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宏观经济光明论……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2023年宏观经济究竟是增长还是收缩了?

单纯从2023年GDP增速数据(+5.2%)上看,无疑是保持了较高速扩张;但最近一年,无论个人还是企业,大都觉得好难,体感上感觉经济衰退,包括CPI、PMI这些指标也反映着经济收缩下行,为啥GDP还是增长的呢,而且横向对比世界主要经济区增速还不低?到底是统计J的功劳,还是经济衰退的感知是幻觉,只是增速降了,实际还是正增长?身边一些人说统计数据是假的,水分很大,但具体是怎样的水分、如何的假却没人说得清。

前领导人曾提出“Keqiang指数”的概念,《经济学人》曾撰文称“Keqiang指数”比官方GDP数字更能反映中国经济的现实状况。克强具体包括三个指标:工业用电量、铁路货运量社会融资总额,这几个指标与宏观经济活动息息相关,且很难作假,可以作为窥探实际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具体如下:

我们可以看到,2023年前11个月工业用电量同比上涨7.3%,高于实际GDP增速,说明工业活动仍保持一个较高速增长;铁路运输量同比增速略有下滑,但仍保持正增长,公路运输量则同比增长接近9%,说明整体物流活动也处于较高速增长;社会融资额同比增长超11%,仍处于较高增速。

这三个指标均总体来讲与2023年中国GDP增速是相符的,为啥很多行业很多企业很多个人却感觉到经济衰退?

关于这个问题,特意请教了在政府部门工作的朋友。大意是,GDP确实还是增长的,但大家都觉得很难,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因:一是国J民T。他们去做过实地调研,现在央企国企越来越强势,有些央企的业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但央企国企的数量毕竟还是少数,虽然盘子大,但占比低,占比企业总数量99%以上的还是中小企业,他们的业务被挤压了,自然从企业到个人感受到了压力。

二是GDP的结构发生变化。消费、净出口贡献下滑,政府投资上升。这几年居民消费意愿降低,即是有钱也不像以前那样豪气了,政府则大力花钱,到处搞基建,搞投资,甚至连转移支付好像都减少了,都加在投资上。2023年GDP里的净出口也表现不佳,拖累了经济增长。相对于投资,消费和出口与个人和民企关系更为密切。

所以,个人倾向于2023年GDP数据是比较真实的,但从经济主体上讲,国企比民企、个人增长的多,从GDP结构上讲,基建投资比消费、出口增长的多,因此出现了个人感受与实际数据相背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