计机器人的市场规模达1,082亿美元,约为智能手机市场的20%,维持12%的年复合增长率。这个复合增长率下诞生大牛股是可以确定的事情。

今天,我们主要聊的是工业机器人,因为下游服务包括医疗、汽车、电子、家电、塑料加工等行业,机器人量产需求大,随下游需求增长不断增长,属于可以看到的成长性行业。

高速增长的工业机器人行业

2016年以来,工业机器人经历了3个阶段的变化。

第一阶段:首先是2016年初-2017年底的高速增长阶段,这一阶段工业机器人虽然制造同比增长高,但是生产总量较低,每个月只有3000-4000的产能,当时很多公司没有核心技术,只是制造一些低端的机器设备,更多针对下游的机器装备仍旧以进口为主;同时,经历了2015年股票牛市后,很多公司处于消化估值状态,因此机器人概念在当时只是个噱头而没有诞生优秀的公司。

第二阶段:2018年初-2019年9月,受到中美受贸易摩擦的影响,大量制造业企业降低了资本开支,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不断降低,叠加宏观经济下行在许多下游行业造成的低迷需求影响,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景气度有所减弱,产量同比不断下行,同阶段很多上市公司股票也出现大幅回撤。

第三阶段,2019年10月至今,一方面受益中美贸易暂缓和相关情绪price in,宏观经济的不断复苏,推动了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开始止跌反转,另一方面疫情影响下很多机器替人需求开始得到进一步验证。今年以来,2月,3月,4月,5月和6月的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15.3%、12.9%、26.6%、16.9%、29.2%,可以说,这是一个没有受疫情影响,或者多少受益的行业。

工业机器人的产业链核心

工业机器人的制造包括了核心零部件、本体制造和最终的系统集成三部分。

核心零部件主要涵盖了三个重要的组成,控制器、伺服电机和减速器;简单理解,这三个零部件将决定机器人是否听话,能否启动和是否能精准操作。说到核心零部件,就不得不提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四大家族:发那科、安川、库卡、ABB,这些国外企业控制着制造机器人最核心的环节,仅核心零部件就占了整个工业机器人生产成本的70%,而这其中,减速器的研发难度最大,技术含量最高。因此,有研发核心和生产核心零部件能力的企业,一定是可以走出牛股气质的龙头。

本体制造和系统集成,就类似车辆的整车制造,属于重工业环节,因为不同工业机器人功能不同,有些做焊接、有些做切割、有些做搬运等,因此这个产业链更多是根据下游需求来调整制造的方案和成型的效果,很多公司都处于这一环节的制造,偏传统行业类型。

目前工业机器人上市的公司也有一些,包括做口罩机业务今年大放异彩的拓斯达、有实现控制器和伺服电机自产的埃斯顿汇川技术,也有受疫情影响在巡检行业需求暴涨的亿嘉和,和军工产业链上无人机制造的航天彩虹等。

展望未来,笔者是非常坚信,随着中国强国制造的崛起,配套的工业机器人需求和技术升级迭代更新将推动产业进步,诞生牛股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