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妆原料商2023财报“透视”:2家营收超30亿,1家毛利润近76%(华熙生物、科思股份)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5

原创 东曦 i美妆头条 2024-05-14 19:38 广东

华熙生物科思股份引领中国化妆品原料“出海”发展。

《美妆头条 》新媒体

作为化妆品产业链的“源头活水”,原料就是化妆品的“芯片”。原料,是化妆品的根基所在,是化妆品实现功效与竞争力的保障。谁掌控了原料,谁就掌控了产业链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定价权。

近几年,原料开“卷”!原料供应商、品牌方、代工制造等企业纷纷打响原料竞争赛,共同推动中国化妆品原料的研发、生产、创新应用。受政策利好和技术进步影响,近些年中国化妆品在原料研发上可谓进步巨大,新原料备案数量稳步增长,甚至可以说是“后来居上”。

4月底,中国化妆品原料上市企业2023年“成绩单”全部发布,《美妆头条》通过财报、筛选梳理,发现“成绩单”(只专门分析化妆品原料业务)主要看点有:

1、华熙生物科思股份“科代表”,引领中国化妆品原料“出海”。2023年,华熙生物玻尿酸原料出口额超48%,科思股份防晒剂原料出口额近90%。

2、晨光生物莱茵生物等“龙头”企业,引领中国植物提取物出口。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植物提取物出口额为238.8亿元,全球市场份额超过20%、居世界第一。

3、赞宇科技丽臣实业等“龙头”企业,引领表活原料发展。如今,赞宇科技、丽臣实业,已经成为我国表面活性剂行业营收30亿级的大型生产企业。

4、中国香精香料企业集体在追赶,整体市场份额逐步提高。尤其是新和成,2023年以30多亿的营收排名中国香精香料第一,而且遥遥领先。

01

化妆品原料“出海”

还看华熙生物科思股份

一直以来,由于自主研发能力、核心技术研发等的不足,中国化妆品原料依赖进口,比例超过80%,其中从欧洲、美洲和日本进口居多。

总体来看,我国原料出口主要是低附加值的中低端产品,而且整体出口量处于相对少的状态。而华熙生物科思股份两个“科代表”,为中国化妆品原料“出海”提供了样本。

透明质酸(玻尿酸),是中国化妆品原料创新研发、产业化、国际化的一面旗帜。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透明质酸原料生产销售国,2021年占据全球82.0%市场份额。

2007年至今,华熙生物(688363)一直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透明质酸生产商、供应商。2023年,华熙生物原料业务收入11.29亿元,同比增长15.22%,毛利率为64.71%。其中,2023年出口原料销售达5.17亿元,同比增长21.47%,占原料业务线收入的比重达到了45.81%,接近半壁江山,远销全球70余个国家和地区。

2023年,透明质酸原料生产量384.40万吨,同比增长0.13%;销售量350.61万吨,同比增长25.12%;库存量322.28万吨,同比增长11.71%;

如今,华熙生物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押注“合成生物”新赛道,也不断地推出新型原料,如重组人源胶原蛋白、麦角硫因、依克多因等。2023年,华熙生物的研发费用为4.46亿元,同比增长14.98%。

华熙生物昊海生科(688366)、爱美客(300896)都是以玻尿酸为核心的企业,被外界称为“医美三剑客”。但是,昊海生科、爱美客本身不生产玻尿酸原料,一部分原料来源都是从华熙生物采购。

深耕行业二十余载,科思股份(300856)已经全球防晒剂制造龙头企业,防晒剂产品的总销售量和市场份额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防晒剂产品市场份额占全球的20%以上。

目前,科思股份主要产品是防晒剂和香料的原料,其防晒剂原料出口额近90%。

数据显示,2021-2023年科思股份总营收分别为:10.90亿元、17.65亿元、24.00亿元;其中“境外”营收分别为:8.96亿元、15.68亿元、21.59亿元;“境外”占比分别为:82.17%、88.83%、89.94%。2023年,科思股份防晒剂原料毛利率为53.06%,利润还是比较丰厚的。

财报显示,科思股份2023年化妆品活性成分及其原料产量2.49万吨,销量1.95万吨,实现收入20.70亿元;合成香料产量1.06万吨,销量0.72万吨,实现收入3.08亿元。

