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投资总结与2024年展望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1

一、2023年全年回顾

我在2023年年初的持仓如下图。

到2024年年初时,持仓变为

2023年度总体收益为9.9%,同期沪深300涨幅-11.38%,跑赢指数21.28%个点。虽然这个这个收益还算不错,但是是低于我的预期的,相信大部分股民对2023年的收益是不满意的。

具体持仓方面,2023年调整较大,具体来说,对于年初持仓的中国巨石顺络电子赛意信息浪潮信息进行了清仓。对于博彦科技威海广泰以及汇中股份进行了减持。新买入的个股有分众传媒腾讯控股贵州茅台。收益的绝大部分由博彦科技以及汇中股份贡献,清仓的浪潮信息也贡献了部分业绩。威海广泰,以及新建仓的分众传媒、腾讯控股、贵州茅台对业绩贡献不大或者是有所拖累。

今年的调仓相对于历年来说比较大,换手率超过6成,在我的投资生涯里算是比较高的了。这里面的原因主要是我自己的投资体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经过这两年的学习,包括对巴菲特、芒格、段永平、李录、唐朝等国内外价投大师的学习,自己对价投理解更深,自己的持仓也更加偏向于找能持续创造现金流的优质企业。所以才对分众、腾讯茅台这些优质股票进行了建仓。虽然这些股票在2023年都变现一般,但是我觉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股票会有良好的表现。

能否做的更好一点?在2023年变现最好的板块是人工智能和一些硬科技企业。但是就算是人工智能这样的热门板块,也在涨了30%-40%左右回调了大半的涨幅。我的持仓博彦科技幸运的沾上了人工智能板块的边缘,但是想在最高点出来,对于我来说,基本不可能。对于自己买的腾讯控股在年末的时候遭遇行业监管这类黑天鹅,也是很难预料。我只能说,对于这类有可能出强监管的行业仓位设置一个上限,这是我总结的一个经验教训。

总体来说,我的运气和部分实力贡献了我在2023年的超越指数的收益,但是大盘指数不给力是拖累业绩的重要原因。

从2023年初看,沪深300指数已经连跌两年,香港恒生指数已经连跌三年,整体估值普遍偏低。

叠加疫情的全面开放,无论从经济还是股市的角度,对2023年产生较高预期也是人之常情。

加上沪深300指数自诞生以来,从未出现过连跌三年的历史记录。

恒生指数至少在最近三十年力,没有出现过连跌四年的历史记录。

从统计角度考虑,也让人们对2023年出现小阳或大阳的预期,大大提升了。

但是,记录就是被打破的。2023年,沪深300指数就这样创造了连跌三年的新纪录,恒生指数创造了连跌四年的新纪录。

我们看下全球主要指数2023年情况,除了我们和我们的泰国小兄弟,其他国家都表现不错。

为什么我们预期的2023年股市大涨没有出现呢?主要是我对于国家的宏观经济判断出现了偏差。要站在一个长周期的历史维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这张图叫“康德拉季耶夫波动周期”,它描述的是以60年为一个跨度,一个大型经济体由一个非常羸弱的经济模型不断地上涨,然后在长波段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成长和发展的过程。

吴晓波在他的年终总结里表示,今天的中国正处于60年为跨度的康德拉季耶夫波动周期的第三个阶段。

1978-2008年,在这30年里,中国经济保持着平均9.8%的高速增长,描述的就是康德拉季耶夫波动周期的第一个阶段。在这30年里,我们赶上了工业革命的末班车。1978年,中国是一个工业品极其短缺的国家。到1998年,中国在轻工业领域,吃的、穿的、用的领域,已经完全实现了产能供给,甚至出现了产能过剩。

1998年,中国、亚洲经济遭遇了东亚金融危机,中央政府进行了坚决的改革,推出了消费、出口、投资的三驾马车,同时开始大规模的城市化运动。1998年到今天,中国的进口处总额增加了506倍,中国的城市化率提高了3倍。

从2008年开始,我们大概有10年时间处在康波周期的第二个阶段。2008年中国举办奥运会,美国出现金融危机,2009年中国汽车产量超过美国,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2011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的占比超过美国,2012年中国在全球贸易的占比超过美国,2014年中国推出“中国制造2025”,2015年中国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中产消费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在杭州举办了G20峰会,中国出现了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新零售”浪潮,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爆发。

