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尓瑞斯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16喜欢:17
关注心动的时间不长,看的也很肤浅,从一个游戏领域萌新的角度看心动,我觉得主要取决于心动能否讲好这三个故事:
1、Taptap,能否形成一个持续性的收入,能否在某些特定的游戏品类成为产业链上举足轻重角色(可能还要考虑硬件厂商们的脸色,可以参考meta与iOS在idfa方面的争端,Taptap远没有meta那么强,硬x联盟可能比水果更不顾吃相)
2、游戏发行:背靠Taptap的流量和玩家兴趣的洞察,甚至第一个故事实现了某些细分品类举足轻重的角色,公司能否有希望在游戏发行实现第二个持续性收入,虽然也躲不开游戏新老更替的波动
3、游戏自研:凭撞大运凉一款火一款,是没办法预期长远的,只能按照产生的净流水给1PB的估值。若公司随着自研作品基数扩大,依然展现出不俗的成功率,证明公司的研发管道是可信任可预期可展望的,那是可以给出一定的PE倍数了。当下火炬、铃兰、麦芬相对不俗的表现,可能一部分人认可管道,一部分人认为还处于撞大运阶段,这个阶段是见仁见智的。
利益相关,小仓位被套,9.x成本。

热门回复

那为什么全球历史上没有哪怕一个平台公司能够做出自研爆款(腾讯那种社交裂变的微创新游戏例外),唯一走得通的方式是收购独立工作室来研发。

仁兄看的确实很透彻,有一定概率三五年达到了仁兄所说的状态,届时市值1000亿了。

02-02 08:42

[很赞]

你们是真不信邪,我感觉缓过劲来之后会有第二集

至于任天堂早期历史,我很熟,但是这跟我说的没关系

但凡是懂点游戏都知道腾讯的玩法是超脱了游戏行业产品思维这套,别人无法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