科思股份化妆品活性成分及其原料(防晒剂)主要客户包括:帝斯曼、拜尔斯道夫、宝洁欧莱雅默克等化妆品公司和专用化学品公司;合成香料客户包括:奇华顿、芬美意、IFF、德之馨、高砂、曼氏、高露洁等全球知名的香料香精公司和口腔护理品公司。

02

中国植物提取物原料出口

全球第一

目前我国从事植物提取物进出口的企业超过2000家,出口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有50多家,我国已发展成全球植物提取物原料供应第一大国。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植物提取物出口额为238.8亿元,全球市场份额超过20%、居世界第一。晨光生物(300138)、莱茵生物(002166)等“龙头”企业,引领中国植物提取物发展与出口。

目前晨光生物已成为国内植物提取行业规模最大的上市公司,在全球植物提取行业位居第一梯队,逐渐追赶或超越 Frutarom、Kalsec、Synthite、Lycored 等国外植提龙头企业。已有辣椒红、辣椒精、叶黄素三大主力产品位居世界第一或前列,甜菊糖苷、花椒提取物、水飞蓟提取物、姜黄素、葡萄籽提取物、番茄红素、迷迭香提取物等梯队产品处于快速发展的上升阶段。

2023年,晨光生物天然色素/香辛料/营养等原料营收28.90亿元(占比42.06%),同比增长8.88%,毛利润19.93%。

莱茵生物(002166)是中国植物提取物行业首家上市公司,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已掌握300多个标准化植物提取产品的提取技术,产品包含罗汉果提取物、甜叶菊提取物、工业大麻提取物、茶叶提取物,以及保健护肤提取物,如虎杖提取物、柚子籽提取物、积雪草提取物、淫羊藿提取物、红景天提取物、厚朴提取物等,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保健品、化妆品、宠物用品、饲料等领域

2023年,莱茵生物植物提取业务实现销售收入 14.84亿元,占比99.34%,同比增长12.27%,毛利率23.87%。

比较遗憾的是,无论是中国整个植物提取物行业,还是晨光生物莱茵生物这样的“龙头”企业,其植物提取物营收没有按“食品原料、保健品原料、化妆品原料”进行分类。

03

表活原料“龙头”

30亿级企业当道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表面活性剂生产和消费大国,洗涤用品等下游应用领域的刚性、平稳增长,推动我国表面活性剂行业可持续、稳步发展。

根据中国表面活性剂产业联盟统计数据,2022年表面活性剂行业67家规模企业全年表面活性剂总产量达到426.2万吨,销量420.9万吨,分别同比增长3.6%和2.1%。中国已成为表面活性剂产品的“世界工厂”。其中,赞宇科技(002637)、丽臣实业(001218)为“龙头”企业,分列行业第一、第二。

赞宇科技是国内表面活性剂和油脂化学品龙头,目前表面活性剂年产能突破120万吨,油脂化学品年产能突破100万吨,洗护用品OEM/ODM加工服务能力达到110万吨。

赞宇科技生产的表面活性剂主要包括以 AES、LAS、AOS 为代表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以6501、CMEA、APG 为代表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以 CAB、CAO 为代表的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其中,第一大产品 AES 及第二大产品 LAS 均保持在同行业第一位。


2023年,赞宇科技表面活性剂(含洗护用品)销量达57.72万吨,同比增长21.84%;实现营收33.98亿元,同比下降3.29%。但是,作为30亿级的表活龙头企业,毛利率仅有5.05%,实在是有点遗憾,这个毛利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公开资料显示,赞宇科技主要客户包括:宝洁联合利华、和黄白猫、蓝月亮、拉芳、纳爱斯、立白、家化、榄菊、丰益油脂、正点、妙洁、立顿、拜尔斯道夫、绿伞、金鱼、威露士等国内外知名品牌日化企业。

丽臣实业,是中国表面活性剂行业的“老二”。

据介绍,丽臣实业目前拥有长沙、上海、东莞三大生产基地,表面活性剂年产能40多万吨,洗涤用品年产能20吨。公司现有的表面活性剂产品包括 AES、LAS、K12、铵盐、AOS、氨基酸型等系列