2018年以后,中国经济大概率进入到康波周期的第三个阶段,这期间一个最大的变化是全球化周期发生了突变。

二战以后,人类经济当代史上最重要的经济学名词之一就是“全球化”,而中国是最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从全球化中获益最大的国家之一。

中国45年的经济发展,最大的一个意外和奇迹是,我们打破了发达国际和费发达国家之间的沃勒斯坦循环,变成了“中国双循环”。

我们通过市场换技术,时间换空间,从发达国家获得了很多技术能力,利用我们的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税收优势和勤劳,生产了大量的商品,然后把这些商品以“Made in China”的方式卖给了发达国家。

同时,我们从欠发达国家获得了大量自选,铁矿石、水泥、森林、大豆等,用于我们的生产,又把产品卖给了欠发达国家。中国成为了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中间那个中间轴。

在中国,无论是中国企业还是国际公司,都享受了中国双循环的优势。

但到了2018年以后,“中国双循环”似乎有点破局了。

为什么呢?第一,中国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们跟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矛盾越来越激烈,出现了欧美对中国的技术脱裂;第二,中国人均GDP突破10000美元,劳动力成本优势开始逐渐丧失,一些装配型的工厂开始离开中国市场。

至此,我们进入康波周期第三阶段。

由于我们已经进入了康波周期的第三阶段,股市表现也自然不能与之前的第二阶段一样,这是大盘不给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2024年展望与预期

既然已经确定了我们处于康波周期的第三阶段。我们的投资思路应该如何呢?

我想到以下几点。

1、 研究同阶段国家去找行业机会。

环视全球,我觉得与我国目前发展阶段比较类似的是90年代的日本。

从1985年到1989年,日本股票涨了240%,土地价格上涨了245%。

日本人最骄傲的时候,泡沫一下子破裂了。

股市+房价都大跌。

破产、失业,大学生一毕业酒赶上就业冰河期,找不到好工作。

日本人用了二三十年,来偿还自己背下的债务。

下面这个图是日经225指数

自1990年初到达38957这个高点后,一直跌到了2011年底,才开始趋势性反弹。

2011年安倍上台了,搞“安倍经济学”。央行下场买股票、搞货币财政化,各种大放水,让股市转牛。

就算是这样涨了十几年,也没有消化当初的大跌。

这么惨烈的时候,有哪些股票坚挺不倒呢?

1) 卖平价产品的公司。

有个很典型的:迅销,Fast Retailing

就是优衣库的母公司。它是1997年上市的,一路上涨,到今天为止是涨了50倍。优衣库和拼多多的逻辑挺像,在经济下行期卖平价服装,走消费降级路线。

2) 掌握核心科技的公司

这三十年来股价向上的公司,很多都跟科技相关。

比如日本市值的第五名基恩士(keyence),是做自动化设备的,传感器这些。属于半导体概念股吧。

股价自1990年以来涨了53倍。

虽然日本90年代的经济环境与我国还不是完全一样,我国还有部分的人口红利可以吃,但是他们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参考。

2、 更加强调确定性

在经济发展低速期,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加强。投资者对确定性的要求提高。要规避发展不确定的企业,选择确定性强的行业,选择龙头企业。今年的中国移动中国神华中国石油等传统企业涨幅居前也是这个道理。

3、 重视高分红的公司

在经济发展低速期,大家对于能真金白银进行派息的企业更加重视。而且随着利率降低,这些企业的估值其实是提升的。之前聊过的中国移动中国神华中国石油以及银行股派息比例也是非常高。

展望2024年,我的规划是这样的。价投的路没有错,难点在于要根据所处的宏观与经济环境进行适当的调整。中国经济高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一个低速增长、消费降级的时代。无论是企业家还是个人,大家都感觉很难,自然投资机会就少了。但是这种情况下难道就找不到好企业了么?2023年拼多多也是涨了80%,字节跳动也是在高歌猛进。不是没有机会了,是之前遍地是黄金的机会少了,我们要能练就一双能发掘黄金的眼睛。

我在2024年的投资思路就是顺着上面分析的三个方向去找投资机会,投资目标就是超越大盘10-15个百分点。

祝大家都能在2024年股市长红,收获满满。

全部讨论

05-04 10:43

@极道鲜师 你好。前期,我记得你讨论过汇中股份。我从你这了解到汇中,经过研究后,感兴趣并买入了。不知你还关注持有汇中股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