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投资思维是实业思维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2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老师在《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一书中,详细谈到上市对于新东方的利和弊。

关于上市之弊,他深有感触地说,你会发现,原则上一个企业的发展,应该至少以两三年为一个周期,才能看到它的战略布局是不是有一个良好的后果。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业务的波动和利润的起伏,是特别正常的事情。但资本市场不这么看。资本市场要求做季度汇报,如果利润好、收入好,股票就会涨,利润不好、收入不好,股票就会跌。

资本市场之所以如此短视,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实业思维。

所谓实业思维,就是经营企业的思维。经营企业需要的思维方式,正是投资者最稀缺的。

做企业,你不会希望今天投入,明天就发财。你甚至不会希望今年投入,明年就收回成本。

但一旦踏进股市的河流,很多人会希望上一秒买入,下一秒涨停。很多新手(韭菜)会认为,巴菲特的一年20%收益实在低得可怜。20%,不就是两个涨停板吗?跌停买入,涨停卖出,20%收益不就到手了吗?

但真相很残酷,你经常听到有人抓到涨停板,也在某年听到某人挣了一倍两倍,但长期来看,基本上是没赚到什么钱,亏损的倒是一抓一把。

所谓的实业思维,并非我的创新。100年前,巴菲特的老师本•格雷厄姆就提出:股票代表的是企业的一部分。每一支股票背后,都是一家活生生的企业,而不是只有交易价值的筹码。

长期来看,一家公司股价的涨跌,也印证了这个理论的正确性。即:长期而言,一只股票之所以能够给你带来收益,是因为它所代表的公司的业绩增长了。反之亦然。

尽管股价涨跌受资金、情绪、大盘的影响,但长期来看,只会受到自身业绩增长的影响。

一家业绩稳定增长而股价稳定下跌的公司,是不存在的。格雷厄姆说,市场大部分时间是有效的,但偶尔是无效的。所谓的有效,就是股价不会脱离公司的基本面而特立独行,短期可能会,长期一定不会。

作为投资者,我们应当用实业的思维做投资,而不是疲于奔命地试图在上窜下跳的K线图中,发现暴富的密码。

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常说,我们是企业家,同时也碰巧成为了投资者。

股神也有类似的说法,我们是更好的投资家,因为我们同时是企业家。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质疑,照你这么说,做企业成功的人,不是更容易投资成功吗?但现实是,许多人做企业赚了大钱,在股市里却连内裤都亏掉了。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因为他们进入股市之后,面对红红绿绿的K线图,把实业思维都忘得一干二净了。他们进入股市,就是相信股市是可以赚快钱的,因为股市每天都不乏涨停板,也不乏所谓从10万做到一个亿的传说。

拥抱实业思维,意味着你愿意把钱交给优秀的企业,让他们更好为社会创造价值。同时,你从企业的发展中分享与股权比例相对应的成果。

拥抱实业思维,意味着你愿意陪着企业慢慢成长,因为无论多么优秀的企业,发展中都会遇到坎坎坷坷,甚至是生死存亡的考验。

拥抱实业思维,最重要的是意味着,你会将精力放在企业的基本面和核心竞争力上,不再为分秒变动的K线图而迷惑和焦虑!

最重要的是,你愿意慢慢变富

目前持仓中,除了比亚迪之外,华新水泥、新东方在线、鱼跃医疗众安在线股价均表现不佳。

但我认为,只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变,甚至还在增强,就不必过于关注股价的短期波动。

要相信,市场偶尔失灵,但长期是有效的。