2023年,丽臣实业表面活性剂营业收入为29.97亿元,同比增长7.42%;毛利润3.56亿元,毛利率为11.89%,其毛利率远超赞宇科技

同为表面活性剂产品,为何丽臣实业毛利率能达到11.89%,而赞宇科技毛利率只有5%,其中主要原因丽臣实业给出的解析是:表面活性剂生产企业一般参考上游核心原材料的价格波动情况,对应制定相应的销售价格,但定价的频率、价格的选取、采购与销售的时间差、各客户议价能力、产品供需环境变化等因素,均可能导致产品利润水平出现变化。

公开资料显示,丽臣实业服务的客户(品牌)包括:宝洁、蓝月亮、纳爱斯、威露士、维布洛、金龙鱼洁劲、欧莱雅、施华蔻、科蒂、高露洁、立顿、舒颜、阿道夫、霸王、云南白药、环亚、利洁时、澳宝、蒂花之秀等。

相比赞宇科技、丽臣实业,晨化股份(300610)与天赐材料(002709)毛利率就高多了,特别是天赐材料达到35.84,当然这里有其他原料在一定程度上拉高了毛利率。 天赐材料,已发展成为国内表面活性剂主要供应商之一。2023财报显示,其日化材料及特种化学品设计产能为19.64万吨,产能利用52%-62%。

2023年,天赐材料日化材料及特种化学品实现营收10.17亿元,占比6.60%,实现毛利润3.564亿元,毛利率达35.84%。

天赐材料日化材料及特种化学品,实施深度绑定国内外大客户的营销策略,牛磺酸钠获得进入雅诗兰黛供应链体系的重大突破,同时配合大客户进行其关键原材料的开发和供应,持续扩大在欧莱雅、宝洁、联合利华等国际 MNC 的市场份额。

晨化股份主要从事以氧化烯烃、脂肪醇、硅氧烷等为主要原料的精细化工新材料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可分为表面活性剂、阻燃剂和硅橡胶三大系列。2023财报显示,表面活性剂(含自用聚醚)设计产能8.96万吨,产能利用率72.69%。

2023年,晨化股份表面活性剂实现营收7.39亿元,占比79.47%,实现毛利润1.24亿元,利率达16.79%。

04

香精香料

中国集体在追赶

据统计,2022年全球香精香料市场规模达到1964亿元,产值达到2507亿元。其中,中国香精香料的市场规模达到560亿元,占全球的28.5%,产值占全世界产值近1/3。截至2022年,我国有香料香精相关企业22.4万余家,每年生产的香精香料产品约有1/3出口,其中香料产品约占2/3,香兰素、芳樟醇、麦芽酚出口量均占全球供应量的50%左右。

中国香精香料行业,包括日化、食品饮料、烟草、制药、纺织、饲料、皮革等全部,年营收能够达5亿元及以上的企业主要有:新和成(002001)、华宝股份(300741)、安德利(605198)、爱普股份(603020)、亚香股份(301220)、新化股份(603867)。

《美妆头条》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华宝股份2023年营收14.85亿元,拥有“食用香精、食品配料、日用香精”三大产品,其食用香精中的“烟草用”香精占比超80%;安德利,主要生产营销食品香精香料;中国波顿(03318)主要生产香味增强剂、食品香精。

2023年,中国香精香料行业上市(按化妆品香精香料,不含其他香精香料)营收为:新和成32.74亿元、爱普股份7.35亿元、亚香股份6.3亿元、新化股份5.19亿元、科思股份3.09亿元、华业香料2.69亿元、华宝股份0.99亿元。在毛利率方面,新和成50.51%为最高,华业香料17.03%为最低。

2023年,中国香精香料行业上市公司中,新和成以32.74亿元的香精香料业务营收规模,继续排名第一。新和成是一家专注于营养品、香精香料、高分子材料等功能化学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中国上市公司百强企业。

目前,以新和成、爱普股份、亚香股份、新化股份为代表的中国香精香料企业正在集体追赶,整体市场份额逐步提高。但是,在全球香精香料市场高度垄断的大环境下,中国香精香料还是差距太大。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企业格局依然没有改变。

目前,全球香精香料市场垄断在前10家巨头企业手中,其中奇华顿、德之馨、IFF、帝斯曼-芬美意这四大巨头,一直占据全球60%以上的市场份额。2023年,四大巨头掌握了全球市场份额的67%,市场占有率TOP4排名为: IFF20%、奇华顿18%、帝斯曼-芬美意17%、德之馨12%。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香精香料行业主要“痛点”为:工艺提取方法落后,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新品种选育与推广滞后,以及产业集中度低、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向全球四大香精香料巨头学习、合作解决这些“痛点”,先“做大”、再“做强”,是中国香精香料行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香精香料生产国,天然香料植物资源丰富,有400多种香料植物,拥有肉桂、八角等多种特有品种,以及全球具有独特优势的天然香料品种。随着行业不断转型升级、结构调整,以及人才、工艺、技术等方面的不断提升,中国香精香料行业必将提高全球市场竞争力。

结 语:

《美妆头条》通过原料商2023财报“透视”,发现中国化妆品原料供应商“成绩单”可圈可点:一是在化妆品原料“细分”市场,如透明质酸、防晒剂、维生素、重组胶原蛋白、植物提取物、表面活性剂等,处于全球领先的地位!或是产量、市场份额占有比较优势;二是一部分原料头部企业不断提高研发经费,加大原料研发与创新应用;三是一些原料头部企业进一步实施“出海”,不断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重组胶原蛋白在中国如火如荼,但有些原料生产企业还没有上市,如聚源生物、创健医疗等。其中,聚源生物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重组胶原蛋白供应商之一,年产重组胶原蛋白高纯度粉末原料20吨,折合重组胶原蛋白溶液5000吨。

胶原蛋白行业已经上市的东宝生物(300239)、锦波生物(832982)2023年营收分别为:0.45亿元、0.24亿元,毛利率分别为28.59%、75.9%。锦波生物75.9%的毛利率,是这20+上市原料企业最高的一家。所以,我们看到2023年以重组胶原蛋白为核心的企业,如巨子生物、锦波生物,都赚的盆满钵溢。

众所周知,中国化妆品进口原料达到80%以上,换句话说,就是目前中国化妆品原料市场依然被德国、美国、法国、瑞士、英国、荷兰、日本等国际知名原料商垄断。

国际知名原料商具体为:德国(巴斯夫、赢创、德之馨、德国默克、瓦克化学)、美国(陶氏化学、路博润、森馨、亚什兰、IFF)、法国(赛比克、嘉法狮、仙婷)、瑞士(科莱恩、奇华顿)、英国(禾大)、帝斯曼-芬美意(荷兰、瑞士双总部)等。这些企业,基本在中国“安营扎寨”(总部大部分在上海),投资建厂。

事实上,日系化妆品原料在中国非常普遍,主要供应商有:三好、大东、大赛璐、协和、日清、高级醇、日油、阪本、太阳、信越、帝国、堺化学、钛工业、日油、东邦、三洋、旭化成、一丸、香荣、日乳、青木等。只不过,2023年“核污水排海”后,日系化妆品原料“败走”中国。


相比这些国际知名原料商,中国化妆品原料供应商还是比较“弱小”。

我们以原料巨头巴斯夫(六大业务板块)为例,2022年其化妆品个护、家庭护理原料所属的营养与护理业务部实现营收80.66亿欧元(约合 630 亿人民币),这个体量与中国化妆品原料商相比,就是大象与蚂蚁的较量。

中国,是巴斯夫最大的海外市场。财报数据显示,2020-2023年巴斯夫中国营收分别为:85亿欧元、120亿欧元、116亿欧元、88.93亿欧元,中国市场在全球占比分别为:14.38%、15.27%、13.28%、12.91%。但是,财报没有单独披露化妆品个护、家庭护理原料营收数据,只是标注小于中国总营收10%。

因此,目前中国化妆品原料市场依然是国际知名原料商处于竞争领先地位、垄断地位。中国的化妆品原料多数被国际原料巨头控制,中国原料只能靠“性价比”在中低端、细分市场竞争生存,特别是在高端化妆品原料领域,还没有“话语权”、“定价权”。

认识差距、承认差距、正视差距、弥补差距,努力改变与提升,是中国化妆品原料先“做大”、再“做强”的有效路径。

监制 / 黄志东

主编 / 陈山花

作者 / 东曦

编辑 / 周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